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爱车一族

〈印度摩托车骑行西藏〉摩托车骑行西藏路线

【开国中将张国华75】

打击了鲁康娃、洛桑扎西等人的嚣张气焰后,张经武、谭冠三丝毫没有感到西藏的工作从此会一帆风顺,相反,将有更多的斗争的风暴还将到来。张国华想的是,关键还是围绕执行协议把方方面面的工作做好。

张国华反复理解毛主席和邓、刘、贺首长的一系列关于西藏问题的指示精神,拟定了一个坚决站稳脚跟的初步方案。一是继续争取上层的统战工作,坚持做影响群众的工作。二是扩大开荒生产的规模和范围。三是加强部队正规化建设。四是开展对印度的贸易。五是后方部队加紧修筑公路。这五条,立即成为18军进藏之初能否站稳脚跟的关键措施。

转眼就快进入1952年的元旦,从1950年至今,每到元旦和春节的时候,18军将士都奔波在风餐露宿的日子里,这个即将到来的新年也不例外,因为白天还要继续在西郊开荒,看来又只有挑灯开会了。很快,张经武、谭冠三、范明、王其梅、李觉、刘振国、慕生忠、牙今章等18军和工委领导都到齐了,主要研究采取怎样的措施和步骤达到站稳脚跟的目的。一天没有站稳脚跟,就不能算是圆满顺利完成了进军任务。当时,部队进驻拉萨和部分边防要地的行动还在巩固之中,西藏百万农奴还没有获得真正的解放。

张国华一向对谭冠三政委十分尊敬,到了拉萨以后,他对张经武也尊敬有加。这次会议,张国华提出先听听张代表和谭政委的意见。张经武谦虚地非要张国华发表意见,谭冠三也说还是国华同志先谈吧。范明快人快语,声音大底气足,他说很显然,西藏上层在包庇鲁康娃、洛桑扎西这类人,我们的工作已到了仁至义尽的地步,再有人敢闹事,经劝阻无效的话应采取果断措施。

范明说:“我们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做后盾,任何怂恿闹事甚至对闹事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我们就采取措施。”

张经武、张国华、谭冠三相继谈了各自的看法,说既定策略是不能动摇的,目前看是这样。

不久,经毛主席、周恩来批准,通过外交部与印度协商,在印度购买了一批大米,经乃堆拉山运回。李觉在亚东负责把大米分配到各部队。张经武和张国华与噶厦协商,请他们支援人力物力。这一次,噶厦答应得还算爽快。

印度大米运回来了,还有一些从印度购买的日用品,部队喜气洋洋地架锅做饭。怪事却出现了:断粮时已有不少人浮肿,吃了印度大米,浮肿的人更多了。下边不断向张国华报告,说大米是好,战士们吃竟然出现浮肿,一个个有气无力的,找不到解决办法。一连两三天,张国华都收到这样的报告。张国华也急了,拳头擂着桌子:“到底怎么回事?”

谭冠三也摇头:“怎么会呢?进来的实话大米都经过检验。”

当时有人怀疑大米被人做了手脚,或者是有人投毒了。

张国华下命令:“部队暂时停止食用印度大米。”

谭冠三还是摇头:“不吃它又能吃什么呢?”

张国华向邓小平、刘伯承和贺老总求救、干部战士吃了白花花大米后,一个个的竟然浮肿。贺老总也急得抽烟斗发烫,康藏线上大雪封山,哪能增援?只好回电:“速查原因。”

正在张、谭束手无策之际,张国华的保健医生刘医生的一句话引起了张国华的重视。刘医生说:“是不是一下子吃多了,缺维生素啊?”张国华一听,立即让李觉了解,结果发现,有一个连队舍不得吃白花花大米,一开始就和糌粑搭着吃,结果连里的浮肿数逐日下降,最后全都消失了。原因很快查明了,原来,大米中缺少维生素B2,而糌粑正好含有大量维生素B2。张国华立即下令,吃大米时一定要加进糌粑或青稞。下完命令他笑了:“我当了这么长时间指挥员,下这种命令还是头一回!”

谭冠三也苦笑了一下:“咱们两个这一回长见识了。”

张国华问刘医生:“有没有办法让浮肿严重的人快速好转?”

刘医生说:“青稞发芽后,用芽子熬汤喝可能会有效果。”

各单位照此做,确实取得了速效。

为适应高原生活,18军指战员们学吃糌粑

1952年春节刚过,驻拉萨的机关,部队就全体出动积肥。当时西藏农民种地一般都不施人粪,所以拉萨的肥源很多,布达拉宫前面是一座积存几百年的粪土垃圾小山,各家贵族的厕所里也多是满满的,少有人掏。掏厕所、挖粪山、铲垃圾,每天早晨起床就往西郊荒地背粪一趟,返回时又背回开荒挖出的刺树根,当作烧柴,驻军区机关人员来回一趟需1个半小时以上。在军区——罗布林卡——西郊的路上,这支每天往返背粪运柴汗流浃背的劳动大军,人人争先,你追我赶。布达拉宫前面的那座小垃圾山慢慢地被铲平了,许多贵族家的厕所慢慢被掏光了。藏胞们看在眼里,想在心上,连连发出感叹、敬佩的赞语:“金珠玛半哈莱松”(解放军了不起)。

这种情形大大地触动了张国华,他和谭冠三一起去跟张经武碰头。工委和军区3月21日联合决定:抽调驻拉萨机关部队50%至70%的人员,再去西郊进行大规模的开荒生产。连同1951年冬开垦的荒地,1952年在拉萨共春播蔬菜、粮食3000多亩。当时开展斗争的工作繁重,大搞生产,劳动力紧张,但是为了缓解粮食供求矛盾,工委,军区仍然按照指示精打细算,尽可能紧缩太昭以西的驻军人数。为此,在1952年5月狠抓了精简工作,撤销了52师师部,内调了部分人员,在太昭以西的8000名干部战士,当时又要备战,又要作斗争,又要开展统战工作、做影响群众的工作,还要大搞营房建设,负担极重,而生活却艰苦,在自身开荒的蔬菜、粮食还没有收获前,断粮的严重威胁依然存在。

康藏路上漫长的畜力运输线,往往遭到破坏、袭扰。当时从昌都通过39族地区,丁青、索宗、比如、那曲等地到拉萨的大路,是一条最重要的畜力运输线,供应先头入藏部队的多数粮食物资是经此路运输来的。后司第四办事处就设在索宗,在39族分工委的领导下,大力开展统战等工作,团结39族地区大千户霍尔甲色以及各界藏胞,完成繁重的运输任务。但39族地区以俄马陈独为首的一股惯匪,常年袭击过往商旅,现在又屡屡袭击我运输队伍,与我作对。

经“四办”多次争取教育,俄匪以为我软弱可欺,不仅不思悔改,反而变本加厉地残害支援我运输的群众,还打死了改恶从善向我靠拢的小匪首,扬言要消灭我驻索宗的“四办”军政人员。这股土匪的所作所为如此嚣张,张国华并非没有考虑对付他,但他也有顾虑,部队刚进来立足未稳,如果这个时候派部队去消灭了这股土匪,正好让鲁康娃他们找到借口。这股土匪的猖狂引起当地藏胞的不满,他们要求见那个他们曾见过的张国华军长,请求张军长派部队去除害。张国华一听,心里顿时有了主意,他让阿乐陪着阿沛去通报了39族地区百姓的要求后,于1952年6月23日迅速出动了一个连队,一举歼灭了这股土匪。群众拍手称快,主动前来慰问参战分队,悼念作战中牺牲的烈士。此后这一运输路线得以完全畅通。

1952年7月15日,18军154团进驻亚东边防一线

北京非常关心驻藏部队的粮食困难。除从西藏、青海方向继续组织汽车和畜力向西藏运粮外,还决定从南方福建、广东等省调拨2500万斤大米,通过外交途径取得印度同意,从广东经海路运到印度加尔各答,再经铁路运到噶伦堡和锡金首都岗托,然后通过锡金从亚东入境,运往西藏各地。1952年4月15日,北京指示西藏军区派人于6月中旬去印度和亚东接运这批大米。

亚东地处西藏和印度交通要道,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是一条海拔2700—3000多米的森林谷地,气候温和,夏季多雨、潮湿,有“西藏江南”的美称。当地只有分散的几十个村庄,没有仓库设备。要接收、存放、转运从祖国运来的大批大米,没有必要的仓库设备,将造成大米霉烂变质。同时,从亚东到噶伦堡、岗托行程三、四天,到江孜行程10天,到拉萨行程16天,全是小路,需要大力动员组织骡马驮运。为了完成接运这批大米的任务,工委、军区决定再派军区参谋长李觉、西藏贸易公司经理罗家镐于6月18日去印度,又调后司参谋长扶延修等人和154团到亚东开展统战工作,抢修仓库,组织骡马运输。

福建、广东大米于1952年国庆节前后陆续运抵江孜、日喀则、拉萨等地。这批大米质量很好,颗粒是长形的,非常白,吃起来很香,好多干部战士说还从来没有吃过这样好的大米呢,心里十分感谢祖国人民对入藏部队的亲切关怀和爱护。自1950年春季从川西出发进藏两年多来,绝大部分时间是吃青稞、糌粑、代食粉等,吃大米、白面等细粮的时间很少。现在一下有了这样好的大米吃,各伙食单位还舍不得多吃,一般掌握在过节、过年或星期天吃一顿,以改善生活,其他大部分时间还是吃青稞、糌粑。但是154团在亚东却是天天吃这种好大米,除此也别无粮食。其他部队都羡慕154团,说他们驻防亚东,气候又好,还天天“过年”。

然而,154团到1953年春夏之交却出现大批病号,轻者腿肿,无力,不思饮食;重者手足麻木、发呕、心口闷痛,以至死亡。全团干部、战士病倒400多人,死亡10余人。当时团里的卫生员水平较低,搞不清是什么病,查不出病因,又缺少药品,没法处理这样严重的病情。急得副团长顾草萍在院子里团团转,遂向军区发电告急求援。张国华一听,与先前吃了印度大米的病症是一样的,但考虑到病倒的人多,而且死了人,情况紧急,他派卫生处张副处长带领医生、医助骑马日夜兼程赶赴亚东,才查清是脚气病,也是由于缺乏维生素B引起的,这与大半年来尽吃这种好大米有直接关系。原来大米皮上有比较丰富的维生素B,而碾制过于精细的精米往往将米皮也碾干净了。加之,154团在1952年7月中旬进驻亚东后,种菜的主要季节已过,又没来得及种点秋菜就投入紧张的修建仓库劳动。到1953年春夏的大半年中,没有新鲜蔬菜吃,更谈不上吃水果,因此,全团就引发了大规模的脚气病。

病因找到了,可当时亚东药品奇缺,一时上哪里却找大批维生素B药片呢?如何治好这几百病号还是个难题。张国华指示,想方设法购买青稞,又把刘医生的“芽子熬汤法”交代下去。张副处长和医生、医助们就按照这个土方法,在当地购买十几袋青稞,泡在水桶里,一周左右的时间,青稞发出芽来,然后将这些发芽的青稞磨成浆,煮沸以后给病号吃。这样,终于把全团几百病号慢慢治愈。但是已经病逝的十多个可爱的同志,至今仍长眠在上亚东噶林岗村东南山坡的烈士陵园里。

后来只要一说起这段往事,张国华脸上总是感到心里隐隐作痛,他说那是由于我们经验不足,使那十多名可爱的同志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的啊!

(未完待续)

【注:《井冈山上走出的“井冈山”——张国华传》作者尚有少量存书。如有需要者可私信留言联系。参加对印反击战或者18军的老战士,作者敬赠此书,赠完为止】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印度摩托车骑行西藏,摩托车骑行西藏路线,摩托车骑行西藏攻略,摩托车骑行西藏视频”边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