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爱车一族

自行侧变摩托车的电影—人变摩托车的电影

(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门外学徒THOA】)

(文章为个人业余角度观点,仅供参考)

今年是世界电影的第125个年头,中国电影的第115个春秋,突如其来的疫情却让全球电影业遭遇寒冬。

国内电影院于7月20日解封后才逐渐回暖,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70岁的“国师”张艺谋为电影献上了一封情书,也就是11月27日上映的《一秒钟》。

这部电影可以说是,一位在电影方面从业近四十年的老人,在经历过电影为他带来的辉煌与争议后,重新找回的对电影最本质的热爱。

《一秒钟》2018年7月10日在敦煌开机,张艺谋导演并亲自参与编剧,张译、范伟、刘浩存主演,值得一提的是,电影讲述得是一个在上世纪70年代的故事,所以为了还原当时的年代感以及实现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张艺谋团队从北京弄来了一款的松花牌5501型35mm固定式放映机(70年代比较普遍的放映设备,),请来了许多老班底,比如编剧邹静之(与张艺谋合作13年)、录音指导陶经(合作近40年)、剪辑指导杜媛(合作30多年)、摄影指导赵小丁(合作20年)等等,其中许多都是经历过胶片时代的电影人,更好地赋予了《一秒钟》致敬胶片电影时代的情怀。

————

上个世纪70年代,国内农村百姓在物质与精神层面上都很匮乏,看电影可以说是生活中最大的娱乐活动了,但电影可不是想看就能看的,因为胶卷就那么几套,通常好几个村得共用,就得有专门人员将胶卷装在圆铁盒里,用自行车或摩托车将之送到村镇的电影放映员手中,一个放映完后再送到下一个村镇。

以前的信息不够流通,电话电视也不够普及,所以每次放电影前都会放一段新闻简报,传播新思想和宣传先进事迹。

劳改犯张九声(张译 饰)的女儿也在最新的新闻简报上了,为了看一眼女儿,他逃出劳改场,但紧赶慢赶还是错过了最近村子的电影放映,休息时他看到有人偷走了电影胶卷,他跟上去抢回胶卷,也结识了偷胶卷的人——假小子刘闺女(刘浩存 饰)。

(第一张是女主假小子装扮,第二张是大家闺秀装扮,国师审美真不错)

此时,运胶卷的人早已离开前往下一个放映地点——二分场了,张九声便带着胶卷前往二分场,路上刘闺女始终尾随着他,试图抢走电影胶卷。

通过电影的发展,我们也逐渐了解到刘闺女抢胶卷的动机:她是二分场老刘家的女儿,父亲在外面有相好的不再管家里了,母亲去世了,只剩她和他弟弟两人相依为命,为了让弟弟好好学习,她借来了一盏用胶卷做灯罩的灯,却不小心烧坏了灯罩,所以才想偷卷胶卷弥补。

而张九声的人物背景也越来越清晰:他是因打了造反派而被抓去劳改的,早已离婚,女儿因他打架一事一直讨厌他。

到了二分场,张九声把电影胶卷还给了当地的电影放映员——范电影(范伟 饰),却被对方当做是想搞破坏的坏分子,一番解释后才洗脱嫌疑。

临近电影放映,装有新闻简报的圆铁盒却在运来的途中开盒了,胶卷被拖了一路,上面都是浮土和沙尘,电影看样子是放不了了,因为放电影前播新闻简报是必须的流程。

这时,范电影站了出来,他像一个久经沙场的将军一般指挥着群众进行胶卷修复工作:用床单被罩运胶卷,用筷子找胶卷头,用水冲洗,用蒸馏水擦拭,用扇子微风扇干,一气呵成。

当他说出“电影可以继续放了”,全场响起掌声,群众脸上洋溢着喜悦,这是那个年代的人们实实在在的快乐。

这一段修复过程对我来说正是电影的高潮,导演把自己对电影的爱融入范电影指导群众的话语中,融入进擦拭胶片的轻柔动作中……

当放映机的灯光闪起的一瞬间,全场安静下来,无论男女老少都聚精会神地看着屏幕布上的黑白色影像,电影放得是武兆堤导演的《英雄儿女》,其实已经放过许多次了,可人们依然看得有滋有味,为志愿军战士的牺牲而落泪,为王芳认生父的情节感动,与电影里的人一起合唱《英雄赞歌》。

张九声没有看电影,他帮刘闺女教训几个坏小子去了,后来以为刚修复好的新闻简报胶卷被刘闺女拿走了,便到处去找,最后才发现是一场误会——胶卷已经被刘闺女送还放映室了。

电影结束后,张九声威胁范电影,让他多放几遍新闻简报,范电影使出拿手绝技——大循环,也就是胶卷时代的反复播映,当时附近的几个村镇只有他一个人会这一招。

看第一遍时,张九声没有认出多年未见的女儿,第二遍认出后竟泪流满面,女儿出现在新闻简报中“学习九粮店先进事迹”一段中,14岁的她在争着扛米袋,画面只有一秒钟。

后来,范电影趁张九声看女儿看得入迷,偷偷叫来了保卫科的干事来抓他——逃跑的劳改犯。

张九声提前察觉逃走,保卫科的人误把假小子刘闺女当成张九声,将之乱打一通,张返回救刘,与保卫科的人厮打在一起,最后被捕送回了劳改场……

————

以上大致就是《一秒钟》的整个故事,但电影毕竟是一个视听语言结合的产物,文字难以细述出故事的所有细节,所以大家不妨去电影院好好欣赏一下。

对于这部电影,学徒个人当然是非常喜欢和极力推荐的,因为它不仅仅讲好了一个故事,还被赋予了一些深层次的意味,有怀念有讽刺,然后还有导演强烈的个人风格,如果它没有被某些部门以“技术原因”为由删改的话,它或许将是2020年的最佳华语电影,可惜,没有如果。

首先,电影的故事背景设定在1975年,正处于一个特殊的时期,主角张九声就是在这段时期因为与造反派的人打架被送去劳改了,家庭也因此而破裂,那时“犯了错”的人及其家庭都很难翻身,所以女儿为了消除父亲“犯错”的影响去粮店搬粮争取好表现,后来在一次搬粮食中被没停稳的粮车压死了,这也是张九声逃跑看电影的主要原因,他想去看女儿一眼,只是“女儿死了”的相关台词被“技术原因”删掉了,所以才使得张九声的很多行为看上去缺乏动机。

再就是“两年后”这个“标准”的结局,其实说实话还算好,毕竟导演是张艺谋,时隔一年后再来补拍的画面依然能与前面保持相同的风格,新结局无非是说国家新政策下来了,许多劳改犯都可以回家了,之前的“错误”都一笔勾销之类的,与原结局张九声保卫科送回劳改场就结束相比确实是弱化了立意,但也是无奈中的最佳选择了。

电影中出现了一部那个年代的电影——《英雄儿女》,这是在当时被样板戏围攻下仅存的有讲述个人情感的电影,而其他的电影几乎都是完完全全的集体主义思想宣传电影。

《英雄儿女》

片中关于《英雄儿女》的片段有两处是让人印象深刻的:一处是银幕上文工团员王芳和前线将士一起高唱《英雄赞歌》,银幕外满大厅的观众也跟着唱,这个片段似乎蕴含了那时的人对电影最纯粹的喜爱,只有真正经历过那个年代,看过那样的电影的人才能拍出这种富有情感的影像;

还有一处是后面张九声和刘闺女被抓,保卫科众人又看了一遍电影,放到王芳与生父相认,刘闺女带着哭腔地说了一声“其实我也想我爸了”。

滚滚的黄沙、无人的荒漠、一卷又一卷的胶片、一遍又一遍的光影、聚焦底层小人物的镜头……共同构成了这一部充满意蕴内涵和时代特色的电影,包含了导演对电影的赞美,对历史的反思。

一秒钟,在电影里正好是放映24帧画面的时间,是组成一场关于光影的梦的最小单位,而每一部电影便是一场由无数个一秒钟构成的梦境,是导演的是编剧的是摄影的……是所有电影人一起做的一个梦。

梦是留不住的,但电影改变了这一点,它把人的梦具象到银幕上,保存在胶片里,它把搞笑的恐怖的悲伤的反思的梦以光影的形式捕获,传达给更多的人,这一点就是电影之所以能成为一件伟大的艺术的原因之一。

而我们所有观众看电影,其实都应了蔡琴老师《给电影人的情书》里的歌词:

以身外身做银亮色的梦

以身外身做着梦中梦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自行侧变摩托车的电影,人变摩托车的电影,美女变摩托车的电影,女机器人变摩托车的电影”边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