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军的六本驾照
又到了春节回家的日子。这些年,人们最深的感受之一,便是交通越来越发达,回家越来越方便了。
而有一个人,对此有着更深的感受。他叫薛军,是一位火车司机。有着二十八年驾龄的薛军,拥有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动车组四个时代的六本驾照,亲身经历了中国火车的升级转型,见证了中国铁路的迅猛发展。
让我们跟随这位火车司机,穿越六本驾照难忘的时代,感受飞速前进的中国。——编 者
薛军,济南铁路局济南机务段动车司机。今年四十九岁的他,看起来比实际年龄显得年轻得多,身高一米七五,身材不胖不瘦,平常话语不多,声音不高,语调不疾不徐,做事不紧不慢,一副文质彬彬的样子,往铁路大军中一站,不显山不露水,再平凡、普通不过了。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火车司机,却经历了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动车组四个时代,拥有四种类型、六本不同驾驶速度等级的火车驾驶执照,先后驾驶过“前进”“东风”“韶山”“和谐”系列的二十一种机型,从操纵时速60公里/小时的蒸汽机车,到操纵350公里/小时的高铁。二十八年来,薛军亲历并见证了“中国速度”的迅猛崛起和中国铁路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二十八年,他实现了安全行车零违章、零事故五千七百一十五趟,三百一十五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七十九圈,运送旅客约五百七十四万余人次。
第一本驾照——蒸汽机车时代
从小生活在铁道边、爱看小说的薛军特别崇拜英雄人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是他的偶像。每天看着火车在铁道上来来回回,那激昂的汽笛声让他热血翻涌,他觉得司机室里的司机头戴大盖帽,身穿铁路制服,指挥着庞大的钢铁怪兽,是那么雄壮、威武,他们就是他心目中的英雄。年幼的薛军,最大的梦想就是长大了能成为一名铁路工人,成为一名火车司机。
1985年冬天,刚入路即被分配到济南机务段委培的薛军,听说了机务段的工作既脏又累,尤其是火车司机:冬天,棉大衣被煤烟、煤渣熏染得黑黢黢的,棉衣里子被汗水反复浸过,碱疙瘩老厚,裹在身上硬邦邦的;夏天,工作服上染的油垢、炭渣让衣服失去了本来颜色,洗不干净,还不透水,下雨天可以当雨衣;一个班下来除了牙是白的,全身都是黑乎乎的;工资收入低,跑车没白没黑,一出去好几天,风餐露宿……
然而,他把这些当作耳边风,不往心里去,完全沉浸在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捧上“铁饭碗”的喜悦之中。北方的冬天寒风刺骨,大雪纷飞,可薛军觉得心里暖烘烘的,人生的大道在他眼前铺开,仿佛前方有无尽的光亮在指引他、召唤他。
很快就进入实习阶段,薛军浑身充满了干劲。实习的车是“前进”型货运机车。刚一上车,他就被那些密密麻麻涂着红颜色的大大小小的阀门弄得眼花缭乱,兴奋和好奇劲头还没过去,师傅就让他学习焚火。自此,他才真正体验到什么叫“脏”和“累”。
蒸汽机车运行是靠水蒸气产生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来带动。机车前面是锅炉,后面是煤水车,要将煤投到炉膛里燃烧,这对于刚满十八岁、身高一米七五、体重仅有五十八公斤的薛军来说,的确是一项重体力活。煤很湿,一锨大约五公斤。铲煤、踩踏板、炉门打开、投煤,这四个动作必须一气呵成,否则煤就进不了炉膛。蒸汽机车稳定性差,人无法站稳,往往铲满一锨煤,抡圆了臂膀,踏板没踩着,炉门没打开,一锨煤就在驾驶室里“乌金四散”了。一锨一锨地往锅炉里投煤也有讲究,煤块不能散乱堆放燃烧,两边锅帮处投厚些,四周多压煤,中间要平,像簸箕的形状,这样通风顺畅,煤才能燃烧均匀,火车动力才最强劲。而一吨煤用多长时间投到锅炉里去是有标准的,每次投上五六锨煤只能停上十几秒,然后又得接着投煤,司机喊关气,就要马上进行拉小水泵上水、开送风器排烟等一系列步骤。每个班得烧煤四五吨。
最让薛军受不了的活儿是晃炉。将炉灰从箅子上晃下去,把煤炭晃平、晃活了,以便通风燃烧,每次晃得他满脸满身都是炉灰,那形象活像一个乞丐。换蒸汽水表玻璃的垫子也很麻烦。垫子在水表玻璃后面的管壁中间,更换时先关掉来气阀、水阀,接着松下螺丝,取下玻璃,换上垫子,压紧了,再拧紧螺丝。还有就是给连杆油盒给油。有两个火柴盒大的油盒,给的油要正好与跳针平衡,既不能多也不能少,当摇连杆运动一圈,油盒内跳针随之跳动,油就顺着针眼流下,对连杆轴进行润滑;每次,他都要像姑娘穿绣花针那般细心……
“英雄就是这样炼成的!”薛军咬牙坚持着,不断在心里给自己打气。他暗暗地为自己早日成为一名“大车”积极准备着。经过一年多时间刻苦用心学习,1987年9月1日,他通过钳工考试。两年后,薛军通过考试拿到了副司机驾驶证。
第二、第三本驾照——内燃机车时代
“内燃机车驾驶室宽大又干净,不用焚火减轻了体力劳动,操纵起来也比蒸汽机车轻松得多。内燃机车吃‘细粮’再不吃‘粗粮’了,我们身上比从前干净了很多。真是‘鸟枪换炮’了!”薛军兴奋地说。他说的“细粮”指柴油,“粗粮”指煤炭。
薛军从蒸汽机车转到内燃机车,从开货运机车转到开客运机车了。岗位变化带给他的除了喜悦和兴奋,还有新的压力和责任。面对新机车,他必须全副身心扑在学习新知识上。1992年5月他拿到了第二本驾照:内燃机车驾驶证。
内燃机车比蒸汽机车先进了不少。原来三人值乘变为两人值乘,工作的地方也宽敞了,两个人享受“三室两厅”——机车前后都有一个司机室,称为“两厅”,“三室”指中间的电器间、机械间、冷却间。内燃机车的速度也提高了不少,由蒸汽时代的60公里/小时提高到了90公里/小时。
“不过,内燃机车是一个‘油耗子’,跑一趟能喝三四吨油。机车发动起来噪音特别大,我们俩的交流除了比划动作就是大声‘吼’。柴油味也特别大,一个班下来,全身都是味,回到家谁都不愿靠近我。”薛军说。
他清楚地记得,那时机车的故障特别多,主要是漏水、漏油故障,还有电器故障。当时大部分司机“操纵台红灯一亮心里就发慌”,操纵台红灯亮说明保护装置的继电器动作,切断了机车的牵引,随时有可能停车,停车就是“机故”(机车故障)。
除了“机故”,线路上还常有意想不到的突发状况发生。所以,每一名火车司机要想平安,零事故运行,不仅要靠高超的驾驶技术,熟稔的机车知识,丰富的行车经验,更要靠胆大心细,临危不乱,处变不惊的应急处置能力。
1995年7月中旬的一天,在值乘路上遭遇的惊心动魄的一幕,薛军记忆犹新。那天,他和周振刚值乘116次旅客列车,由菏泽开往哈尔滨。当列车通过磁窑车站后,天空乌云密布,周振刚说:“坏了,这场雨一定小不了!咱俩要注意啊。”薛军也皱起了眉头:“是啊,天不好了,要多加小心。”此时,呼呼的大风猛灌进车窗,他俩全神贯注地紧盯着前方线路。
火车前行着。电闪雷鸣后大雨瓢泼而至,雨刷已基本不起作用了。天地一片昏暗,只有微弱的火车头灯照在线路上。列车缓行至洪沟车站,薛军和周振刚合计着:“洪沟至泰安上行线运行左侧的大树比较多,而且离线路比较近,可千万别出什么岔子啊!”火车出洪沟站后,大雨继续在下,前方依然是模糊一片。薛军操纵着机车,两人聚精会神紧盯着线路。突然,前方线路上隐约地似有障碍物,周振刚大声喊道:“停车!停车!”薛军立即采取了紧急停车措施。两双眼睛紧张地盯着前方,看着惯性下仍在前行的列车,俩人口中念叨着:“快停吧,快停吧!”
障碍物越来越近,越来越近……火车在距离障碍物二十米前停了下来,这时他们才看清原来是一棵大树倒在了线路上。
好险!若不是采取措施及时,后果不堪设想!
停车后,薛军用列车无线电台通知洪沟车站列车调度员:“报告,116次列车在四百三十三公里处停车,线路上有一棵大树,不妨碍邻线,请通知追踪列车停车。”
薛军和周振刚下车处理。大雨中,他们和列车员、列检人员齐心协力将大树推到了线路下方。一起列车颠覆事故被制止了。
1997年之后,随着电气设备升级,柴油机换成大功率,“东风4D”“东风11”型机车大量进入济南机务段,时速可达到140公里/小时。薛军再次被选拔攻克新型的机车。
1998年1月1日薛军考取了第三本驾驶执照:快速内燃机车驾驶证,可以驾驶时速为160公里/小时的内燃机车。
第四本驾照——电力机车时代
2006年3月,两辆配属于济南铁路局的“韶山4”改型的1037、1038号电力机车的落户,标志着济南铁路局进入了电力机车时代。电力机车投入运营后,胶济线开行时速达165公里/小时的客运列车和五千吨的货物重载列车,山东半岛的运能与运量的紧张局面得到很大的缓解。
电力机车驾驶室里有空调、电暖气等,冬暖夏凉;没有机械噪声,也没有发动机噪声;在环境保护、运行速度、牵引重量和工作效率等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从前的蒸汽机车与内燃机车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比起电力机车来,真是不可同日而语。
2006年初,面对陌生的新型机车,薛军像发现新大陆般充满了激情和斗志。他决定报考电力机车驾驶证。短短三个月后,2006年7月,薛军通过理论、实作考试,领到了他的第四本驾驶执照,而且是“A单”本。“A”表示可以操纵任何机型,“单”是指单司机值乘。
这本驾驶执照,标志着薛军的身份又发生了转变,他已成为了人们口中的铁路“白领”阶层。
2006年8月,薛军站在他开的第一列电力机车前,不由得感慨万千:“原以为只要学好了开内燃机车,这一辈子几乎是不会改了。从没想过火车会发展升级这么快。”
火车发展升级了,但是对于火车司机来说,“安全大于天”却是永远不变、需要时刻牢记的铁律。
2006年11月的一天,大雾弥漫,薛军和“二位司机”芦晗(“二位司机”指新职司机)值乘Z156次列车的徐州到北京区段,路上行驶七小时,一站直达北京。那是一辆韶山7E型机车,尽管当时此种机型在济南机务段是主力车型,但机车故障还是比较多,性能不稳定。当他们驾驶的这列火车从兖州北站出站后,忽然,操纵台上报警器报警,仪表显示无电压、无电流。他俩判断,因雾大接触网发生雾闪,可能是受电弓出故障了。于是当即采取措施,降下后面正使用的受电弓,改换使用前面的受电弓。之后,机车正常了,火车顺利通过白家店站。他俩舒了一口气。
可是好景不长,大约过了五六分钟,火车刚刚通过姚村站,机车又开始报警,仪表再次显示无电压、无电流,看来前、后受电弓均已发生故障。此时,列车上的照明、空调全无电,机车靠惯性向前运行,有随时停下来的危险。“宁停站内,不停区间;宁停侧线,不停正线”是每名火车司机必须遵守执行的操作规程,前面有一个无电区,列车绝对不能停在无电区,否则无法救援。列车能否闯过无电区进入车站停车?若车身有一半进入站内,与整列车停在线路上无异,将对整个线路造成很大的堵塞和影响。
薛军立即用无线电话与前方吴村车站联系,请求救援。电力机车是用风来让笛声鸣响的,他们尽量不鸣笛以减少风泵的风量损失。当列车进入吴村站内,薛军采取“一把闸”进站停车技术,将列车稳稳地停在了站内。这样,为救援赢得了时间,同时也避免了列车停在线路上对其它车辆安全运行造成影响。
换了一台机车,半小时后,薛军和芦晗驾驶着Z156次列车继续向北京方向运行。
第五、第六本驾照——动车组时代
2007年4月18日,是一个值得中国铁路职工自豪的日子。这一天,中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一种被命名为“和谐号”的银白色精灵开始在神州大地上奔驰。铁道部正式开通了一百四十对动车组担当运输旅客的重任。新型的子弹头火车,不仅车头有动力,车厢也有动力,无论是车体外型还是内部构造,功能和原理都与多年来人们心中固有的火车概念大相径庭,它带给人们的不仅是观念上的颠覆,更突出的变化是影响了人们的出行方式,给人们带来了生活上的便利与实惠。
火车升级转型步伐如此之快,作为驾驶火车的司机们,受到的冲击也是巨大的。人们都把动车司机称为铁路“金领”,谁要是能开上动车,那真是令人羡慕的事。薛军也渴望着能早日驾驶那些银白色的列车奔驰在祖国的“新干线”上。“过去有手‘绝活’能用十年,现在,动车组高科技的车载设备不断升级,逼着我们不断地学习,更新知识。”薛军感慨道。
四十岁的薛军决定报考动车司机。他埋头认真备战考试,2008年初先后通过了段上、路局的选拔。之后,他凭借过硬的心理素质和技术水平“过五关斩六将”,顺利通过了铁道部的面试、理论考试、心理测试、体检。2009年1月1日,他领到了第五本驾驶执照,可以开两百至两百五十公里时速的动车组。2011年5月6日,他又考取了第六本驾驶执照,可以开三百至三百五十公里时速的高铁。薛军说:“这是我从业以来最难的一次考试。像《新华字典》一样厚的《技规》,必须全文背诵,连标点符号都不能错,只有考到九十分才算及格。”
2016年9月3日9时33分,自青岛开来的G221次高铁在济南站停下。此刻,在高铁最前端的驾驶室里,薛军与交班司机很快完成交接,即刻进入工作状态的他,迅速输入ATP、CIR等数据和参数,一切核对无误。这时,车载电话响了,他接起来:“你好,G221次。”
“G221次济南一场一道出站开放好,白马山方向。”
“绿灯。信号开放,车门关闭。各仪表显示正常。”
“正点开车!”
在三分钟的时间内,他迅速并有条不紊地完成了十几个步骤的操作。9时36分,列车缓缓驶出站台。
“进路信息已签收。前方注意。限速八十公里。”
“过分相注意,手柄零位。”
“断电标。断电好了。”
“合电标,闭合好了。前方注意,网压及各仪表显示正常。”
阳光照在银白色的车身上,闪着炫目的光晕。出济南站后,时速很快达到一百六十公里,到京沪高铁线路时,达到三百公里(限速三百一十公里)。
高铁身边迅速掠过向后奔跑的钢轨、铁道两旁葱郁的树木,还有远处的房舍、田野。在“嗖,嗖,嗖”的声音中,田野里的玉米秆站在风中摇摆着成熟的身子。阳光下,向前无尽延伸的钢轨像锋利的长剑,飞快地分开土地、河流、山脉……
薛军无暇看风景。他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手舞足蹈”。他紧盯的是车头前方显得逼仄的两条钢轨,以及线路、前方信号、接触网状况和驾驶台上各仪表的显示。左手握住制动手柄,时而用车载电话与调度交换着指令;右手时而握住牵引手柄操纵着运行速度,时而要签收调度所发的预告信息,时而握住恒速手柄设置恒速;脚下还要每隔几秒钟就踩一下警惕报警开关。
“手比眼看,准确呼唤”,配合着自己的呼唤应答,他的手不停地做着各种标准手势。这看似简单的手比、眼看、呼唤应答,薛军每次值乘都要不断重复。这趟值乘列车的目标站是徐州东站,全程三百多公里,行驶时间为九十分钟,他要踩动警惕报警开关一千余次,每次进站、出站、过电分相、过信号均需进行换速、制动、断电、手比、眼看等动作,仅“呼唤应答”一项就要进行两百多次,其他动作更是无法准确计数。
高铁动车组的运行速度快,时速三百公里的高铁列车每秒钟运行达八十三点三米,也就是一个眨眼或低头之间。稍有懈怠就可能引发事故。薛军说:“误碰到操纵台上几十个按钮中任何一个,就有可能造成列车降弓停车。高铁基本是贴限运行,速度快,紧急制动距离长,一般时速三百公里的高铁紧急制动距离是三千八百米。我们必须精力高度集中,熟练操纵。”
每次出乘,他要求自己认真做好四个步骤:上车前先弄清所要担当的动车组型号;在脑中默想一遍该种车型的操纵方法和技术特点;上车之后迅速查看运行记录交接单,了解机车运行状态、查看各显示仪表,掌握运行信息、查看各开关位置;熟悉操纵环境,输入完ATP运行参数后逐一呼唤确认。根据这四个步骤,他总结出了“一清、二想、三看、一朗诵”防错漏安全作业法,在动车司机中广受欢迎。
作为一名有着二十八年驾龄的火车司机,薛军驾驶着火车,穿越一个又一个时代,经历了无数考验。面对获得的六本驾照,薛军掩饰不住心中的自豪:“告别蒸汽机车时代,我们用了近百年的时间;而从内燃机车时代到电力机车时代,再到动车组时代,我们却只用了十多年。原来开火车靠体力,现在开火车靠智力。”在他看来,驾驶火车从起点安全抵达终点,其间产生的距离是他的安全公里;而为人民服务好,安全走行,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原标题:28年驾龄的火车“老”司机:六本驾照见证“中国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