7月4日上午10时,在横店明清民居博览城东侧的春秋·唐园里,一部IP古装剧正在拍摄。
在两座刷着红漆,仿唐代的城门之间,近百名群演站在拱门内。他们穿着长褂,梳着发髻,拿着竹篮,长剑或屏风,在这场公主出城的戏中饰演大臣、仪仗、宫女、百姓和骑手等。
同一天,在横店30个拍摄基地里,平均有四五十个古装和年代戏的剧组起早贪黑地制景,搭棚、拍摄。据横店影视文化产业实验区管委会副主任朱国强介绍,截至2017年,全国有近2/3的古装剧在横店拍摄完成。
作为古装剧和年代剧的代工厂,坐落于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的横店如今被誉为“中国好莱坞”。从1996年建成第一个外景拍摄场地,22年过去,横店吸引了1323个影视制作公司在此注册登记,成为中国最大的片场,也见证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电视剧发展轨迹。
在中国经济转轨发展的社会背景下,政府在文化传媒与电视剧行业政策两个方向上逐渐放宽规制,无论从题材、内容还是表现形式上,电视剧都逐渐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格局。横店也在不断吸纳新的民营资本和电视制作中,实现生产方式的变革。
7月6日,横店万盛街即为早期的纺织一条街。 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横店能建拍摄地,那不是开玩笑嘛?”
用横店影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天福的话说,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横店,还是个不起眼的“穷山沟”。
徐天福出生自横店农村,印象中村子四周都是荒山,水稻田被丘陵分割成豆腐块,连片的土房挨着农田。村里大部分人靠编织草席,种植水稻、玉米为生,精神生活匮乏。
对于电视剧,徐天福印象最深的是1990年出品的50集电视连续剧《渴望》。“每晚一家人都会坐在电视机前一起看,走到哪里都听到人们在讨论昨晚的剧情”,他听到最多的评论就是贴近生活、真实。
这是一部以平民视角切入的现代家庭情景剧,讲述了年轻女子刘慧芳在对自己有恩和有爱的两个不同身份男人之间的摇摆。北大教授戴锦华认为,《渴望》奠定了电视剧在中国的地位。它对整个包括城乡、中心城市和边远城市的覆盖,对不同年龄段,不同社会阶层的普遍覆盖和冲击,使得电视剧在社会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当时,没人能想到几年后一穷二白的横店能与影视剧制作结缘。
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横店形成纺织一条街。(翻拍资料图)
1995年,国家广电部颁布规定,允许民营公司申请《电视剧制作临时许可证》,意味着民营公司能够参与电视剧制作。国产电视剧开始扮演当代说书人的角色。
当年10月,谢晋导演正在珠海拍摄为1997年香港回归献礼的影片《鸦片战争》。为了更真实的重现道光年间广州街景,他辗转广州、上海两地找寻外景基地。
陪同谢晋导演寻景的一位浙江省东阳市委前宣传部部长偶然间推荐了横店,促成了谢晋与横店集团董事长徐文荣的会面。
道具设计师朱国胜跟着谢晋导演实地考察,他回忆,横店没有铁路、港口,从杭州市坐大巴到横店是唯一的交通方式,约五六个小时。那时,横店镇中央只有一条名为“万盛街”的主街道,村落零星散落在山脚下,最高的楼便是横店集团八层的大厦。
横店早期的街道。(翻拍资料图)
“暮色降临时,街上没有灯,黑漆漆一片,只听到满屋子蚊子的‘嗡嗡声’”,朱国胜记得谢晋导演摇头说,横店能建拍摄地,那不是开玩笑嘛?
徐文荣却看好影视文化产业的未来前景,他再三坚持,并保证半年内一定按模型建造完成。谢晋同意试试。
1996年1月底,徐文荣带着120支工程队,几千人在横店的荒山上炸山开地,建造出一个占地总面积319亩,拥有160多座建筑物的“19世纪南粤广州街”拍摄基地,包括官府、民宅,酒肆、商铺等。
徐天福总听父母回顾那段历史,谢导演要求街上铺设破旧石板路,为了还原150年的街景原貌,甚至把土坟的墓碑也拆下来用。
8月8日,谢晋导演在广州街举行开机仪式,横店的村民将剧组团团围住。
随着《鸦片战争》公映,横店的名气不断扩大。剧组纷至沓来,横店集团又接连建造了香港街,秦王宫,清明上河图等拍摄场景。横店影视基地的规模效应开始显现,逐步发展为中国最大片场。
横店的广州街香港街景区拍摄鸦片战争中的虎门销烟场景。 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中国好莱坞”
朱国胜来自安徽,从1993年跑剧组起,到2000年扎根横店,他陆续在横店跟拍了五六部电视剧,深知横店对于一个剧组的意义。
“1990年代,一般剧组总共一两百万的制作费用,若搭建一个假的宫殿,花费约几十万,事后可能还需要拆除,挤占大量制作成本,也拖慢拍摄周期,是完全不现实的。”朱国胜认为,横店拍摄基地的建设解决了电视剧制作环节中的大难题。
另外,改革春风对于电视剧行业蓬勃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周星在论文《改革开放30年中国电视剧发展要评》中提到,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掀起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高潮。1992年6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广播电视被纳入自主创收、自负盈亏的第三产业体系。我国电视剧自此进入市场化探索之路。
千禧年后,在朱国胜印象里,短短四年间,横店建起了10处拍摄基地,从秦朝到近代五千年的历史,都能在现有的场景中搭建起来。
2018年7月2日,航拍横店秦王宫。 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横店一度成为古装剧偏爱的“加工厂”。《寻秦记》、《杨门女将》、《流星蝴蝶剑》等港台影视公司制作的武侠剧均在横店取景拍摄。
“古装剧里,只要在商铺和城楼的门楣处挂上名字的牌匾,刷上不同色的油漆,再换几个灯饰等物件、服装,镜头里就是全新的场景。”横店一群演管理员王小东介绍。
“那时候古装戏刚刚风靡,多是与港台合作,但不如现代剧丰富。”朱国胜猜测,上世纪90年代经典剧作《渴望》、《编辑部的故事》、《北京人在纽约》等多数是现代室内情景剧,给后人带来的直接影响便是剧组扎堆创作现代剧。2004年之前,现代剧立项数量占比高于50%。
2002年,党的十六大作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战略部署。时隔一年,广电总局明确了民营制作机构在电视剧制作领域的准入机制。
在此背景下,2004年,浙江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获批成立,成为国家广电总局批准设立首个国家级影视产业实验区。
2005年正值抗战胜利60周年,革命题材的电视剧层出不穷,代表作《亮剑》该剧创下13.7%的收视率,成为当年央视电视剧收视冠军。
为了追赶《亮剑》的余热,之后几年,每个月平均有20多个剧组蜂拥至横店拍戏,题材多数集中在谍战、反特和抗日剧情上。
朱国胜回忆,那年起,横店的道具仓库里,枪支、军官服,情报机,老式拨号电话等道具柜逐渐多了起来,很多人投入到赶制和买卖步枪等模具的行列中。
2007年,美国一名影视行业记者来到横店考察,他惊叹于中国大规模的造景技术。回去后,其撰写文章将横店称为“中国好莱坞”。
这股近代剧的热潮也让群演数量激增,“横漂大军”成为新名词,横店集团也成立演员公会。王小东交了10元注册费,被演员公会录入群演系统,每当有新剧组入驻横店,相关信息就会在两三个固定地点公示,“通知上只有时间地点和需要人数,不会写是谁的剧组,这样对每个人都公平。”相比起在北方某影视基地被骗钱的经历,王小东觉得呆在这里更舒服。
群演林建入组第一天,就被周星驰导演看重,演了《西游降魔记》中开场镜头中的角色。“很多群演奔着过把演戏的瘾来,一不小心就看到大腕,挺魔幻的”,20岁出头的林建笑得很满足。
7月4日,横店片场,临时演员在拍摄结束后散场休息。 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横店遭遇“抗日神剧”争议
抗日剧的泛滥,也曾让横店一度饱受争议。
8年前,王小东刚来横店时,每隔几天,他都要在某部抗日据中频繁串角。
上一场还是贴着八字胡子的日本兵,下一场就穿着八路军的衣服,拿着步枪或军刀和几十人一起向前冲,“有时候跑着跑着假装被炸死了,化妆师就在衣服上喷上调配的红色颜料。”各类抗日戏里,王小东一演就是4年。
2006年起,广电总局严控古装剧,要求每家卫视黄金档每年不得播出超过两部。横店集团召集一批行业专家研究往年的政策和规律,决定由抗日剧扛起电视剧复苏的大旗。
徐天福称,从国家政策的风向标考虑,大家认为抗日剧符合主旋律,对投资者来说,较为稳健安全。
“抗日热潮”持续燃烧荧屏,横店影视城里四五十个剧组都在“打鬼子”。有媒体报道,“鬼子”演员一天死八次,横店影视城一年杀“鬼子”近10亿,可以绕赤道一圈,被戏称为“横店抗日根据地”。
另外剧中夸张手法遭网友吐槽恶搞,“手撕鬼子”、“裤裆藏雷”等情节引起观众声讨。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石力月认为,这些革命历史题材的电视剧走向了商品化发展的道路,即它消解了革命本身的正面叙述,注重演绎爱恨情仇,为迎合市场制造卖点,是快餐式、消费化的剧情生产方式。
一位在横店的日本演员曾这样说道:战争是一个非常严肃的话题,尤其是咱们国家曾饱受战争带来的创伤,没有人比100年前的中国人更加理解这种痛了,先辈们也为后来的和平付出了太多太多。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其实更应该创作出高质量的、有温度的战争剧或电影,来反映那个时代。
谈起这段发展经历,徐天福没有忘记横店遭受的诟病。
“2008年的金融危机波及中国,实体行业的资金大量流入到影视制作中来,加上电视制作模式转企改制,大大小小的新公司成立,水平参差不齐,我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不可能和院校毕业的专业导演、制片去比,再加上横店有全国最多的近代拍摄场景,承接的戏也最多,拍摄过程由剧组现场把控,这是一个大浪淘沙的阶段。”
“横漂”王小东并不了解影视剧的发展规律,他在意有没有哭丧费、高温补贴、扛枪费等,“一天的演出费只有80,加上杂七杂八的补助也就100元,我们希望剧组来得越多越好,每天都有戏演,这行才能做下去。”
他偶尔也参加一些演出培训,学习表情管理,民官身份的转换,士兵的军姿等技能。
大多数时间,他听从副导演的指挥,蹲在牢里、守在山上、躺在尸体里,从城门里冲出来,在各个场景里“穿越”,和三万名群演一样,期待自己更多出现在镜头里。
2013年,广电总局下发“22条军令”,所有抗日剧都需重新审查,抗日剧黄金档播出将受到限制;抗日传奇剧、戏说剧等直接喊停。
“想制作出经典作品,还要紧握时代脉搏”
7月初,在横店拍摄的剧组共42个。34摄氏度高温下,执行导演宣布休息两分钟,王小东正用小锤子敲着半米高塑料桶里的冰块,准备发给近200个穿着两层长袖的群演们降暑。50米外,另一个剧组的群演正在导演的喇叭提示声中,从街上四散逃开。
王小东跟很多老群演熟识,但不知道坐在马车的帘幕里,时不时探出头来,用手扇风的90后女演员张雪迎。
他感慨现在的新人层出不穷,名字都来不及记熟,完全分不清谁是谁。但他羡慕这些出镜率高的少男少女们,“演戏不就是这样,无论出身,多出镜才能让大家认识你,片酬才会高。”
2010年,iPad的出现;近几年,短视频、直播平台的风行,媒体移动形态的形成改变了受众的观影习惯和审美,从而影响了演员的养成机制。
横店资深制片人王宇轩体会最深,他感受到电视行业的急剧变化——近三五年,IP剧,玄幻,青春网剧等多种架空历史和现实的剧情剧随之异军突起,催生出一批受欢迎的流量演员。
“事实上,国内的演员培养机制还没有跟上电视产业的发展需求,影视制作方短期培养出来的人演技并不够扎实,而一线演员少,档期满,导致片酬高,大部分电视剧请不起几个一线演员。”王宇轩认为,这也是电视剧内容生产质量跟不上,演员市场无序的原因之一。
“这些IP剧能够很好地规避政策风险,又具有较稳定的年轻受众群体,从商品属性来看,多数投资方更喜欢这种交换价值高于价值的电视剧,演员选择上,自然也会倾向于明星化。”石力月将此归于整个娱乐工业的生产逻辑。
徐天福认为这是市场主导下电视剧发展初期的必然阶段,“也要看到这两年年轻导演叫好又叫座的影视作品时有出现,要给他们时间。”
“归根结底,任何时代里,想制作出经典的电视作品,还是要紧握时代脉搏,生产大众喜闻乐见的内容,这也是横店影视工业化之路追求的目标。”徐天福说。
■ 改革亲历
朱国胜 横店某道具制作租赁公司董事长
1995年,谢晋导演的电影《鸦片战争》开拍,朱国胜作为剧组的道具设计师,曾陪谢晋导演一起考察横店,并设计了剧中人物在广州街的生活场景。
从此,朱国胜便与横店结下不解之缘。四年间,他多次往返深圳、横店,为港澳投资拍摄的武侠剧提供道具设计和指导。那时候,他将香港人发明的钢丝穿绳的吊威亚技术传到国内,取代了粗螺丝固定钢丝的传统做法。
2000年,他在横店开了属于自己的道具租赁公司。
在横店,最多时候,每天拍戏的剧组有70多个,他主要为古装剧提供角色配件,场景摆设,影城布展等,在他的道具库里,有春秋至近代的道具一亿七千万个。其中有一半是他的团队手工打造。
朱国胜说,现在来横店拍戏的剧组对道具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因为摄影4k技术的使用,画面可以清晰放大,许多道具需要定制,以前用泡沫铸的烫金的鼎或灯饰都被树脂材料的道具取代。
横店作为全国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集聚了电视制作最完备的资源和人力,但他也意识到“中国好莱坞”和“美国好莱坞”的差距。中国的道具设计师多是手工艺人,而美国的是计算机编程师。美国人做一个糖化玻璃杯,是操作机器按照分子数据的比例造模,而中国则是手工调制而成,“可能砸到人会很疼,也可能一碰就碎了,说不准”。
综合来说,他认为中国电视剧与美剧的差距还有50年,但是横店对于影视产业的贡献不仅仅在于缩减成本,形成制度的规范化,更重要的是集聚效应加速了中国影视制作工业化发展,“在中国应该没有第二个地方可以做到”。
■ 改革辞典
7月5日,横店影视集团的大厅内摆放着早期电影队的播放机。 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电视剧制作许可:电视剧制作许可指制作电视剧(公开播出的)要经过有关部门的批准,持有《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的机构才有资格制作电视剧,并且事先还必须另行取得电视剧制作许可证。
2003年电视剧生产的重要事件包括第一次给民营企业发放电视剧生产准入证,共有八家电视剧制作公司获得广电总局颁发的电视剧制作甲种许可证。
新京报记者 赵蕾 实习生 丁文婷 编辑 苏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