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几乎每年全国两会,都有代表委员谈到取消“禁限摩”话题。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将于5月22日在北京开幕。全国人大代表、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再次呼吁适度放开“禁限摩”,将摩托车推到聚光灯下,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
近200个城市“禁摩限摩”
中国最早的“禁限摩”,还要追溯到1985年的北京,此后于2004年,北京对摩托车的限行时间及范围进行了扩大,这也带起了全国各大市区扩大“禁限摩”范围的行动,在2007年前后,开始兴起全面“禁摩”的风潮。
往前追溯,仅在2006年就有广东东莞、深圳、山东济南等地出台禁限摩政策;2007年广州开始全面“禁摩”;上海在2008年1月1日起不再为摩托车办理登记注册,也就是上牌;成都自2009年5月1日起,禁止不符合规定的摩托车在三环路以内的道路上行驶。
据不完全统计,从1985年开始至今,中国的“禁限摩”已经施行了30余年。全国“禁摩限摩”的城市已经近 200个, 这项政策影响深远。
国内萎缩开拓国外市场
重庆是“摩托车之都”,摩托车及其相关产品一度占领全国一半市场,电影《少年的你》在重庆取景,摩托骑行已成为重庆的特色标志 。
“‘禁限摩’对重庆摩托车产业影响比较大。”重庆汽车摩托车行业协会会长李章万介绍,在这期间,重庆的摩托车产业由年最高时产销近千万辆,下降到2018年的不足400万辆。
他认为,这既有消费升级,产品不适应市场需求的原因,也有国内城市“禁摩令”对行业的影响。
由于国内市场需求萎缩,重庆企业加大了出口力度,摩托车产销量百分之八九十用于出口,占据了全国摩托车出口量的一半左右。
取消“禁限摩”释放内需
目前,重庆有摩托车整车企业36家,规上零部件企业450余家,具有年产1000万辆整车和2000万台发动机的综合生产能力,摩托车产销量的全国占比仍达四分之一。
“摩托车具有停放方便、道路资源占用少、能源消耗较低、相对汽车等购置成本低、驾驶方便等特点,在国内外仍然拥有较大的市场空间。”李章万认为,在扩大内需的背景下, 取消“禁限摩”,有利于释放国内需求,促进摩托车产业健康发展。
此次李书福呼吁,试点部分城市恢复摩托车上牌及通行,制定摩托车相关交通管理办法;重新制定摩托车驾照考试等级,加强安全意识培训和营运摩托车的管理;鼓励摩托车相关企业在新能源暨摩托电动化方向加大研发力度,出台全国统一的电摩上牌政策。科学对待城市摩托车行驶,拉动摩托车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中国摩托车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很有必要。
对此,李章万深有同感,他表示, 摩托车已经从简单的代步工具发展成青春、科技、时尚、环保的象征,重庆过去“缺电(摩)少踏(板)、结构单一,制约我市摩托车行业发展,未来重点向新能源、智能网联、轻量化转型升级,加快中高端乘用车、商用车、特种车和摩托车新品研发投放。
重庆摩托车“浴火重生”
2019年对重庆摩托车行业来说,注定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年份,4月15日电动车新国标正式实施,7月1日摩托车国四排放标准在终端正式实施。
重庆摩托车行业也迎来升级转型的新机遇,摩托车产业时隔7年,重新纳入了“重庆市支柱产业”。去年5月28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发布《重庆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方案(2019—2022年)》,以及今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均提出大力推动汽车摩托车产业发展。未来将重点发展电动摩托车、踏板车、中大排量摩托车,积极开展新能源摩托车标准研制和产品研发,逐步提升辅助驾驶系统装车比例。
近年来,重庆摩企抓住机遇,频频牵手国际巨头,夯实“内功”,布局中高端摩托车市场。宗申在聚焦摩托车本身动力技术研发的同时,大力发展摩托车相关智能化产品。与通信企业共同合作开发出与摩托车结合的智能APP,开启摩托车行业中的车联网先河。隆鑫通用不仅设有摩托车研究院,甚至还成立了“基础研究所”。
据机构预测,未来全球摩托车的年产销量至少能保持在5000万辆左右。《重庆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方案(2019—2022年)》也提出了发展目标:到2020年力争摩托车产量达到400万辆,到2022年力争产量达到450万辆。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韩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