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着“汽车为什么直着走”这个噱头,说了三个车轮定位参数。说“车轮前束”的时候,有一点弄巧成拙。因为车轮前束的设置,其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让汽车直着走,而是基于车轮外倾角和整体悬架设定的一些考虑,这个会在之后的车轮外倾角里说。
说过了“直”的事情,我们该把话锋掰“弯”了。这期就说说入弯的相关事宜......
去衡量一辆车转向的灵活性,或者,如果你喜欢,说得不通俗一点,“汽车能够通过狭窄弯曲地带或绕过不可越过的障碍物的能力”,我们需要一个重要的参数——最小转弯半径(Minimum Turning Radius)。看上图,这个半径不是随便取的,它有几个重要的限定条件:
1、外侧转向轮的轨迹
2、最低稳定车速下
3、方向盘打死
这个参数的意义非常直白,“就这辆车,你换谁来开这车也转不了比这更小的弯儿了”!
驾驶时为了更好地判断自己驾驶的车子能不能一把掉头,我们要对车子的最小转弯半径有个大致的概念,然后根据道路的宽度,进行判断。
举几个常用车型的最小转弯半径的例子:
1、高尔夫7(又叫神7...):5.25m
2、新马六Atenza:5.6m
3、本田雅阁14款:5.8m
4、宝马320Li:5.5m
5、广丰汉兰达:5.9m
最小转弯半径是一个车子的极限值,而日常中我们驾驶车子时应该有意识地去选择转弯半径比较大的路线。
同等车速下,转弯半径越小,车子的离心加速度就越大,那么车子受到的侧向力就越大。而受到过大的侧向力会影响到车子的行驶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
每条弯道都有一个最佳通过路径。原则上这条线通常是由弯道的最外侧入弯,然后向内转弯,沿着内侧车道线到达顶点,最后沿着转弯后的外侧车道线驶出弯道。下面举两个例子。
1、U型弯
2、直角弯
上图中黄色的是最佳线路,红色的oops line...就是“作死”路线。
当然,在公路上走这些线路的前提是:遵守交通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