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爱车一族

海南琼海摩托车市场 琼海租摩托车

春节将近,准备年货的热闹氛围逐渐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光是互联网微信微博的“轰炸”还不够,城乡街道年货铺子的春味也正蠢蠢欲动,节日的氛围一天比一天浓烈起来,新春的意味也正渐渐缭绕。大路镇的年货街也不例外,这不,幸福街上的人儿们正喜喜庆庆的张罗着给这个节日奉上更加丰厚的年味。

往年热闹的春节集市

大红灯笼高挂,年味渐浓

2016年2月1日,幸福街将举办为期7天的“到田间采年货,把新鲜带回家”年货街展,工人们正在紧锣密鼓的搭台中

大路在琼海是出了名的含有集市文化的农耕文明重镇,一年365天天天是集市,每隔一天的大小集市之分使这座小乡镇农艺满怀,春节前一个礼拜的年货集市更是让民俗文化在浓郁的节日氛围中越发彰显。也许是机缘巧合,也许是我对“大路”的这一份独特情怀,竟能有幸跟几位地道的大路老人坐下来,一杯茶的功夫,大路镇的集市文化几十年变迁,就这么在他们灵妙的言语间生动的演绎开来······

集市文化——四十载变迁

追溯大路集市文化的历史,老伯们能够说得出的来去,也就在文革时期至今这短短四十年间了,但也正是这短短四十年,让他们见证了集市变化最重要的两个阶段。

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期文革之时,大路集市原本是像如今一样,按照农历(旧历)单双数来规定集市,单数为小集市,双数则为大集市,大小集市相隔一天来回定义。到了70年代中期,当时的政府要求农民更多的把精力投入到生产劳动力上,人人要努力挣工分,因此对农民赶集做出了规定和时间限制,集市的形式也被迫改成了5天一次,农民上城镇赶集还需请示上级,得到相关领导批准的许可证后方才可赶集。早已习惯的传统集市已成为了生活中的一部分,这时候的农民生活过得不再如意,赶集不但要请假拿许可证才能进城,就算拿到了许可证生活所需物品也得不到及时贴补。俗话说,治病要对症下药,不能治标不治本。改变后的集市现象,终究抵不过以往流传下来的集市传统和群众生活所需,在1976年文革结束的前后,恢复为原来的集市现象,自此以后,大路的大小集市现象一直维持至今。

说到开心处的老伯们

如果你认为只要大路才有大小集市,那你就错了。海南许多乡镇自古就有集市的传统,只是集市的规定不尽相同,像琼海阳江、会山镇每月(新历)1号和15号定为集市,一些别的乡镇则是每月(旧历)的初一和十五才是集市,均没有明显的大小之分。老伯们告诉我,大路附件的几个小镇,也有大小集市的传统,比如定安的黄竹镇,与大路一样也是全年性的大小集市隔天区分,有意思的是,黄竹的大小集市的时间规定与大路的相反,如果大路的集市(按年份算,每年不相同)今年的单数为小集市,双数为大集市,那么黄竹的则为单数大集市,双数小集市,总之两镇间你“小”我“大”,你“大”我则“小”,年年按此规律计算,彼此集市文化间相辅相成。

大路集市缩影

集市情景——儿时的记忆

过去的人生活并不富裕,唯一的盼头就是能够到集市上去逛一遭,买一买东西,尤其是春节的集市。街道铺子里的商品,满满的跳进了孩童们空白的脑海里,五彩缤纷地明亮了所有儿时的画面:那满街此起彼伏的吆喝声,那醉人的姜糖、麦芽甜糖味,那酥脆的烤米耙、花生饼诱惑,那围成圈流着口水的一群小孩,那修自行车叔叔老练的双手,那高高兴兴抱着做好新衣的愉悦·······他们尽情的体会着贫苦年代里最富裕、最热闹的盛宴。

如今已是村支书的林明淦老伯提起儿时的集市回忆,仿佛仍历历在目:那时候的人到城镇赶集,多数都是以物换物的方式来获得自己需要的物品,如果两个物品之间的等值价格不够,那么另一方低价格物品的人就得把差价补上去,这时候就用到了纸币,但是多数也就在几分,最多几毛钱之间。过去的铝制用品不多见,一个好点的铝锅就得用将近20个椰子才能换取。林老伯告诉我,那个年代的人经济不景气,家里能拿的出手的就是农产品,所以集市上用农产品换取生活用品的现象非常常见,不过虽然贫穷,但那时的人们过得很知足快乐。我想,这也是大路镇自古以往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发展农耕文化的原因之一吧。

朴素的林明淦老伯

几位老人中有一位叫黄龙雅的老伯伯,今年71岁了,是地道的大路镇墟人,当被问及儿时集市最有趣的事时,说起话来整个人都洋溢着幸福和对过去的怀念。那个年代的他们,小时候能够喝到的最好饮料是菊花茶,在那时的集市上是最知名的饮料,不仅价格实惠还好喝;见到的最高科技的“数码”产品是倒影式南洋照相机,“咔擦”一声快门定格画面时冒出的烟气也永远烙印在了他们的脑海,集市上能够开得起这种照相馆的不是一般人;那时候的留声机还是得先人力上发条了以后,隔上碟片才有的声音,最有意思的社会见闻莫过于在喧嚣的集市上三不五时表演的马戏团、魔术、布袋戏、木偶戏等等了,那时候集市上卖的最热闹的东西必不会少了女人的针线,祖传秘方制作的膏药,各种酥饼糖果,尤其是过年期间集市上的干果、烟花炮竹等等····太多美好的回忆,太多怀念的味道,太多曾经的欢乐,都实实在在的装载在老人内心早已尘封的黑匣子里,这一回味,匣子里温暖满溢。这些老人儿时体现在热热闹闹集市上的点点滴滴,更为大路集市增添了一道人文魅力。

眉飞色舞的黄老伯

集市现象——今非昔比

三位平凡而最棒的“生活演说家”中,历经74年光阴的沈世芬老人是最安静的一个,却也是最能显现纯正老农民气息的一位。他的话不多,但我却在他附和其他两位老人的话时沉浸在往事回忆里脸上欢欣安稳的微笑中,瞥见了他对于过去深深的怀念,那一份老集市的味道已静静的沉淀在他的眉目和举手投足间。

沈世芬老人温暖的笑脸

以前的年代交通设施不够完善,土路较多,出行可选择的交通工具也单一,稍微富裕一点的人家,自行车便是他们最骄傲的代步工具,而家境不好的只能走路出行。大路镇村子多,过去稍偏远村子只能靠走路去赶集的村民,常常要走上一两个小时才能来到集市,买完东西又赶一两个小时路程回去,逢下雨天路上坑坑洼洼泥泞一片,脚上更是到处泥巴行动更加不便,甚是辛苦。沈世芬老人说过去也有一种叫做“木炭车”的代步工具,但是由于是烧炭,夏天坐在车上闷热无比,到了上坡地还得帮忙推车,更是惹出一身大汗,十分不便。现在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生活条件也提高了,近一点的地方赶集骑电动车摩托车就到,远一点的开小车更加方便,大路镇的集市也因此更热闹,凭借着农业重镇的优势,再加上便利的交通,近几年大路集市的名声渐渐扩大,已经覆盖到周围的东红农场,塔洋镇,长坡镇,定安的黄竹镇以及一些村子里,这些乡镇来赶集的人比过去多了不少。如今大路镇墟的水泥马路宽大而通畅无比,连街景都经过立面改造,颇具一番别致的庄农宅邸风格。

以农耕文明为主题打造的宅邸

现今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交通便利了,大路集市的商品也越加丰富多样了。街道商铺一间接一间开起来,衣食店生意一家接一家做起来,生活服务也一批接一批完善起来。过去人经济拮据,都是自己做好了各种小吃,拿到集市上去售卖换取钱财,衣服都是自己去布店剪裁了回来自己缝制,那时候连电话都没有,更谈不上去比较用电信的话费便宜还是联通的划算······几位老人感慨万千,现在的时代比过去进步了,生活也比过去富裕了,好多旧时人们喜欢用自己的双手做出来的东西,比如年糕麦芽糖、自制的衣服书包等,现在都已经有科技帮忙了,好多原始滋味也买不到了;人们也不再为了节假日去集市采购而辛辛苦苦攒下一年的血汗钱,现在的人平常只要想吃想穿想用,随时都可以购买,又方便又快捷。时代的变化,总是有好有坏。

生活气息浓烈的市场

说起大路集市商品,不得不提被誉为“五朵金花”的几大农产品,它们分别是牛肉,莲雾,粽子,番石榴,科十三原生米,这些农产品都出自农民的智慧之手,绿色健康,天然原生态。牛肉肉质鲜嫩美味,莲雾是利用本土种子嫁接台湾“黑金刚”品种,果大肉甜多汁,用原生米煮熟的饭粒粒分明十分可口,粽子馅料十足味道香浓,番石榴肉实味甜清爽可口。平时“五朵金花”的销路都不错,尤其每逢集市或是重大节假日的时候,更是卖得火热,销路甚至已扩大到了省内外。今年在政府的扶持下,大路又推出了“新三贵”农产品,分别是花生油、圣女果和咸鸭蛋,这八种农产品大多我都品尝过,的确名不虚传。我相信大路集市能够传承至今甚至更加红火的原因,与这些绿色无公害的农产品是离不开的,更离不开这背后蕴含的农耕文明。

“黑金刚”莲雾

甘甜的番石榴

【管理员提示】

·在发布信息时,请您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并尊重网上道德;

·因您的言论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由您个人承担;

·管理人员有权根据栏目需要对留言内容进行删改。

尽情的享受丰收的喜悦

健康的大路牛

一杯茶的时间,茶凉,故事也暂且告一段落。

大路集市文化作为乡镇民俗文化,它可能与全中国许许多多的民俗文化一样,却也不同,它培育自大路,生长自大路,又被滋润自大路,且影响着大路;它经过祖祖辈辈的生活演变和智慧结晶的作用传承至今,承载着大路这片土地上好几代人的历史印记,静谧安详地绽放着它的魅力,有容乃大地包容着其他文化的冲击和差异。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海南琼海摩托车市场,琼海租摩托车,海南琼海摩托车店,琼海摩托车考试”边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