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赖天然 文/图
5月24日下午,一市民在章贡区客家大道一汽车销售店设置的充电桩上给车充电。
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经济,正逐步被市民所接受。目前,我市已具备发展新能源汽车及配套产业的基础条件,正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相关配套建设规划已开始实施,可以预见,我市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期。
“代步车”并非新能源汽车
“要明确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四轮电瓶代步车’并非‘新能源汽车’。”5月25日下午4时,在章贡区客家大道一家新能源汽车销售店内,一名钟姓管理人员直言,许多市民不了解新能源汽车,将“四轮电瓶代步车”与新能源汽车混为一谈,给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市场蒙上“阴霾”。
这家位于客家大道的新能源汽车销售店,是赣州中心城区最早“吃螃蟹”的,专门销售新能源汽车的商家。这名管理人员告知赣州晚报记者,早在2014年,他们就瞄准了新能源汽车的广阔市场前景,开了这家新能源汽车销售店。从2015年开始,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增幅明显,“市民购买新能源汽车可免购置税和车船税,而且新能源汽车使用成本低,每百公里仅需4元钱,十分经济实惠,国家还出台了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许多优惠政策,可以预见未来10年,将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黄金期。”
赣州晚报记者了解到,新能源汽车和燃油汽车在外观及内饰上区别不大。目前,赣州市场上主要有江淮、众泰、江铃等品牌新能源汽车销售,用家用插座即可充电,一般慢充6小时至8小时,可行驶120公里至280公里。
与“四轮电瓶代步车”相比,新能源汽车在续航里程、最高时速、车辆设计上都有十分严格的要求,性能更安全,须上正式机动车牌照,市民需拥有驾驶证才能驾驶新能源汽车上路。而被部分商家冠以“老年代步车”的“四轮电瓶代步车”,大部分没有经过国家强制性质量检测,质量上也缺乏保障,从各项指标来看并不在新能源汽车范围内,且存在较大交通安全隐患。
上牌量正逐月增加
市民购买新能源汽车后,需前往赣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车辆管理所申请注册登记,即新能源汽车须上牌。
“新能源汽车申请注册登记的条件是须经工信部许可生产且有公告产品目录或经国家进口机动车主管部门许可进口,且新能源汽车的有关技术参数需符合《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2012)的规定。”5月25日上午,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辆管理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赣州晚报记者,近几年,新能源汽车上牌量逐年增加,2015年,共有914辆新能源汽车申请注册登记,2016年前两个月,共有80辆新能源汽车申请注册登记,上牌量正逐月增加。
市民购买一辆新能源汽车,申请注册登记需要哪些手续呢?赣州晚报记者获悉,新能源汽车其实就是机动车,申请注册登记的手续和机动车一样,市民首先要填写申请表,交验新能源汽车,并提交新能源汽车所有人身份证明、购车发票等车辆来历证明、整车出厂合格证明或进口证明、车辆购置税完税证明或免税凭证、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凭证、车船税纳税或免税证明、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在注册登记时提交的其他证明、凭证。
采访中,赣州晚报记者了解到,根据2015年出台的补贴政策,市民购买纳入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的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政府有一定的补贴。经过政府补贴,市民只需花费4万元至6万元,就可购买到一辆功能齐全的新能源汽车,补贴率约为车辆价格的60%,补贴幅度相当大。
规划建设公共充电桩
发展新能源汽车,基础充电设施建设必不可少。
事实上,我市已批准实施《赣州市中心城区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专项规划(2015-2030年)》。根据《规划》,赣州中心城区将按照公共停车场不低于10%的停车泊位比例,建设公共充电桩,拟规划建设公共充电桩1020个,其中,河套老城区拟规划建设81个充电桩、章江新区拟规划建设275个充电桩、蓉江新城区拟规划建设230个充电桩、沙河组团拟规划建设63个充电桩、水东组团拟规划建设99个充电桩、水西组团拟规划建设64个充电桩、西城区拟规划建设118个充电桩、凤岗片区拟规划建设90个充电桩,初步形成服务社会车辆、公交车、出租车等的公共充电服务体系,确保车辆在合理服务半径内,能及时充电。
赣州市发改委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赣州晚报记者,待《江西省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文件正式出台以后,我市将积极开展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建成覆盖全市所有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快充网络。
“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战略举措。目前,我市已具备了发展新能源汽车及配套产业的基础条件,特别是在稀土永磁材料、驱动电机、动力电池和汽车零部件方面具有一定的产业优势。”5月24日上午,赣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新兴产业和装备工业科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市正在全面启动“一中心、两基地”建设,即建设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心、中国南方重要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和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生产基地。
可以预见,通过研发自有技术、拥有自有资质、建立自有品牌,打造完整产业链,加之乘用车引进项目建设开始实施,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