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爱车一族

摩托车商店初几开门好

客家有俗谚曰:“有父有母初二三。”、“断油不断醋,断醋不断妹家路。”意思是说,到了初二、初三这两天,尤其是年初二,嫁出去的女儿一定要回娘家探亲,俗称“转妹家”。

已婚客家女子年初二“转妹家”的习俗,起源于汉族先民的新婚“归宁”传统。

年初二转妹家(客家妇女携夫带子回娘家)的习俗,不同客家地区的客家人称谓有所区别,但不外乎“转妹家”与“转外家”两大类别。客家人对女儿的爱称是“妹子”、“妹仔”等,所以客家女子均可称作“客家妹”;所谓“妹家”就是“妹子的娘家”。客家人也多从夫家的角度,称母系的娘家作“外家”。赣南、闽西、四川客家多称作“转外家”,而粤东、台湾、广西客家则多称作“转妹家”,称“转妹家”的客家地区也同时称“转外家”。

每到年初二,凡是客家聚居区,大路、小路上都是人来人往,客家女婿担礼担、客家妹子背孩儿,风风火火往娘家赶,好一幅熙熙攘攘转妹家民俗画卷。

转妹家攻略

等路

转妹家要带什么等路?

有些客家地区转妹家的“等路”,既传统又富有现代气息:一双又肥又大的鸡腿、两只用红花染得火红的圆圆甜粄(年糕)、两瓶亲手酿制的娘酒,再就是一大叠红包。送鸡腿表示孝敬,送甜粄寓意甜甜蜜蜜,红包要给娘家老小每人一个,寄托满堂红的兆头,四样礼物加起来就是“酒香肉香、禾谷满仓”的象征。

客家地区分布广,每个地区的风俗也有不同,至于等路也是不大一样的。或许也只有新女婿第一次转妹家比较讲究,以后也就比较随便了。

在娘家

转妹家在娘家要做什么?

客家俗语“初一早,初二巧”,就是希望女婿年初一“出行”、“拜新年”等作课要赶早,年初二陪妻子回娘家要生性、乖巧。

回到妹家后,女儿女婿便忙于拜长辈,串叔伯、兄弟亲戚,东家吃,西家喝。男人们是推杯换盏,高谈阔论;女人们则交头接耳,倾诉衷肠;孩子们攀比谁的红包多、谁的衣服漂亮,一个个喜气洋洋。而客家老妈妈紧跟在女儿身边走东家串西家,脸上更是一直挂着开心的笑容。

客家人与时俱进的精神在“转妹家”中也得到了很好地体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各个客家地区广泛流传的一首民谣云:

五十年代转妹家,妹子头上戴笠嫲,箩格装块冷甜饭,亲娘接女笑哈哈。

六十年代转妹家,手中拿把花布伞,袋里有饭又有肉,父母一见乐开花。

七十年代转妹家,妹子骑上凤凰车,新鲜肉丸剁几斤,孝敬堂上老人家。

八十年代转妹家,妹骑摩托到门下,酒肉饭鱼件件有,父母接到笑脱牙。

九十年代转妹家,妹子坐上小汽车,高级补品敬双亲,又包“利是”老人花。

或许最渴盼年年转妹家的并不仅仅是嫁出去了的客家妹,而是她们的儿女。客家“转妹家”作为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不仅表现在民俗活动的时间、仪式和活动内容等表象性的事物上,更因此形成了丰富的“转妹家”童谣。略举数则如下:

《鸡公仔》:鸡公仔,髻蕾蕾(形容羽毛零乱),井边担水泪垂垂。人家问涯叫嘛介?冇爷冇娭受人欺,檐前洗面哥会骂,房里梳头嫂会槌。嫂莫槌,哥莫骂,十七十八涯会嫁。嫁个金屋栋,玉屋梁,金凳子,象牙床。等到另日转妹家,阿哥阿嫂见到笑哈哈。

《小花猫白花花》:小花猫,白花花,上桃树,摘桃花。吾做细,转妹家,走东路,串西家。锅盖上尘灶生花,阿爸看到烟筒敲,话我这只懒尸嬷(懒惰)。吾改过,害自家,转去煞煞猛猛(比喻动作麻利)做身家。

《鹧鸪子》:鹧鸪子,翼些些(形容翅膀羽毛未丰)。踏板子,转妹家。阿婆接到涯,开口就来骂:“阿妹你爱听涯话,转妹家,害自家,板盖上尘菜打花。过年过节就本份,平时少来转妹家。家头窖尾爱打点;田头地尾爱常逻;灶头锅尾爱伶俐(洁净);针头线尾爱春车(要做好);翁姑子女服侍好;妹家正好开心花。”(按:这是客家人教育女儿要勤俭、礼貌、尊老爱幼,很富有典型意义。客家妇女的美德,就是这样从小灌输和培养起来的。)

《月光光秀才娘》:月光光,秀才娘,船来等,轿来扛。一扛扛到河中心,虾公毛蟹拜观音。观音脚下一朵花,拿给阿妹转妹家,转去妹家笑哈哈!

来源:客家围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摩托车商店初几开门好,你已经去过几家主要的摩托车商店”边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