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里介绍的外观和驾驶室部分相信大家都历历在目,但好看的也只是皮囊, 一部好车好与不好更关键的在于其是否具备优秀,高效且可靠的动力链以及底盘结构。今天就一起走近日野700 FY的车架以及动力部分。
日野的旗舰动力,经典E13C发动机
E13C发动机是目前日野车用发动机排量最大的一款动力,2003年推出取代了K13C发动机。国内的日野主要以P11C发动机为主,也有选装E13C的配置。拓展一下,P11C发动机早在2017年就停产了,现在的国产日野700主要还是采用基于P11C上改造的特供版U11C发动机。
日野700最具代表的就是E13C发动机。这辆日野700搭载了E13C发动机,发动机最大功率450马力,最大扭矩1800N.m。如果和同时期满足国四标准的国产13升发动机对比,日野的E13C在纸面数据上并不好看,我在这里简单做了个表格。
日野的标志性发动机其实就是E13C发动机,这辆日野700搭载了E13C发动机,发动机最大功率450马力,最大扭矩1800N.m。如果和同时期满足国四标准的国产13升发动机对比,日野的E13C在纸面数据上并不好看,我在这里简单做了个表格。
那么E13C这种机器没有特点了?当然不是,大缸径柴油机最大的特点就是转速高的特点,简单来说就是高速巡航的时候,理论上大缸径柴油机比大冲程柴油机具备更经济的油耗。而且大缸径发动机的震动小,声音小,所以开过日本卡车驾驶员普遍反应,日系卡车静音,不会抖。
其实和日本卡车的历史和发展理念有很大关系,早期日本卡车都是未安装增压器的,所以只能通过扩缸来提高车辆扭矩的输出,适应重型货物的运输。再加上日本卡车大部分都是大马拉小车,对发动机扭矩需求较小。现在比较有代表的就是GIGA上使用的15.7升6WG1发动机,有兴趣的可以了解一下。
该机采用了电控喷射方式,增压中冷形式,OHC单顶置凸轮轴,四气门设计。整机采用了红色的机体,再搭配上银色的气门室盖、外挂管线阀门控制器滤清器以及飞轮壳都采用了银色的配色,也挺有日本卡车的风格。
驾驶室支架不仅仅可以作为驾驶室的支架,富余的空间还可以安装小平台,平台上面固定了膨胀水壶和转向油壶,两个壶还是比较关键的。这个位置可以使用驾驶室做一个天然的遮挡,但是安装了上装以后加注可能要把驾驶室顶起来才行,略显不便。
日野机就应该匹配日野原厂变速箱,据了解日野700系列一共有两款变速箱,一款就是实装在700多款车型上的采埃孚自动变速箱,还有一款就是图中所展示的日野原厂7挡手动变速箱。该变速箱应该是全同步器结构,也是全气动换挡,离合器也是气动助力。国产日野手动变速箱则是选配了法士特9挡和12挡的配置,中国特供。
后桥是日野的铸造桥,车桥依旧是单级减速设计,速比估计在4.6左右。日野的工程产品一直以来用的都是单减桥,包括我们看到的自卸车,混凝土搅拌车这些都是单减桥。
简单的底盘,不简单的材料工艺
底盘的走线工艺算不上特别精致,顶多就是互不干涉,布局合理。但是,日本的材料工艺在线束外包方面体现得淋漓尽致,接触过很多老式的日野卡车,他们的橡胶工艺和塑料工艺真是耐用到离谱。这辆日野700 FY虽说是静置,底盘都是直接被雨淋的。看样子没有在户外停多久,但是雨淋还是会对底盘塑料件和橡胶件产生影响。
但即使是风吹雨打,包裹线束的塑料管材质依旧可靠,用手去捏它居然还会有韧性,完全不会脆化。这里没有任何贬低国产产品的意思,国产的塑料工艺肯定能这么优秀,只是希望厂家能把这些优秀的工艺应用到细节上,而不是用两年就全部脆化了。
该车采用了楔形制动器,全车均采用了鼓刹。别小看这个车的刹车,观察了一下,该车的控制阀什么的都是克诺尔的产品,十多年前国内的很多都还是国产货,威伯科克诺尔的刹车控制系统都只在高端车型上才会出现。
前桥车轮采用了非常经典的日式六孔钢圈,轮毂带有装饰护罩。全车标配了尺寸为315的普利司通轮胎,到现在该车还是原版原车的状态,就连备胎都没有拆卸,只是备胎的钢圈有点生锈。后桥同样采用了六孔钢圈,轴头上还有老款的日野Hino LOGO。
电瓶吊架为全金属材质,带有塑料盖板,电瓶居然是广汽日野的电瓶。铝合金气瓶集成在电瓶支架的左右两侧,电瓶支架下面还吊了两个气瓶。干燥罐之类的配件是日厂件。
400升的钢制油箱也没什么好说的,那个年代的标配。后来日野也换了铝合金油箱。
原装的柴滤
通过尾灯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来,该车并没有设置悬吊式的尾灯,而是吊挂了方便改装设计的分装尾灯,方便安装到上装上。该车大部分都被改装成四轴混凝土泵车底盘。遗憾的是,这辆车已经没办法上路了。
其实要说日本卡车底盘有什么特点,没什么特点,说来说去还是那些东西,无非就是一些比较有日本特色或者国产车比较难见的配置说一下。但是话还是要说回来,虽然日本卡车技术不如我们国内,但是它的工艺是真的很扎实,真的真的很扎实。
说在最后
至此,日野700 FY上下两篇文章就已经介绍完了。不是吹嘘日本卡车有多好,论舒适性和配置,当下的日本卡车已经被我们甩了几条街。但是从车辆工艺和耐用性来看,我们要学习的还有太多太多。只有正确看待国产品牌的优劣,理智支持国产产品的优点,国产车才能有更好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