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鹿到太古汇逛街,发现爱马仕专卖店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是促销吗?”我颇为好奇。
“不是促销,是涨价了。”身旁的太太补充到。
最近一个月,经常能看到广州太古汇爱马仕专卖店前排起的长队。
等待进入LV专卖店的消费者也不少。
据了解,近几个月涨价的高端消费品可不止爱马仕一家,世界最大奢侈品集团酩悦·轩尼诗-路易·威登在今年3月和5月两次上调了旗下LV、纪梵希、迪奥等品牌产品的售价。古驰和香奈儿等奢侈品也宣布全球上调售价10%~13%。劳力士、江诗丹顿和爱彼等知名手表品牌全线涨价4%。就连一向有优惠的保时捷,如今也回调了优惠力度。刚刚上市的奔驰G350甚至得加价50万才能提到车。
奔驰G级(厂商指导价:142.98-189.9万)
这种现象让小鹿的同事阿辉摸不着头脑,疫情爆发后人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下降,消费理应严重受挫,今年他家房子的租金就降了近千元,大量的街边摊位门可罗雀,为什么奢侈品的价格会越来越贵?豪车还加价卖?
数据来源:搜狐汽车
以汽车行业为例,宝骏、东南汽车品牌主销车型大多是售价在10万元以下的廉价车,相比去年同期,均出现销量腰斩的情况。反观宝马、奥迪等豪华品牌销量不降反增。
这可不是好现象,一般消费品降价的同时,高端消费品与资产类商品出现“结构性”上涨,意味着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均衡。毕竟普通老百姓大多买不起奔驰大G,愿意加价买奔驰G350的一定是富人。
那奢侈品涨价的逻辑是什么呢?
是近半年的货币超发。
如果货币供应量相对稳定,那么商品价格有涨有跌,随着需求关系变化而波动很正常。
但当流入市场中的货币远比生产的商品多,M2增速长期高于GDP增速,商品与资产的价格会上涨。(这部分货币总要有个去向,要么就是去购买一般消费品,要么就是去购买资产,如股票、房子、黄金等等。)
M2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一般来说,普通老百姓的边际消费倾向较高,多挣一分钱就会多花一分钱,所以如果超发的货币流到普通老百姓的手里,由于他们有改善衣食日用的需求,普通消费品的价格会很快就涨起来。
但如果货币流到了富人那里,根本不愁吃穿的他们有贮藏财富、投资理财的需求,于是资产的价格就会上涨。
像农夫山泉9月8日在港上市,市值一度达到3800亿,公司创始人钟睒睒身家也跟着水涨船高,身价逼近4000亿元,超过马化腾、马云,晋升中国新首富。
若是说农夫山泉基本面较好,资金热衷于买入的话,那小鹏汽车8月28日在美上市,市值也曾一度达到1170亿,超过了广汽集团。
要知道小鹏汽车今年上半年只出售了8000台车,销量不到广汽集团的百分之一,这么少的销量也能获得资金追捧,只能说明在印钞机的推动下,证券市场的钱太多了。
小鹏汽车上市现场
小鹏汽车营收及及净利润
据统计,以发行日期为基准,截至9月7日,今年以来共有256家上市公司首发募资,沪深两市上市公司达到4002家,冲破4000家大关,沪深两市所有上市公司的总市值达到75.95万亿元,如果以2010年沪深两市的总市值为参照,相当于再造了两个股市。
试想一下,卖瓶装水的钟睒睒身价都能涨到4000亿元,他家孩子买奔驰大G,买爱马仕包包,不算什么事儿。
近半年货币超发,钱大部分集中到富人之手,流到了资产这个蓄水池中,资产猛涨,富人身价暴涨,富人大量购置奢侈品,奢侈品涨价。
但再看近期公布的消费者物价指数( CPI)数据,2020年7月份,CPI同比上涨2.7%。1—7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3.7%。
近半年CPI处在快速回落的通道上,从5%以上回落到2.5%附近。
CPI统计的是涵盖全国城乡居民生活消费的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和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务等 8大类、 262个基本分类的商品与服务价格,并不包括房价、黄金、股市、保险这类资产。
相比较下,消费类商品的通胀是远远低于资产的通胀速度,所以我们切身感受到资产的涨幅比青菜与猪肉快。
而资产的通胀,又会反过来加剧贫富差距,资本“钱生钱”的速度,超过大部分人的劳动报酬,这导致不少年轻人奋斗十几年,积蓄还不如房价涨得多,想买房的年轻人越来越难。
每年都会有砖家跳出来说,泡沫太大要破了,可每次破灭完都是新一轮的大牛市。毕竟戳破泡沫的代价太大,以至于各国央行货币政策会越来越关注资产价格的走势,这导致资产价格易升难降。
2020年美股惨遭六次熔断,但纳指很快在核动力印钞机的推动下再创新高。
美联储为啥要救市?因为美国人的退休金大多都投到了股市里,美国人又没有储蓄的习惯,基本都是月光族,月光的消费习惯又支撑起庞大的第三产业……
可就在一轮轮泡沫中,美国中产阶级的生活水平不升反降,纳指涨了5倍,美国铁锈带的下岗工人还要领救济金生活。
美国中等收入与高收入家庭平均财富对比,1989年与2018年。
这背后,正是货币超发,加剧了财富重新分配。
近年来我国与美国情况相似,所以我才说,廉价车销量腰斩,奔驰大G加价50万,并不是什么好现象。
文 | 李健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