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车市疲软,产品滞销厂家着急,老编又要回顾物资短缺的时代了。“缺重少轻”这个词是上世纪形容中国汽车工业的流行词汇,现在的90后们大部分都没听说过。那时候全国汽车年产量放现在几天就能完成,不仅轿车需要大批量的进口填补市场空白,就是卡车也需要进口,尤其是轻型卡车和重型卡车。
伊日Иж-27151
1979年到1986年国家花外汇从日本进口过很多三菱、丰田和日产的皮卡。虽然国产的汽车制造厂也开始生产生产皮卡,但是一汽和二汽还没有这样的产品,基本都是那些不入流的作坊车厂在生产,质量差且产量低(北京212越野车底盘,车身钣金是榔头敲出来的,没一块完整平的地方),根本不能满足市场最基本的需求。
阿罗324
但是,80年代时国家太穷,真的没钱(因为缺钱J10战斗机的项目都差点黄了),财富又不是靠印钞机印出来的(傻缺们总以为财富是印钞厂印出来的,或者财富是靠他们敲着键盘在别人文章下留言创造出来的)。当国家的美元不够花的时候(1987年中国外汇储备才20亿美元,而2018年初时中国的外汇储备是3.1万亿美元,是1987年的1500多倍),就要有取舍了。1987年开始后的近十年里,官方渠道就不再花美元从日本大批量进口轿车和卡车了。
达契亚1304
当年东欧还是社会主义国家,1985年后中国和这些国家的关系开始缓和,经贸提升速度很快。而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做生意有一个大的好处;不用花美元,易货贸易。 中国向这些国家出口彩色电视机,暖水瓶、立体声收录机和服装,换回我们国家紧缺的汽车等工业产品。
从东欧进口的汽车中,不仅有轿车和普通卡车,还有不少皮卡。老编印象中苏联产的伊日Иж-27151、罗马尼亚的达契亚1304、阿罗320、阿罗324以及阿罗242常见些。苏联产的伊日Иж-27151是在莫斯科人412轿车底盘上发展出来的,而罗马尼亚的达契亚1304是在达契亚1310轿车上发展出来出来的,阿罗皮卡和阿罗越野车同底盘。这些车同属于60年代技术水平,和同时期日本皮卡比大致有二十年的品质技术差距。
阿罗242
阿罗320
这些东西虽然比80年代那批作坊出的国产皮卡好些,总体来说,和东欧的轿车质量一样使用口碑很差。虽然车价比日货便宜很多,但是故障率高且维修费用不低。对当时的中国来说,进口东欧皮卡是最一种无奈的选择。
《编辑部故事》 东宝后面是一辆伊日皮卡
东欧车在中国是填补市场空白的产品,市场没有空白后它们会怎么样呢?到了90年代初期,以日本汽车技术为基础且质量更好的国产吉林、昌河和长安等微面产量开始满足市场需求时,这些东欧皮卡就开始被中国市场淘汰了。
1993年时,北京的一个汽车经销商老板看着自己的库存阿罗皮卡卖不出去直发愁,几个创业的年轻人找到了他谈合作,这几个人要在北京搞一个汽车租赁公司。 后来,北京成立了一家叫《今日新概念》的汽车租赁公司,这是北京第一个汽车租赁公司,提供的车辆都是罗马尼亚的阿罗244越野车和324双排皮卡,租金一天360元。这样,北京最后一批卖不出去的罗马尼亚皮卡算是有了一个好的归宿。
80年代中期北京二环路上的阿罗320
老编和老车迷们聊东欧车的时候,聊到了一个我们都碰到的情况,上世纪90年代俄罗斯车东欧车质量差且经常要修理,今天,就是俄罗斯人都不喜欢买俄国车(现在俄罗斯乘用车市场中俄罗斯品牌车只占到总销量的20%多)。为什么中国却有这么多人还在吹90年代俄国车东欧车怎么怎么好?一个原因是他们从没有接触过任何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的东欧产品、也从没去过俄罗斯等东欧国家,最主要还是他们自身的问题,他们爱俄国,他们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和真理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