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的核心本质,是参与其中的每一个人。
PART 1
孟大哥走的每一步,都在求“稳”
孟大哥一家,干了农贸生意几十年,钱赚了不少,却直到今年,才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门面。
从孟大哥的母亲开始,到现在孟大哥和他的老婆经营,孟大哥一家,进入农贸行业,已经将近20余年。20年期间,从蔬菜生意到腊肉生意,从批发到零售,孟大哥走的每一步,都很稳当。
△ 孟大哥一家在新门面内
早些年孟大哥一家主要做辣椒与番茄的批发生意,在农村收回来货卖到华硒,虽然利润少,但是胜在数量,不需要额外成本,主要盈利在积少成多。
后来资金开始宽裕,逐渐把批发恩施高山腊肉,变成他们的“主战场”。
比起蔬菜,腊肉在恩施更行销,利润也更大。除了给华硒供货,就连原来航大商城的很多商户,也从他这里拿货。
△ 孟大哥和他老婆
一直没在城里搞个门面自营,是孟大哥家里的一块心病。一开始是觉得自己批发不需要门面,有个囤货的仓库就行,也为了心中一直坚持的“稳当”理念,一直犹豫不决。
用他的话说,农贸生意是点小生意,飘忽不得,不是不能投入,但怎么投?怎么入?心里要有几分哈数才行。贸贸然的事情,搞不得。
直到航大宣布关停,中大农贸超市二期的“上线”,稳当的孟大哥一家,才做好了决定。在中大农贸超市的二期市场内,孟大哥拿下了两个肉类的门面,他说一个门面太小,装不下他的生意。
△ 孟大哥家的两个门面
既然看准了这里的生意,他想做笔大的。
“航大被关停,航空路全部的农贸市场都转移到这里,都说长江后浪推前浪,像中大农贸超市的这种机会,对我们做这行的人来说,不多哦!”
PART 2
选门面,要能“杀伐决断”
相比起一直都没有做门面的孟大哥,同样销售高山腊肉的李老板,则是租铺买铺的常客了。李老板,是原航大商城所谓的“大户”,廖记高山腊肉的名头,可是响当当。(老板娘姓廖)
从航空路车站背后的老市场开始,到航大,再到今天的中大农贸超市,李老板十几年,陆续辗转了三四个门面。
△ 李老板原航大商城的门面
零售是李老板生意的大头,好地方的好门面,是李老板生意的重要支撑。怎么选好门面,李老板心里,有自己的投资眼光。
比如去年猪肉涨价,李老板就用上半年囤在自己家冻库的几吨肉,收入百多万!
△ 正在记账的李老板
在中大农贸超市最开始招商的时候,李老板就将档口最好的一个肉类门面收入麾下。“我从来不犹豫,看好了就直接买了”,这是李老板的原话。
比起无数懊悔“那个最好的门面卖了?早知道我买那个多好”的人,我们只能用果断两个字来形容李老板。
△ 李老板位于中大农贸超市的新门面
果断需要实力做保,若是看不准中大农贸超市的实力与未来,李老板定不会此般“杀伐决断”。
PART 3
投资到自营,就是看准了这里的生意
当然,除了农贸生意的“老人”,中大农贸超市二期市场内,同样存在着刚入行的“新人”。
蔬菜摊位的苏叔叔,让我印象深刻。在决定购买的前一周,他每天都来市场走访、探寻。
△ 正在忙碌的苏叔叔
在看好的干货门面被人抢了先以后,他赶紧选了一个位置好的蔬菜摊位。
据他所言,一开始的纠结,是他在别的地方同样做着观望,自己没做过生意,本着投资的念头,还在比较市场。
后来择定中大,是看准了农贸这个行业,哪怕是电商冲击、疫情影响,但菜市场与吃食这个东西,永远有市场。
△ 苏叔叔老婆守摊位
这也是后来他们没有选择出租摊位,而是自己经营的原因。
有市场有赚头,当然自己把生意牢牢握在手里。
PART 4
农改超,这是恩施菜市场的新未来
事在人为,中大农贸超市的市场,靠经营者的规划、靠政府的促进,更重要的,是靠所有商户的共同努力。
从“老人”的带动,到“新人”的奋进,一个成熟又年轻化的农贸市场,正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
△ 中大农贸超市
如今武商撤柜,三期即将投入使用,占面几千平方的三期,可以容纳下周边以及原航大商城的所有商户。三期一开,临街为市的售卖模式将彻底消除,恩施的“农”改“超”新型菜市场范本,可以在这里看见!
“健康”、“卫生”是每一位顾客对市场的要求,同时,也是中大农贸超市正在践行与规范商户的标准!当然,这也是恩施所有农贸市场前行的方向!
△ 三期建设中
“民以食为天”,时代瞬息万变,农贸生意却是个永远都不过时的生意,哪怕是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菜市场也能做到不受电商冲击。
菜市场里的很多商贩,骑着一个破旧的三轮,可人家背地里开着路虎,年入百万。
你或许以为疫情期间人人闲赋在家,可他们却在背地里挣着钱!
如今三期全面启动,二期仅剩5个门面。做一直在赚钱路上的生意人,择定中大农贸超市。做中大农贸超市里商贩们的房东,大概是今年,为数不多又有保障的生意了。
欢迎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