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爱车一族

(恩施福田皮卡车)恩施二手皮卡车…

过去两天中,第一届中国自然保护国际论坛(2019)在深圳拉开帷幕,来自奥地利、加拿大、中国、法国、日本、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自然保护和生物多样性方面的政府、研究机构和保护组织的代表、专家学者,围绕“生态文明背景下的自然保护地与绿色发展”主题,深入交流探讨,形成了《深圳共识》。

发展与保护是否矛盾?国土空间有限的深圳如何做好自然环境保护的“绿色命题”?被称为“义工之城”的深圳是如何发动公众参与形成的自然保护“闭环”?全国首个由政府委托给NGO管理生态公园——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和华侨城国家湿地公园也将上述有关自然环境保护的“深圳经验”带到了现场。

这是我国政府机构改革后召开的第一次以自然保护为主题的国际论坛。会上,中国九华山地质公园和沂蒙山地质公园现场获颁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的证书及铭牌,湖北恩施腾龙洞大峡谷国家地质公园、广西罗城国家地质公园等五个新晋国家地质公园获颁牌。至此,我国正式命名的国家地质公园增至219处。

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新洲河故道经过修复后,吸引了世界濒危鸟类黑脸琵鹭驻足于此。

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发现豹猫踪迹。

“两高一多”

深圳晒自然保护地清单,24%占比远超全国平均数

1.18万处的自然保护地,占国土陆域面积的18%,领海面积的4.6%。14项自然遗产、4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39处世界地质公园,数量均居世界第一位。上述数据大致勾勒了一幅中国的自然保护地的“基本面”。

在在论坛开幕式上,深圳市委常委、深圳市政府党组成员杨洪也公布了深圳的自然保护地清单,“目前,深圳拥有各类自然保护地共25个,其中,自然保护区4个,森林公园9个,湿地公园10个,风景名胜区1个,地质公园1个,总面积约494.37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近1/4。此外,深圳的森林覆盖率达40.68%,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1%,建成各类公园1090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95平方米,已经成为名符其实的‘千园之城’”。

在论坛现场,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副总规划师陈柳新用“两高一多”来形容深圳目前初步形成的以自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层级高、占比高”。而其背后做支撑的,是深圳一直以来坚持的发展原则——生态资源是深圳长远发展的基础资源;生态环境是深圳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生态质量是深圳质量的重要内容。

专家阐述新一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生态优先应遵从四大规划思路

8月9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明确提出深圳要率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构建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生态文明评价考核体系;坚持生态优先,加强陆海统筹,严守生态红线,保护自然岸线,构建城市绿色发展新格局。基于此,深圳如何在城市规划等顶层设计上保证城市的绿色发展?

论坛现场,陈柳新阐述了自己对于深圳市新一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有关“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方面的四个重点规划思路——“科学评估定格局、刚性指标强约束、精准规划落空间、保护修复提质量”。

陈柳新表示,当前深圳自然保护地已成为生态保护空间的主要构成,初步形成了以自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自然保护地约占市域面积的24%。“深圳城市生态空间具有土地类型多样化,差异性明显、功能多元化、管理与权益主体复杂、利益诉求多元化等特征。在土地资源高度紧约束的条件下,对自然生态空间提出了更高的治理要求”。陈柳新说,自然保护地的保护与发展除了考虑生态资源的保护,还要协调处理好自然保护与城市发展、市民生活的关系。

陈柳新提出了三方面建议:一是,构建高密度特大城市自然保护地理想模式体系,营造与城市功能统筹、与城市人文文化融合共生的自然保护地特色;二是,自然保护地融入全域绿色生态游憩网络体系构建,全面提升生态服务功能、突出生态环境教育、科普教育、生态游憩体验等生态服务功能,促进与城市生活的融合共生;三是,开展生态修复,为生物提供更高质量的栖息地,促进城市与生物共成长。

自然保护地保护利用的“深圳经验”:

人人参与,自然保护与经济发展不矛盾

深圳共记录到野生动物110科513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3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39种。特别是深圳湾为我市鸟类主要栖息地,每年有十万只以上的候鸟在此停歇和越冬。

2018年5月深圳发布《深圳市可持续发展规划》,提出到2030年,深圳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创新城市,可持续发展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形成一系列可以向全球推广复制的可持续发展经验,努力为我国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做出卓越贡献。而在深圳,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作为中国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由政府交由民间环保公募基金会运营管理的自然保护地,通过近4年的努力,把一个曾经集合了采砂场、垃圾站、高尔夫球场等生态功能混杂的用地,成功蜕变为中国社会公众参与自然保护领域的典型案例,成为此次论坛上,深圳向全球推出的可持续发展的“深圳自然保护地经验”。

“目前深圳确实面临资源紧缺的问题,这样一个大城市对土地的需求是无限的”,但这更要集约利用空间,注重自然资源保护。红树林基金会(MCF)发起人、理事,福田红树林基金会生态公园园长孙莉莉在接受南都记者专访时表示,自然保护和经济发展从来就不是矛盾的,社会各界都应参与到这一工作中来,只有形成“人人参与”的局面,才能让自然保护工作真正推行开来。

孙莉莉所说的公众参与,包含了志愿者支持、普通市民参与、自然教育体系构建等多个方面。在红树林基金会的带动下,三年中有十万多人次参与了净滩活动,志愿者的足迹遍布深圳260公里的海岸线,为沿海自然环境带来巨大改善。而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的200个志愿者常年的工作,也保证了每周公众活动能正常开展。

让市民参与到红树林保护中,建立深圳人与自然保护地的情感链接,是孙莉莉眼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小朋友来到我们公园参与观鸟活动,对鸟类就会产生情感链接,会有保护鸟类的意识,通过一个孩子就能影响一个家庭”。通过这样的模式,红树林基金会正在影响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带动他们参与到自然保护工作中来。

自然教育体系的构建,是公众参与工作的重要环节。受政府委托,红树林基金会完成了《深圳市自然教育体系构建研究》工作,在“千园之城”规划了50个自然教育中心,覆盖深圳所有行政区,借鉴香港、台湾、新加坡等地区的经验,设立自然教育中心创建和评估标准,建立培训体系,让孩子们走进大自然、到大自然里完成教学。红树林基金会更与环保部宣教中心合作,引进美国Project WET水资源课程,建立起了自然教育中心与中小学的连结,未来将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

“公园的鸟类数量已经增加到了开园时的一倍多,吸引了许多此前没有的保护动物入住”,孙莉莉坦言这个时间对于生态修复来说,只是起步,但基金会有许多心得可供其它城市借鉴。逐渐成熟的深圳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运营体系,也正成为国内其它城市的借鉴模式。孙莉莉告诉南都记者,未来,这套理念将输送给中国沿海湿地网络的95家成员,覆盖11个省,并根据各保护地、湿地的本地情况实际落地。

观点

北京大学教授吕植:

让老百姓成为提供生态保护服务的主体

如何平衡自然保护和经济发展?北京大学教授吕植指出应该让老百姓成为提供生态保护服务的主体,“以三江源国家公园为例,让每一户住在国家公园里的老百姓都有一个岗位,让这个岗位给他带来工资”。此外,通过鼓励保护地居民从保护地开发出生态友好的产品,投放到市场变现的方法,实现生态好友的商业体系。

此外,吕植以深圳为例,分析了自然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关系。生物多样性是否能为城市创造价值? “实际上能让城市居民从自然中获得心灵慰藉,是很高的价值,也是城市生活质量的体现”。在这个方面,深圳做得不错,“像是红树林生态公园这样的自然区域,就在城市里面,居民可以更加了解生物多样的重要性”。吕植认为,深圳无论是山区的保留还是气候条件,都维护得不错,深圳的公园志愿者解说体系是全国做得最领先的。对深圳而言,要做到自然保护和城市发展的兼顾融合,确实有先天的优势。

采写:南都记者 孙雅茜 吴灵珊

红树林基金会(MCF)供图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恩施福田皮卡车,恩施二手皮卡车,福田火星7皮卡车,恩施二手车皮卡车”边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