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到,现在对于出行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比如近些年得到快速普及的私家车,几十年前小轿车可是“非富即贵”才能用得起的交通工具,如今已经走进我国老百姓的千家万户,有车即使对于普通的老百姓,都不再是可望不可即的事情。
不过,四轮的汽车始终不会覆盖我国十四亿多的老百姓,汽车不仅在购买的时候比较贵,养车成本也比较高,而且汽车的普及,也造成了本该快速、方便的私家车,在城市中使用其实并没有那么方便,尤其是一些一二线城市,汽车数量都达到几百万,造成堵车已经成为常态。
所以,有的时候不是越贵越好,对于很多只有短途出行的需求的人来说,两轮交通工具其实也是很不错的选择,而说到两轮交通工具,除了现在熟知的电动车以外,另一个就是摩托车,一类集快速、经济实惠、轻小便利于一体的交通工具,但是,这样的交通工具,我们却很难看到它的身影。
“禁摩令”的存在
尤其在城市里,恐怕很多人根本没有机会见到摩托车,那么,为什么如此多的优点,并且其他国家都在使用的交通工具,在我国反而并不普及呢?
如果关注摩托车的朋友,不用我的介绍就一定知道原因,之所以有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因为我国部分城市存在“禁摩令”,而之所以很多人不知道,那是因为最早的“禁摩令”离现在已经三十多年了,所以在城市出生的90年以后的,基本上都没有使用过摩托车。
虽然我国有近200个城市有了禁摩令,虽然禁摩令已经实施了30多年,但是如今摩托车依旧是大家讨论的话题,尤其是当时的禁摩原因是因为事故和治安的问题,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人文素质的提高,这种问题放在现在已经不是很大的问题,所以很多人期待着解除对于摩托车的限禁令。
“禁摩令”对车企的影响
而“禁摩令”的出台,其实受到影响的不仅仅是喜爱摩托车的“摩友们”,对于我国的摩托车企业也有很大的影响,虽然我国并没有摩托车顶尖技术品牌企业,但是我国却是不折不扣的摩托车生产制造大国,要知道,全世界摩托车相关企业有108.2万家,而拥有摩托车企业最多的前3个城市,我国就占了2席。
而“禁摩令”实施之后,对于摩托车企业必定是一个打击,要知道,几十年前的摩托车市场主要是城市,农村的消费水平远远不及城市,而有了“禁摩令”之后,相关摩托车企业只能转型做低端摩托车销往农村地区,以及一些品牌摩托车企业加大外销市场的投入。
摩托车出口销量下滑
虽然国内销售市场受限,但是摩托车企业靠农村消费市场和外销依然有大批车企坚挺着,不过,随着摩托车市场竞争越来越大,我国的摩托车出口数量已经从2013年的900万跌到现在的700万,摩托车出口销量的下跌,让摩托车生产制造企业的日子并不好过,所以不少摩托车企业向交管部门倡议,应该取消国内的“禁摩令”。
倡议取消“禁摩令”获支持
虽然国外销量下降,但是我国依旧有着广大的农村消费市场,不过,如今很多农村都是“老弱妇孺”居多,对于摩托车的购买力有限,所以车主更希望能够放开城市的摩托车销售市场,而城市的购买力和消费水平,一旦放开将会成为摩托车的最大的消费市场。
很明显,车企发出倡议取消,其实是和自己扛不住有关系,而呼吁取消的背景也是为了牟取利益,但是即便如此,车企的倡议取消,依旧获得不少网友的支持,觉得摩托车可以进行接触限禁令,下面网友们的真实想法。
网友对“禁摩令”的真实想法
网友一:解禁是必然。站在路边观察一下,路上跑的轿车大部分时间都只有驾驶人一个,简直是浪费!一辆家用轿车占用的位置可放四辆摩托车。网友二:我们摩托车队里,车都是有保险加两证齐全。遇到交警查车查酒驾一样配合,违章一样配合处理。重点是规范驾驶人的行为。
网友三:支持继续禁摩,年少时亲眼见过无数次摩的横冲直撞,超速,见缝就钻,玩飙车等,并且利用摩的抢劫的也不在少数,因为摩的体积小速度快逃跑起来比较方便,有的更是无牌照事后追查无果,给交通和社会造成很多不安因素。
网友四:在禁摩的城市里,摩托才是危险的,就是因为你禁,但在不禁摩托的城市里反倒好的多了,太原解禁后虽然摩托车多了,但骑行的手都是经过驾校学习的,交通意识强多了,另外在加上比较严格的执法,情况远比人们想象的要好的多。
结语:摩托车作为一款交通工具,其实“限禁”和“解禁”都是有一定道理,我们从网友的真实想法也能看到,有人支持解禁主要是认为摩托车很方便,虽然有安全事故的问题,但是这种问题重点是“人”而不是“车”的问题,也有人觉得,直接“限禁”就不用考虑对于人的教导,直接从源头避免了安全问题。
虽然这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问题,但是小行家倒是觉得,解禁摩托车其实是“利大于弊”,现在城市道路的拥堵问题、停车难的问题日趋严重,如果能够增加一款摩托车这样的轻小便利的交通工具,对于老百姓来说也是一种选择,毕竟它不需要每天充电那么麻烦,还是有一定的优势,当然,解禁的摩托车一定要受到上牌、考驾照、买保险、限速等约束,保障摩托车、电动车、汽车共同为老百姓提供安全的出行。
对于摩托车解禁,您是什么观点呢?欢迎大家评论交流,关注电动车小行家,每天分享电动车相关资讯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