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爱车一族

[石家庄冀中一汽大众]石家庄冀中一汽大众圆满

为《河北日报》前身之一,保存下来的非常稀少

1941年出版的《冀中导报》。

河北新闻网讯(记者孟宪峰)近日,安平县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纪念馆馆长王彦芹发现了一批抗战时期的《冀中导报》。据悉,《冀中导报》是在抗战时期由冀中区党委创办,为《河北日报》前身之一,保存下来的非常稀少。此次发现的《冀中导报》,有两期分别出版于1941年和1942年,非常珍贵。

老报纸内容非常丰富

2月12日,记者在安平县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纪念馆见到了这批《冀中导报》,共有七期,外加两期增刊。

仔细翻阅这些报纸,上面刊登有丁玲的《谈大众文艺》、石坚的《记朱俊杰同志等被害经过》,有转发的解放日报社论《评联合国大会》《重庆事件与东北问题》,有战斗报道《东北民主联军进入长春》,还有检讨文章《饶阳大生产领导缺陷的检讨及今后意见》,副刊则有小说、思想漫谈、童话等。

最珍贵的是1941年12月31日出版的那期《冀中导报》。因1942年元旦放假,所以它也是1942年的贺岁版。字体采用套印的方法,大标题是红色的,这在当时是非常不容易的技术。此期报纸共六版。其中,第一版刊登了黄敬的《迎接一九四二年》,第四版刊登了吕正操等联合署名的《给全冀中抗属同胞的慰问信》、程子华的《太平洋战争与我们的任务》等。

1942年3月27日出版的那期报纸,虽然只有两块版,但内容丰富,有《贺龙将军到延安》《新四军全年伟大战绩》,有社论《快活的纪念“四四”儿童节》,有半月军事行动《敌对华北展开全面扫荡》,有延安新华社通讯《纪念三一五》,有苏德战况《各路红军继续猛追》,有太平洋战况《击毁敌船二十三艘》等。

纪念馆馆长发现《冀中导报》

多年来,王彦芹身为安平县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纪念馆馆长,十分重视革命文物的搜集。目前,该馆共搜集到老一辈革命家的照片、信件、书籍、自传材料、原始档案、视频资料、生活用品等珍贵文物上千件,整理文字资料23万字。在安平县,乡亲们一旦发现或有了珍贵革命文物的消息,都爱告诉王彦芹。

去年10月26日,王彦芹的手机突然响了。一位经常提供信息的老人告诉她,后庄村发现了《冀中导报》。王彦芹说,一听是《冀中导报》,她立刻意识到了其可能的文物价值,因为《冀中导报》是战争年代出版的报纸,发行量小,保存不易,特别是抗战时期的报纸,已很难见到。

王彦芹赶紧驱车赶到后庄村。可是,《冀中导报》已被深州“老刘”拿走了。王彦芹又马不停蹄地赶到深州“老刘”家中。当时,桌子上摆着《冀中导报》,“老刘”正在和一位北京人洽谈收购价格。王彦芹悄悄地把“老刘”拉到一边:“大哥,咱冀中的东西应该留在冀中啊!”一席话打动了“老刘”,《冀中导报》顺利成为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纪念馆的馆藏文物。

原来,这批《冀中导报》是1998年深州大屯村一户村民翻新自己家老房时从墙里拆出来的。当时,该村民也没觉得多重要,还被别人要走了不少,最后就剩下这几份。这位村民回忆说,其父亲当年是冀中区的干部,经常接送报纸,为了不让敌人发现,有时会把报纸藏在墙的夹层里。新中国成立后,老人去世了,人们也把此事淡忘了,直到家里翻盖房子,这些报纸才重见天日。

《河北日报》前身之一

《冀中导报》出现在安平绝非偶然。安平县地处冀中地区,具有悠久的革命传统。抗战时期,仅有17万人口的安平,有8689人参加八路军和地方抗日斗争,2269人壮烈牺牲。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全县涌现出了“铁打的河漕村”“钢铸的黄城”“冀中子弟兵的母亲”李杏阁等抗日典型。

收藏到这批《冀中导报》后,王彦芹说,她开始查阅史料,寻找《冀中导报》和安平的渊源。她发现,《冀中导报》的源头,始于1938年初吕正操率领的抗日武装在安平县创刊的《自卫报》;1938年9月,冀中区党报《导报》创刊,《自卫报》的印刷工人和铅印设备调拨给《导报》(1940年后改成《冀中导报》)。此后,因为严峻的敌后斗争形势,《冀中导报》先后两次停刊,直到1945年6月复刊。

王彦芹介绍说,1945年6月,《冀中导报》复刊。在抗战时期,《冀中导报》三次出刊,共出版470多期。1949年,伴着解放战争的隆隆炮火,中共河北省委机关报《河北日报》在冀中导报、冀南日报、冀东日报的老一辈新闻工作者手中诞生。所以说,《冀中导报》是《河北日报》的前身之一。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石家庄冀中一汽大众,石家庄冀中一汽大众圆满,石家庄冀中一汽大众4s店地址,石家庄冀中一汽大众4s店,石家庄冀中一汽大众怎么样”边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