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晚,广东省佛山市发布了寒潮预警,该地气温开始骤降,前一天最高温度为30℃,最低温度为22℃,没多久就直接降了十几度,最低温度甚至达到了11℃,这一轮冷空气是真的冷了,是今年入秋以来的最强寒潮,佛山市直接从夏天过渡到了冬天,不少人都还没准备好。
家住三水的熊先生(化名)就是其中之一,当天晚上熊先生下班回家,看到天色没有什么异常,于是就骑着摩托车回家了。谁知道刚刚进入三水,就感觉到了气温骤降,天还下起了大雨,这可真是雪上加霜。关键是熊先生身上穿的还是短袖上衣,于是他赶紧披上雨衣。
但是大雨中还伴随着七级大风,冰冷的雨水让他的手脚开始麻木,渐渐地失去知觉,最终求生意志让他拨通了110。民警接到电话后立刻组织人员展开救援,历时二十多分钟,终于在油金大桥发现了蜷缩成一团的熊先生。他嘴唇青紫,手脚哆嗦,口齿不清,身体出现失温迹象,民警立即驱车将其送往医院救治。经抢救,熊先生身体已无大碍。
什么是失温?
我们都知道人类是恒温生物,我们可以通过自身体内氧化代谢产热在较大的环境温度范围内维持高而相对恒定的体温,而体温调节机制就是生理性调节和行为性调节,而一旦这些调节机制出了问题,就容易对人体造成危害,甚至威胁我们的生命。
人体的理想温度是37 ◦C,过高或者过低都很危险。而失温也叫低体温症,顾名思义,就是身体产生热量和保暖的能力小于散热的能力,导致我们的体温越来越低。这是户外活动中非常容易碰到的情况,但一般都是轻度失温,及时应对就没有什么太大的危险。
这种现象不仅发生在寒冷的天气中,一般低于20℃,失温就开始威胁人们了,而在0到10摄氏度是失温症的高发区间。温度、湿度、风力,这三个因素是失温最常见的直接原因,三要素当中只要有两个因素出现状况就有可能会出现失温的情况。
那么失温有多可怕呢?
失温过程按照人体核心区的不同温度分为四个阶段:轻度失温、中度失温、重度失温、死亡。
- 轻度失温(人体核心区温度37~35.55°C)
这一阶段只是低温阶段的开始。身体会感到寒冷,全身不断地颤抖,但颤抖仍然在可控范围,手僵硬麻木,一些细致的工作无法完成;
- 中度失温(人体核心区温度35.5~33.88°C)
这个阶段属于中度失温,身体感到强烈的寒意,浑身剧烈颤抖并且无法用意志进行有效抑制,有较强的疲倦乏力嗜睡感,反应力下降,手无法完成一些最为基本的动作和工作,走路有可能磕磕绊绊,说话也开始变得吐词不清含含糊糊;
- 重度失温(人体核心区温度33.88~30°C)
这个阶段就非常危险了,人的意识已经开始变得模糊不清,因此反而对冷的感觉变得很迟钝,或者说根本感觉不到太冷甚至不觉得冷,从活动能力变差逐步发展为丧失活动能力,站立和行走困难,甚至是无法站立和行走,语言表达能力部分或完全丧失,身体从剧烈颤抖发展为间歇性颤抖,间歇时间越来越长最后不再发生颤抖;
- 死亡阶段(人体核心区温度30°C以下)
从30~27.77°C,人体基本上处于死亡边缘,全身肌肉僵硬卷曲,脉搏和呼吸微弱难以察觉,丧失意志以至于昏迷,这个时候外界稍微一点冲击都有可能导致心脏微颤而停止跳动,在这个阶段的最后结局就是死亡。
在去死的前一段时间,因为体温调节中枢已经失效了,所以有时候会做出错误的判断,让人们感觉自己很热,从而在死之前出现了反常脱衣的现象,甚至在最后时刻,人们会因为这种虚假的温暖而面露微笑,造成被冻死却表情安详的诡异现象。
遇到了失温该怎么办?
在最初的轻度失温和中度失温阶段,低温症患者还可以凭借自身产生热量来予以改善,但是如果在前两个阶段没有引起重视而进入重度失温的话,低温症患者光靠自身已经是无法产生热量来维持生命了,在这个时候如果他人对患者没有进行正确的处理,那就极其危险甚至是导致患者的死亡。
如果遇到失温,我们应该这样做:首先想办法将失温症患者与低温、高湿、大风等因素隔绝开来。然后低温症患者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自身产生热量,比如让其喝温热的糖水、吃点易于消化的碳水化合物类别的食品、缓解之后再摄入蛋白质和脂肪类食品以提供长期热量。
如果身边有同伴的话可以由身体健康的同伴贴身用体温帮助恢复或者用用温热的水袋或水杯放在患者身体核心区域如颈动脉、大腿根部、腋窝等部位帮助恢复体温。
最近温度变化多端,南方更是时暖时寒,核桃友情提醒:当天气出现急剧变化时一定要尽早防范,及时添加衣物,这波寒潮虽然已经开始渐渐消退,但是14日到16日,新一轮的冷空气也马上就要来了,大家出门的时候多看看天气预报,防止气温骤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