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
10月24日上午9时,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将正式通车。
港珠澳大桥设计负责人孟凡超接受香港媒体专访时表示,大桥是粤港澳大湾区最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通车后将形成三地“1小时生活圈”的战略目标,珠三角同城化、一体化的时代即将到来;港珠澳大桥对大湾区经济增长有重大的支撑作用,经济价值远超大桥本身千亿元的投资,会为区内经济产生几十万亿经济效益。
公开信息及报道显示,港珠澳大桥设计使用寿命120年,抗16级台风和八级地震,允许三十万吨级油轮通过,是作为“一国两制”框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同时是世界总体跨度最长、钢结构桥体最长、海底沉管隧道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被业界誉为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并被外媒称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根据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提供的文字材料、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官网信息、公开新闻报道等,澎湃新闻(www.)整理了10个有关港珠澳大桥的数据,让人更直观了解港珠澳大桥。
港珠澳大桥收费站
1、总长约55公里
整个项目包括海中桥隧主体工程,香港、珠海、澳门口岸和接线,总长约55公里,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其中,主体工程项目全长约29.6公里,概算投资480.68亿元,采用了桥岛隧组合方案,22.9公里为桥梁,穿越伶仃西航道和铜鼓航道约6.7公里为岛隧组合。
2、15年
回顾港珠澳大桥前期筹建经验及建造过程,从方案提出、前期工作、设计实施等至今已超过15年。
2003年8月4日,国务院批准三地政府开展港珠澳大桥前期工作,同意粤、港、澳三地成立“港珠澳大桥前期工作协调小组”。2004年3月,港珠澳大桥前期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正式成立,全面启动港珠澳大桥各项建设前期工作。2003年-2009年,港珠澳大桥前期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组织开展了大量专题论证,完成专题研究报告51项目,协调解决大桥登陆点、桥位方案、桥隧工程方案比较、投融资方案、环境影响评价等关键性问题。2009年12月15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工建设。2017年12月31日,主体工程完成。2018年2月6日,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完成交工验收。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将通车。
3、设计使用寿命120年
按照“就高不就低”的标准,港珠澳大桥设计使用寿命120年,并提出四大理念指导工程实践,即设计理念,全寿命周期规划,需求引导设计;施工理念,立足自主创新,整合全球资源,推行伙伴关系;发展理念,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
港珠澳大桥设计使用寿命120年,抗16级台风、八级地震。今年9月,强台风“山竹”来袭,当时桥面测到“山竹”的瞬时最大风速是每秒55米,相当于16级台风风速水平,港珠澳大桥经历住了考验。这是因为,在计算大桥承载能力时,风荷载只是荷载组合的其中一项,所占比例较小,其他的考虑参数还包括桥梁静荷载、基础沉降、温度等,所以即使在最不利的荷载同时组合作用下,港珠澳大桥承载能力依然满足16级台风的水平,而且还留有较大安全系数,大桥主体结构应对台风挑战有底气。
4、主体桥梁部分钢梁钢塔用钢量可建60座埃菲尔铁塔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长29.6公里,主体工程的用钢量是上百万吨。大桥桥梁段采用钢箱梁和组合梁结构,作为国内首个大规模使用钢结构的外海桥梁工程,拥有世界最长的钢桥段,仅钢梁和钢塔的用钢量就达40余万吨,可用来修建近60座埃菲尔铁塔。
港珠澳大桥采用了重防腐体系,它是由底漆、中间漆、面漆组成,设计使用寿命30年,也就是说港珠澳大桥120年的设计使用寿命过程中要经过多次补涂和修复。
5、世界最长公路沉管隧道,长6.7公里
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是世界最长的海底公路沉管隧道,长达6.7公里,由33个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管节和一个最终接头对接而成,一个管节的体量如同一艘中型航空母舰。
沉管隧道建成后,驾车海底穿行得以实现。隧道内设双向六车道,行车时速可达90km/h,完成6.7公里海底穿梭最快仅需7分钟。
6、超500人科研“智囊团”
港珠澳大桥获得了国家层面科研力量的支持。2010年,“港珠澳大桥跨海集群工程建设关键技术与示范”正式列入“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由交通运输部组织实施,研究参与单位包括21家企事业单位、8所高等院校,形成了以企业为龙头,产学研相结合,覆盖桥、岛、隧工程全产业链的“智囊团”,科研队伍人数超过500人,共设5大课题、19个子课题、73项课题研究。到目前为止,项目创新工法31项、创新软件13项、创新装备31项、创新产品3项、申请专利454项等。创新成果获得省部级特等奖3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3项目,形成专著18本,技术标准60册。
7、“三零”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过程,没有出现大的安全事故、质量事故和环境污染事故,做到了人与工程、环境和谐相处,实现了海上“三零”(零死亡、零污染、零事故)。
8、3.4亿元
珠江口中华白海豚保护区面积为460平方公里,港珠澳大桥穿越了白海豚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约9公里、缓冲区约5.5公里,共涉及保护区海域约为29平方公里。为了保护白海豚,港珠澳非通航孔桥部分在工可阶段原来有318个桥墩,但到了最终施工阶段,减少到了224个;人工岛挖深由初步设计阶段标高-31米提高至约-16米。
公开报道显示,截至去年7月,港珠澳大桥工程花了约3.4亿元用于保护白海豚,其中直接投入白海豚生态补偿费用8000万元,用于施工中相关的监测费用4137万元,环保顾问费用900万元,渔业资源生态损失补偿约1.88亿元,有关环保课题研究约1000万元,其他约800万元,实现了“大桥通车、白海豚不搬家”。
9、设计通行速度100km/h
港珠澳大桥通行服务时间为24小时,大桥工程设计通行速度为100km/h,具体通行速度将根据通行情况、气候情况、交通事故处理、交通控制等因素进行调控。就大车而言,有关车辆在大桥主桥行驶时需使用慢线,车速限制为80km/h。
大桥主体工程采用内地右侧通行规则,司机抵达或离开香港或澳门口岸后,可根据行车指示牌,按照标志行驶调整行车方式,车辆可完成左右侧交通转换。在非紧急情况下,车辆在大桥主桥及口岸均不可以掉头。
10、三地共建共管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三地共建共管,采用“港珠澳大桥专责小组-三地联合工作委员会-大桥管理局”三个层面的建设协调与决策管理机制。其中,专责小组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国家有关部门和粤港澳三方政府组成,负责协调与中央事权有关及三方争拗的事项;三地联合工作委员会由粤港澳三地政府共同组建,广东省人民政府作为召集人,主要协调与项目建设有关的公共事务并对项目法人进行监管;项目法人即港珠澳大桥管理局由三方政府共同举办,负责大桥主体部分的建设、运营、维护和管理的组织实施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