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东风公司原产品总设计师黄松口述东风三代军车的研发历程
黄松正专注于东风第四代军车研发 陈五林/摄
口述者 黄松 记者 陈五林 整理
致敬理由:黄松,东风公司原产品总设计师,出生于1947年,曾参与东风第一代、第二代军车研制,是东风第三代军车总设计师。从1975年至今的40多年里,他一直从事技术工作。在担任东风第三代军车总设计师的过程中,他带领团队开放合作,敢于突破,成功研制出东风猛士。
在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东风1.5吨级高机动性越野汽车(东风猛士)研制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这是中国汽车行业22年来获得的唯一一个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07年退休后,他退而不休,受公司技术中心返聘,投入到东风第四代军车技术的研究中。伴随着东风军车“中国军车第一品牌”的口碑,他和第四代军车研制团队立志让东风第四代军车“世界领先”。
第一代军车:战场上检阅高品质
从第一代军车到第三代军车,东风始终把质量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大家都知道东风第一代军车——EQ240,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立下战功,被称为“功臣车”、“英雄车”。在战斗中,有很多关于它的佳话。举一个流传较广的例子:一辆EQ240不慎从山崖摔下,驾驶室严重变形,但就是这样一辆重度摔伤的车,仍然完成了战斗突击和物资抢运任务。
EQ240是载重两吨半的军车,在战争中证明了自己的卓越品质。
后来部队想要载重三吨半的车。于是东风开始在EQ240的基础上研制EQ245。为保证车辆的可靠性,EQ245一共经历了八轮试验才最终定型。我参加了第五、六、七、八轮试验。
EQ245的每一轮试验包括三个部分:环境试验、性能试验、可靠性试验。在EQ245试验时,环境试验和性能试验都轻松过关,就在可靠性试验时,出现车架断裂的问题。在车辆可靠性关乎战士生命、关乎战场局面的情况下,车架断裂是绝对不允许的。
在第六轮试验后,东风对这款车进行了大改,并顺利通过第七轮试验。通过试验验证,按常规可以定型,事实却并没有。军方和东风联合组成的试验团队开着用于第七轮试验的车,开始了第八轮试验,再次顺利通过。第八轮试验通过后,才正式定型。
可靠性试验要求很严格,要在满载状态下跑完两万五千公里,还必须在一定的速度下连续运行,风雨无阻。在一次夜晚的试验中,在江苏睢宁县境内,下着雨,我驾驶着EQ245试验时翻车了。大家把车扶正后,还可以继续开。
在第一代军车基础上,东风研制出了民用版的EQ140,这个车当时风靡全国。在此之前,老解放几乎独自承担了国家建设中的运输任务。EQ140研制出来后,产量逐年攀升,后来产量是老解放的三倍,占据了大半江山,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5年11月,东风军车参加珠海航展
第二代军车:以开放视野打造高品质
东风于1989年开始制定第二代军车研发计划。经过7年技术验证、2轮整车试制,完成了各项性能、台架与多种气候路试。最终在1997年2月通过军委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验证并定型。
东风第二代军车明显受到改革开放的影响。在中国逐渐融入世界的过程中,东风也开始充分利用国际先进的技术,打造更高质量的军车。
代号为EQ2102的第二代军车,迅速成为各作战部队重点装备车型。除了用于辎重运输、火炮牵引外,其多达数十款的改型车,已经成为通信部队、防化部队的标准改装载具。EQ2102系列车型现在仍然是军队的主力车型,在央视军事新闻中,我们时常还能看到这款车。
第三代军车:创新中熔铸高品质
我们都知道东风第三代军车猛士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荣耀的背后是打造东风军车第一品牌的坚强信念,是成年累月的坚持与超乎常人的毅力,是对高品质的不懈追求。
美国军车“悍马”在海湾战争中一战成名。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贺龙元帅的儿子、时任总参装备部的领导贺鹏飞,从国外弄了几辆旧悍马回国,希望中国也能造出同样性能的军车,并找到当时汽车业的主管部门领导张晓虞。张晓虞夸下海口,“全部自主,性能一样”。
海口易夸,但造车不易。当时东风处于亏损状态,而研发猛士至少需要一亿元人民币,同时还有很多难以想象的技术难题。我去找贺鹏飞聊这个项目的时候,他说为研制该车型可以先行支付4500万元人民币。
后来,中国人民解放军车辆论证部门经过3年的方案论证后,提出了猛士要全面超过悍马的总要求,经激烈竞争,东风公司竞标中选。我被任命为项目总设计师。
尽管研制猛士千头万绪,但改革开放中发展的中国日新月异,中国制造业大国能力正加速形成,这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尤其是在零部件的采购、定制方面,体现得尤其明显。我记得当时猛士的研制需要三变螺旋弹簧,我认为这个是很难的,但去市场上一打听,有些企业已经早几年都在生产了。这样的例子有很多。
在项目研发时,我们团队打破传统,不迷信国外先进技术,经5项理论方法创新、19项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很好地解决了汽车越野性与平顺性、动力性与经济性、先进性与自主性、牢固性与轻便性等矛盾。
当时部队对这款车确定了四个阶段12个节点,要求五年内完成。这四个阶段分别为概念车阶段、初试阶段、终试阶段和军队使用试验。每个阶段都有三个样车试验节点。为保证完成任务,我们常常“三轮叠加”进行试验。初1样车试验中,一旦发现了重大问题,马上进行改进,研制初2样车;初2样车在试验中一旦发现了重大问题,马上进行改进,研制初3样车。到最后,初1、初2、初3样车同时试验,不断发现问题,改进技术。
为了保证质量,我们前后进行了三次大改,一共试制了20台车,合计试验行驶了200万公里。经过试验验证,猛士全部15项战技指标中有12项超过美军悍马,3项相当,并取得75项专利技术,达到了部队提出的各项目标。猛士于2007年开始装备部队。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的《大风歌》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言。我们“猛士”的名字就来源于此。“猛士”担当起了“守四方”的重任。现在猛士已有上百种改型车,广泛列装于我国各军种。在西北边疆的某些岗哨,由于路途艰险,以往只能靠飞机投送给养,现在猛士也能抵达。“高原沙漠,唯有‘猛士’”,这是边防某军分区首长在新疆雪域高原进行勘查时,将东风猛士与同行的三菱、丰田、凌志越野车进行对比后发出的赞叹。
2007年退休后,我返聘回到公司技术中心。从那时起,我就开始致力于第四代军车技术研究了。在三代军车研发人的不懈努力下,成就了东风军车第一地位。我更加相信,通过我们东风人一代代的努力,我们一定会牢固保持东风军车第一地位,在中国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发展壮大的背景下,我们还会向“世界第一”发起冲击。
记者手记
记者走进约定采访地点时,71岁的黄松正在做PPT。有人笑他:这么大年纪了还做PPT。黄松不以为然,他认为,做PPT也是专业的一部分,要把自己的思路更准确地表达出来,最好是自己动手。
心无旁骛地做技术,一门心思地做技术,耐得住寂寞地做技术,这是东风老一辈技术人的状态和追求。在当前“五化”技术发展愈演愈烈之时,尤其需要这种状态、这种精神。
在公司技术中心,记者感受到了这种精神。现在的“寂寞”,现在的“厚积”,一定会在未来某个时刻“薄发”。
其实不仅仅是技术领域,全价值链都应有这种精神。做一行、爱一行,研究一行、精通一行,每个领域都大有可为,每个岗位都是建设卓越东风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改革开放越来越深入的背景下,我们更应该兼容并蓄,吸引最高端的人才,吸收最前沿的技术,要敢为天下先。当前,公司技术中心已经实施了一些创新制度,比如“智慧生态圈”、“众创平台”等。坚持创新,假以时日,一定会结出硕果。(来源:东风汽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