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H2车标
2014年川崎推出了300匹马力的Kawasaki Ninja H2,马力甚至超过马奎斯的GP战车RC211V,整个摩托界都为之震动。而众所周知,Ninja H2的名称由Ninja和H2组成,Ninja代表的是川崎的性能车,而H2继承于1971年的750SS Mach IV H2,足以看出川崎对这款车的骄傲,而车标并没有使用常见的Kawasaki英文字母,而用了川崎重工的厂标,示意其是传承川崎辉煌集川崎重工技术一体的车型。也许有的车迷会问:有H2,那么有H1吗?答案是肯定的,今天我们要讲的主角就是Ninja H2的老祖宗,一代传奇--KawasakiH1Mach III 。
本田1965款CB450
铃木1969T500
在19世纪初的60年中,整个世界摩托工业都是很平稳的,被一些知名的摩托车老牌厂家所占据,例如美国的哈雷戴维森,英国的凯旋和诺顿等。在1960年中页,美国成为了世界最大的摩托市场,在比赛中传统大厂的四冲程引擎被更小巧,更轻便的两冲程引擎打的节节败退。美国的骑士们需要更大排量,更大马力的摩托车,本田在1965年推出了CB450,铃木在1969年推出了T500 1 Carbon,雅马哈也开始研发XS650。川崎也制造了650cc排量的摩托车如川崎的W系列,但是W系列,如美国销售的四冲程W2销量并不好,没达到川崎的目标,川崎也嗅到了市场对大马力机型的呼声,而价格便宜的大马力车型势在必行。于是川崎在1967年秘密推进了一个叫做N100 计划的项目来对抗各个厂商的咄咄逼人。
Kawasaki H1 Mach III
川崎早前便因轻量化,高速和小巧的两冲程双缸引擎知名,所以川崎的工程师们起初设计的是500cc双缸两冲程引擎,然而铃木推出了传奇的T100车型,最终川崎干脆从设计思路开始推倒一切,提高其策略,不再使用传统的双缸两冲程设计而直接设计了直列三缸两冲程500cc引擎。在铃木推出双缸T100 13个月后,1968年9月川崎终于发布了它令世界震惊的摩托车--Kawasaki H1 Mach III 。在车的车身右侧有两根排气,左侧一根。在当时的量产车型中,它是首款配备PDI的,它的加速度是全球第一。Kawasaki H1 Mach III四分之一英里加速只用了12秒多,而速度达到了160公里/时!它的极速甚至达到了190+公里/时。在1970年的500cc摩托世界锦标赛中Ginger Molloy 驾驭这匹野兽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Manx Nortons
然而Kawasaki H1 Mach III 却有着很多缺点,它的变速箱异常的古怪,前后刹车使用便宜的鼓刹,操控性也很差,轻量化的车架刚性不足。它的动力一点也不线性,它的动力室忽然爆发而出,当时的车手们谈到这辆车时都用了一个单词“恐怖”来形容,其中不乏许多职业车手,他们说这辆车感觉随时都会翘头,就算速度达到100多千米/时。甚至有人在160千米/时的时候仍然能够翘头。许多专业测试人员都因为它很差的操控和与马力不相匹配的鼓式刹车而给予其差评。然而消费者却不买账,他们为Kawasaki H1 Mach III 而疯狂,毕竟它有着60匹马力,甚至比在Grands Prix 参赛的Manx Nortons和 Seelys都要高10匹马力!美国的摩托迷们非常重视马力和加速,在美国,拥有一辆Kawasaki H1 Mach III是许多年轻人的梦想,而在欧洲,每一个骑过这辆车的人都会给你诉说他们被吓住的故事,许多人因为这辆车而受伤,甚至更死亡。而这更激起了车迷们的兴趣,使得销量大增。
Ginger Molloy
按理说,这样一辆操控制动很差的车销量应该不好,然而事实上,许多的车迷们却越是因为它的不可控和疯狂的马力,而越想去征服,他们高估了自己的能力,然而他们不愿认输,无数的年轻人驾驶着Kawasaki H1 Mach III飞驰,也造成了无数次的事故,这的确是辆危险甚至可以用凶险来形容的摩托。车迷们戏谑地给它起了个昵称“Widowmaker(寡妇制造者)”,当时甚至了解一点摩托车的女人都不愿让她们的男人驾驶这辆野兽,因为她们知道这辆车也许会带着她们的男人一去不返。这辆车的危险可见一斑。多年后,Kawasaki H1 Mach III的威名依然赫赫,多年后国外的评测人员形容一辆车操控不好时都会用“an early Kawasaki triple(早期的川崎三缸)”来形容。可以想象以前的车手有多么疯狂,驾驶一辆没有电子辅助,使用鼓刹,车架刚性不足,减震性能不好,操控奇差的两冲车型飚到接近200Km/h,我想这种勇气远远大于现在爆表族。
随着后续车型的出现,川崎对H1进行了改进,比如后面的款式开始加装碟刹,动力调教更加线性。更有后来著名的1971年750SS Mach IV H2等后继车型。虽然时光已逝,现在的公路上也难得一见这款疯狂的车型,但我想用一句前段时间的流行语结尾:“哥已不在江湖,江湖却有哥的传说。”
更多国外/原创摩托资讯,欢迎订阅
微信公众号:摩托屋 或者 微博:摩托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