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春运进入第十三天,摩托返乡大军一直是中国春运中的“独特一景”。对于部分农民工来说,更少的开支以及可以直接到家的便捷是摩托返乡流行的主要原因。但旅途的艰辛与危险也使摩托大军不断获得大众关注。
近年来,从政府到社会,从媒体到民间,各种关爱返乡摩托大军的行动渐趋常态化。这些行动获得点赞的同时,也引发争议,对于公安交警部门是否存在“选择性执法”、社会人士的关爱是否会增强这种返乡趋势的讨论不断出现。
根据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建筑与交通工程学院陈富坚教授2016年12月发表的论文,研究小组在结合道路交通安全学、交通工效学等交通系统分析方法的基础上,问卷调查问询2300余人,7天后进行电话回访,并定点录像直接观察骑车人及车身安全防护状况,现场检测返乡摩托车车速,获取大量第一手数据,发现摩托返乡现象的确存在诸多安全风险。
超速加超负荷:主观行驶隐患严重
研究发现,有超过60%的骑车人超速行车,这一现象非常普遍。更严重的是,有1%的骑车人的平均车速超过了规定速度的 50%,达到了90 -100 km/h。车速最快的是25-35岁的骑车人,该年龄段80%的骑车人的平均车速在60 km/h以上,有些甚至达到了90 km/h。而在低驾龄的骑车人中,有近50%的是首次骑摩托车返乡。低驾龄且是首次骑车返乡,正是高事故风险人群。
超负荷骑车现象非常普遍:有30%的人日行驶时间达到或超过了8小时,有10%左右的人日行驶时间达到了10小时以上。相关研究指出,交通事故发生率在汽车持续驾驶8小时后开始增大,而骑摩托车比驾驶汽车辛苦得多,长时间骑车危险性更大。
来自沿途大环境的客观风险
返乡摩托车途经的主要地区有广东、广西、湖南、江西、贵州和云南。春运期间气温普遍低,摩托车驾驶条件恶劣。据该研究调查,摩托车主要返乡地点春节前15天总的平均气温为8.4℃。平均气温最低的是贵州省,平均气温1.8℃;而平均气温最高的是广东省,平均气温为11.4℃。
恶劣天气也对交通安全带来严重影响,特别是雨雪天气不但可能使制动失灵,能见度低也是造成安全隐患的重要原因。但是春运期间天气状况普遍较为恶劣,天气多为雨天和阴天,有些地方甚至下雪。通过调查摩托车主要返乡地点2012年春节前15天的天气状况可知,雨天所占比例为49.41%,雪天为3.53%,阴天为30.2%,晴天为16.85%。春运期间多为阴雨天气,有些地方甚至下雪,在这种对安全行车不利的天气情况下长途驾驶摩托车是非常不安全的,极易发生交通事故。
解决核心问题 还需提高运力
冒着风险骑车回家的行动背后,既体现了生活无奈,又体现了巨大的出行需求缺口,辨明安全隐患还并不足以解决问题。
首先,提升大众交通工具尤其是火车的运力和通达性是根本之道。随着交通状况的改善,高铁的开通,近年来摩托大军返乡规模已呈减少趋势。以临近两广交界的梧州为例,2011年,经梧州返乡的摩托车达50万辆次,创历史最高峰;2012年春运,各汽车客运站加开客运班次,梧州的摩托车通行量降到44万辆次。2015年春运,随着南广高速铁路开通运营,从梧州通行的摩托车数量进一步减少到23万辆次。
另一方面,经济的均衡性发展是解决此中国式返乡问题的宏观方法。据中新社采访专家指出,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劳务输出地要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使农民工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