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更多热门资讯、玩机技巧、数码评测、科普深扒,点击右上角关注我们
----------------------------------
瑞幸最近经常搞事啊
继与网易云合开咖啡店以后
又携手刘昊然
打造了“遇见昊然”系列鹿角杯
收割一众昊然“老婆们”的钱包
也许还有“老公们”?
不知道大家对今年春季爆火
引发热议的星巴克猫爪杯
还有没有印象?
所长记得,发售时,
甚至出现凌晨排队、秒光
乃至被黄牛炒至上千元等情况
限量款、高颜值、抖音走红
这些因素造就了猫爪杯的热度
而瑞幸的鹿角杯
瞅着应该也是往这方面靠的
估计是前期烧钱烧得狠了
现在也要想着法子盈利了
所长还记得
之前瑞幸的打折券
当真是不要钱一样地送
根据瑞幸2019财年Q2财报显示
公司第二季度的净营收为9.09亿元
净亏损为6.81亿元
相较于去年同期的3.33亿元
同比扩大了105%
作为财报的回馈
瑞幸股价即刻“跳水”
公司总市值从60亿美元
跌至如今的46亿美元
所以陆正耀忙着烧钱的手
有意放缓了
说到陆正耀
有些朋友可能不太反应得过来
或者之前关注瑞幸消息的会注意到
陆正耀曾受瑞幸咖啡CEO钱治亚邀请
在A轮融资后出任公司非执行董事长
这是什么操作?
请一个外人来当董事长?
别急着下结论
陆正耀可不是外人
我们都知道
钱治亚是从神州优车出来的
而神州优车的董事长
正是陆正耀
而瑞幸前期烧掉的大部分钱
更是来自陆正耀
说到这位先生
那可真值得说道说道
事业之初
在没有成为投资大鳄前
陆正耀对经商没多大概念
从小便成绩优秀的他
以高考状元的身份
考入北京科技大学
1991年大学毕业后
跟随时代潮流
进入政府部门
端起了“铁饭碗”
平凡又普通的日子
转眼过了三年
1992年
随着改革开放大门的打开
中国的创业潮随之拉开
在那个时代
大批在高校、政府机构工作的知识分子
纷纷选择下海创业,寻找机遇
汹涌的创业潮
同样包裹了陆正耀
逐渐感受到公职身份带来的束缚
他决定撂担子
“我要去追求自由!”
于是,在1995 年
陆正耀辞去在政府部门的工作
进入到通信行业
创立了第一家公司 DITELTechnology
专门从事通讯设备代理及系统集成的业务
那时的中国通讯业
还处于萌芽阶段
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的公司
都刚刚开始在中国市场上奔跑
应该说不愧是来自闽地的人
骨子里闽商的血液
让陆正耀的第一次创业
就获得了成功
朗讯科技、阿尔卡特及 MITEL
这几大通信巨头
一下就相中了DITEL
让DITEL成了他们在华最大的代理商
在公司发展鼎盛时期
陆正耀手下有几百名员工
销售额达到数亿
那个年代
公司做到这么大的规模
已经算是功成名就了
但陆正耀觉得
自己还远远没有达到极限
而且他也看到了一点行业的动静
他认为
如果想要在这个行业中真正有所作为
就需要在技术上有所侧重
而当时他并没有这方面的资源
“想赚钱还是能赚一点,但是要做成一定的事业就很难了。”
彼时,中国汽车市场
还处于“井喷”初期
PC互联网才是市场的王者
厌倦了通讯代理商生计的陆正耀
盯上了汽车后市场
与“车”结缘
2005年前后
恰逢携程在美上市大涨
陆正耀遂心生一计:
把携程模式与汽车俱乐部连接起来
而他进入汽车领域的第一个项目
是UAA(汽车俱乐部)
他那时也没想到
这成了自己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UAA的大概模式是:
加入他的汽车俱乐部
如果车坏了
只要一个电话或者网上申请
45分钟内会有人来服务
他一边拼命发展会员
一边签约售后维修服务门店
试图做一个供给和需求的撮合
这是名副其实的“轻资产”企业
一个全国性的约定平台
这一创新便捷了许多人
短短两年就发展了200多万会员
可惜,和现在诸多互联网项目一样
“也受欢迎,也是轻,但没有盈利模式,不挣钱。”
投资人给的钱被陆正耀迅速花光
却极难获取回报
人毕竟是要吃饭的
万般无奈之下
他只能转型,开始做租车
那时的他
晃着空荡荡的双手
被所有同行嘲笑
刘二海和君联资本
是陆正耀的伯乐
他们并没有放弃这个福建男人
反而加大了下注的力度
因为吃过“不挣钱”互联网式的亏
陆正耀此后
倍加推崇基本的商业逻辑:
做个抠门的家伙,把账算清楚,每一笔账要干净利落,不要盲目追风口去做“只赔钱不挣钱”的买卖。
明确这一逻辑后
2007年9月
陆正耀的事业迎来了转折点:
神州租车诞生了
翻身之仗
在其他行内人看来
神州租车像是个笑话
更像陆正耀在UAA项目遭到迎头痛击之后
慌不择路的亡命突围
要知道,那时候的陆正耀
没有任何相关的运营经验
而市面上已经有至尊租车、
一嗨租车等大量对手
他自己应该也没有意识到
一个庞大的“神州帝国”
开始慢慢在中国的市场上扎根
2014年9月19日
是陆正耀的一个高光时刻
神州租车终于在香港挂牌上市
成为中国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
全国性大型连锁汽车租赁企业
哪怕是到现在
这家企业在汽车租赁市场的龙头地位
依然没有被动摇过
2017年
神州租车营收达77.2亿元
净利润8.8亿元
这一成就
让陆正耀一举成为行业的真正龙头
但这中间
也有许多曲折
陆正耀要好好感谢他的投资人
开始,陆正耀手上的钱
只够他囤到1000台汽车的样子
但据刘二海测算
车队规模到了10000台的时候
整个出租率才会上去
严重的亏损
让团队士气极度低落
高管离职频发
雪上加霜的是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一并来敲门
说到这里
所长不禁想献出凉凉一曲
迎接陆正耀的再次迎接失败
好就好在
刘二海和君联资本
依然力挺陆正耀
关键时刻借了1000万美金的过桥贷
拯救了他
2010年9月
陆正耀接受了联想控股12亿元的代价
获得了神州租车的51%的股权
并向这家企业以债权的方式
大举注入资金
事实证明
这是最正确的决定
依托战略投资者
靠大举资金的注入
迅速在市场上脱颖而出
将一嗨、至尊等竞争对手甩在身后
2015年1月
在滴滴与快的合并的前一个月
陆正耀推出了
让他走上人生巅峰的神州专车
接过了品质出行的大旗
以完全的B2C和B级车
与滴滴们形成差异化
2016年7月22日
神州专车的运营主体公司神州优车
正式挂牌新三板
成为全球专车第一股
滴滴头破血流的时候
陆正耀在默默发财
而且是全方位的发财
2016年11月
神州优车推出了汽车电商平台——
神州买买车
同时在线下铺设汽车销售门店
实施汽车新零售
围绕着这个平台
同时推出汽车金融工具
“神州车闪贷”
当然,陆正耀也没有忘记
他起家时的业务——车主服务
一个被称为“神州车管家”的业务
也进入了陆正耀的“汽车生态圈”
这种生态圈的建设
像不像贾跃亭先生?
但神州可不是泡沫
随着神州优车估值不断膨胀
终于反向收购了神州租车
联想控股退出
陆正耀再次成了自己公司的大老板
自此,陆正耀的商业打法逐步成型:
炒热概念、快速融资、对标市场第一、砸钱烧市场,起量之后迅速上市。
瑞幸的成功绝非偶然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
这个打法成了陆正耀的“套路”
而且屡试不爽
在瑞幸咖啡身上
我们能看到几乎一样的影子
从 2017 年底创立到上市
瑞幸咖啡用了极短的时间
刷新了中国互联网上市公司的记录
且从始至终
资本运作都以陆正耀为轴心
从未变过
他和他的朋友们
在上市前共持有
瑞幸咖啡81.26%股权
至于为什么
瑞幸被包装成钱治亚的创业项目
大概是因为
钱治亚是陆正耀公开的大徒弟吧
在陆正耀身上
我们可以看到明显的“狮性”
他在公司里推行的也是
“狮性”文化
“狼有时候太不择手段,狮子既能单兵作战,又能团队出击。”
这个文化解释了
在拥有一个庞大的神州帝国后
陆正耀为什么又要费尽心力
再鼓捣出一个瑞幸咖啡
补贴、新零售、会营销
陆正耀抓住了风口
如果后续的瑞幸没有资金翻车
不断有资本和投资的进入
迎接他们的
就是像神州专车一般
快速上市持续做大的结局
投资人们将大大获益
即便失败
现在的他有神州帝国打底
也许会伤筋动骨
但也不至于像曾经的UAA一样
一无所有了
不过
这对于有过教训的陆正耀来说
应该不会再发生
从UAA的事件里
他已经深刻领悟到:
“动作很重要,一定别着急,别走形,设定好目标,一步一步往前走,把握整体节奏就好了。”
这种稳妥的打法
不会像滴滴那样大富大贵
3年就暴涨到500亿美金估值
但你也别想再听到陆正耀喊穷
毕竟在当初网约车各方大战的时候
他就放话:
“神州不靠C2C挣钱,谁也别想靠C2C挣钱”
他早早就看明白了这个事实
在神州决定进入专车领域的前两年
他频繁飞往美国
对Uber进行了多次考察
经过对多名Uber司机的访谈后
他得出结论:
Uber在美国可以,在中国没戏
因为美国地广人稀、
人均持车率高
且遍布各个阶层
下班载客顺道赚一笔
是很多低薪阶层的选择
而中国则恰相反
中国的持车一族
几乎都有点小钱
相比跑一趟的几十元
时间对他们而言更为重要
陆正耀直言
看似红火的共享经济
其表面却浮着一层厚厚的泡沫
司机有补贴的时候赚一把
没补贴就全跑了
所以
当滴滴、快的、Uber
打得昏天黑地的时候
神州与世无争
而这,成就了神州现在
在专车领域的领头羊地位
新布局——“宝沃”
在瑞幸筹备上市的时候
陆正耀的注意力没有被分散
就像之前说的那样
互联网+汽车行业仍是一片蓝海
新造车领域他仍然在关注
宝沃诞生于1919年
破产于1963年
这个曾经欧洲第三的汽车品牌
直到2014年被福田汽车买下之后
时隔50年才终于重新生产
但即便宝沃过往很辉煌
17、18年的连年亏损
也让行业内的大多数人
不再看好这个品牌
这个时候
陆正耀却有不同的看法
2018年10月
陆正耀借老同学长盛兴业的手
曲线收购宝沃67%股权
并在半年后
多了一个新身份:
宝沃董事长
从租车,到咖啡,再到造车
这些行动似乎“风牛马不相及”
但在推广、渠道销售等方面
其实都具有借鉴意义
有了“小蓝杯”的一举成功
陆正耀希望在新造车领域
复刻这种模式
他直言:
“宝沃唯一的问题就是车卖不动,
没有第二个毛病”
而“汽车新零售”这一模式
应该就是宝沃抵抗车市寒冬
唯一的法宝
我们也可以看到
神州入局过后
宝沃在2019年1-6月
累计销量约为3.04万辆
比起2018年全年3.3万辆的成绩
可以说十分惊艳
他的打法似乎真的有效
但是暂时的胜利
并不能打消所有人的疑虑
新零售与汽车相结合
毕竟只是一个尝试
多少会让人觉得不靠谱
未来的路究竟如何
估计陆正耀也只能说
输赢难定
至少眼下是好的吧
成功来自于算好每一步
很多采访者,都会问他:
“每个企业家都有故事,你呢?”
陆正耀总是淡淡微笑
他认为自己就是一个没有故事
但是会算账的人
任何事情只要经过他的手
他都要先算一下
好让一切都处于他的掌控之中
“我是一个理性的人,做事通常会理性思考,提前筹划,没有特别大的惊喜和惊天动地的经历。”
这种习惯在陆正耀身上
已经“顽固”到可怕
比较有趣的一个例子是:
曾有一个朋友
用某款跑步软件
向陆正耀展示他的跑步成果:
“你看我跑得比你快。”
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不可能”
回应对方:
“你手机信号肯定漂移了!”
他马上抢过朋友的手机
开始飞速算起来
按照距离和时间
他得出朋友的平均步幅为1.2m
而一个成年人通常的步幅为70cm左右
算完后他哈哈大笑
身材并不高的朋友恍然大悟
也不争辩了
这样精于计算的品质
让陆正耀获得了多不胜数的成就:
2015年
《中国新闻周刊》“2015影响中国”年度企业家;
《经济观察报》2015年度行业领军人物;
《中国企业家》杂志“中国商业新势力”奖;
2016年
人民日报社“中国品牌论坛中国品牌人物”
新华网“2016中国社会责任杰出人物”
《中国经营报》“2016年度最佳商业领袖”
《南方都市报》“年度企业家”;
2017年
荣膺人民日报客户端、新浪财经、吴晓波频道
联合评选的“2016十大经济年度人物”
这样的荣誉
在陆正耀的生意模式
没有确实验证出错前
显然还会继续出现
瑞幸前方虽然有星巴克拦路
但从陆正耀的过往经验看
未来依旧是光明的
而宝沃的布局
眼下也是势头正好
有了神州的支持
未必不能创出一片新天地
若是一切顺利
接下来就看
又会有什么新的奖项
落到这位闽商的头上了
----------------------------------
后台回复“交流”,即可获得玩机技能合集,还可与众多机友一起讨论数码科技互联网第一线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