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警在大众的印象中是什么样的?是违停贴罚单时的“严肃”,还是查处违法行为时的“唠叨”;是街头巷尾的“侦察兵”,还是没日没夜的“小黄人”……其实,交警的工作远不止于此。在云南省公安厅交警总队高速公路交巡警支队中有这样一位“双面”交警,他即是捍卫正义、铁面无私的“法律守护者”,也是竭诚为民、不言辛苦的“暖心老同志”,他就是昆石大队事故中队(以下简称“事故中队”)指导员和炉光。
因交管工作成绩突出,2021年12月1日,和炉光被公安部表彰为全国公安机关成绩突出交警。
这个交警有点儿“冷”
“冷热交替”是和炉光的工作秘诀。
和炉光原本学习的是汽车运用工程专业,拍照、绘图等现场勘查技术都是从警之后学习的。“交通事故处理在交警工作中属于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在业务知识方面涉及的法律法规比较多,虽然主要是道路交通安全法,但还有很多相关配套的实施条例以及事故处理程序的相关规定,在现场勘查方面也需要一定的技术及经验。”他说。
说到现场勘查技术,和炉光印象较深的是2014年发生在福昆线石安公路上的一起“经典”案例。当时,一辆三轮摩托车与行人相撞后,三轮摩托车逃逸,行人经抢救无效死亡,案发现场遗留痕迹较少,只有一些散落在地面的白色粉末和一副螺丝、螺栓以及路边护栏上有一段带有红色漆片的擦痕,再无其它有价值的线索。据目击证人描述,肇事嫌疑车辆为无号牌红色三轮摩托车,但这种车型在昆明市宜良县境内数不胜数。
一天一夜的侦查,案件仍未取得明显进展。这时,和炉光在案件分析会上提出了新的侦查思路,强调了现场发现的白色粉末——“腻子粉”。随后,民警在事故路段对周边正在进行装修,特别是粉刷墙壁处理的地方进行走访、摸排,将附近几个卡口的监控视频拼接在一起查看车辆运行轨迹,通过倒推的方法顺藤摸瓜,终于在附近小区中找到一家正在粉刷墙壁的住户并联系到了装修负责人,案情才逐渐开始明朗。
“证据充分,事实清楚,有法可依,才能确保事故责任认定公平公正。”和炉光说,有些责任认定可能涉及金额较大,经常有当事人偷偷塞红包的情况出现,“每到这时心里就只想着要对得起身上的警服,对得起家属的信任,责任该是谁的就是谁的。很多人就会觉得我们不近人情。”长期以来,事故中队没有出现过因办人情案、关系案,民警吃、拿、卡、要引起当事人上访投诉的案件。
这个交警有点儿“暖”
和炉光总结出的“快”字工作法在实际工作中成效明显,“事故发生后出警要快,一方面是尽可能减少二次事故,其次就是保护现场,以便及时开展调查;事故处理也要快,手里有(正在处理的)案子,就要时刻想着案子,不能耽误。”
“过去监控技术和手段不完善,逃逸事故时有发生,锁定肇事车辆主要依靠现场勘查和走访调查,相当耗时耗力。”和炉光介绍,这份工作需要很多方面的经验,不仅勘察现场要仔细、认真、负责,跟人打交道也是一门功课,在跟目击证人、周边居民、事故当事人交谈时,要准确掌握重要信息,不能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2018年,一辆小型普通客车在昆石高速公路K7+850M处与一名行人相撞,造成行人当场死亡。死者家属和司机在大队处理事故时,未达成一致意见,双方僵持不下。虽然和炉光详细解说了相关法律法规并说明了死亡赔偿标准,但死者家属仍然坚持自己的赔偿要求。和炉光没有气馁,一次调解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经过多次调解协商,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为了让死者家属放心,也为了确保肇事司机不会中途离开,和炉光开着车送肇事司机去筹钱,一直到事情最终解决。
“我们能理解家属的心情,在事故处理中法律是‘冷酷’的,必须捍卫,但在与当事人沟通时,要‘温暖’、有耐心。交通事故给一个家庭带来的压力和创伤,不是出具一份事故认定书就能解决的,很多人的困难我也无法解决,但能做多少就要尽力做多少。”
通常,一起一般程序交通事故案件都有很多的环节,案卷材料在几百页以上,要从现场处置跟到调解终结;如果是危险驾驶案件,还要走完全套的刑事案件流程,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松懈,都要盯紧,“我们中队人少,时间紧任务重是常态,辛苦肯定是辛苦的,但当案子了结,双方当事人对处理结果满意,跟我们道谢时,是非常感动的,比立功受奖更有自豪感。”和炉光笑道。
对于和炉光和他的同事们而言,为了尽快办结一个案子,加班、值班、熬夜都是家常便饭。但是每一个案子办结,每个人心中又都会产生一种自豪和满足,这也许就是“交通警察”这四个字赋予他们的责任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