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共享单车不断的攻城掠地、抢占市场份额,诸如极具代表性的共享单车品牌ofo已经在全球4个城市100座城市开始运营,单车拥有量超500万辆,总体用户量更是达到了1亿。
而在今年年初的时候,经媒体梳理,当时能够数得上名的共享单车品牌也已经超过了23个,共享单车一夜之间泛滥于各大城市,城市的路边排满了各种颜色的共享单车。
共享单车如此火爆的背后,我们不得不思考那些为共享单车企业生产单车的厂商。
昨日,ofo在在第27届中国国际自行车展览会上宣布与知名自行车品牌上海凤凰自行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凤凰自行车“)达成战略合作,凤凰将为ofo生产符合全球各国家用户需求和生产标准的多版本自行车,今年双方合作的海外共享单车产能将达到100万辆。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此次协议仅约定了未来一年内的采购计划总量,如果按照凤凰2016年度的运行情况,协议约定的500万辆采购量将给凤凰自行车带来约4000万元人民币的收益。
这就意味着,每为ofo生产一辆共享单车,凤凰自行车只能获得8元的收益,不过,ofo也会在凤凰生产的小黄车上添加凤凰标识。
共享单车的火爆对于传统自行车制造商来说,似乎是带来了福利,然而深究其中的道理,其实不然。
尽管共享单车在抢占市场份额的时候会产生巨大的需求量,这些单车需求会通过诸如凤凰等传统自行车制造商来进行生产,从表面上来看确实能够给这些传统自行车制造商带来收益,但其背后却是市场对于传统自行车需求的下滑,对于这些传统自行车制造商来说,市场需求的下滑意味着未来可能饭碗不保。
按照之前我们计算的:每为ofo生产一辆共享单车,凤凰自行车只能获得8元的收益,微薄的背后,对于传统自行车制造商来说也意味着改变,薄利多销虽说是一个维持之计,但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共享单车的火爆无时不刻的在挤压着传统自行车制造商的商业模式,颠覆着他们的供应链。不承接薄利的订单,可能会活不下去、惨遭市场淘汰;承接这样薄利的订单,利润太少,不过话说回来,苍蝇再小也是肉,总不能让产线停摆吧。
根据媒体报道,从1980年到2014年,北京人骑自行车上班的比例从60%以上下降到12%,可见,随着地铁、公交系统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于汽车、电动车、摩托车等出行工具的依赖,更何况随着共享单车的普及,人们不用再去购买自行车也能够采用使用自行车出行,传统自行车制造行业所面临的挑战不容忽视。
所以,共享单车的迅速崛起,给传统自行车制造商带来的,或许也仅仅是眼前能够看得见的订单和可以核算的来的利润,即便市场大洗牌并没用开始,但此时考虑出路未尝不是一件火烧眉毛的事儿了呢!
原创声明:本文(不含图片)由文栋说自媒体网站原创,享有独立版权,如需转载敬请带上本段版权,本站对一切转载不保留版权的行为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