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胜
“电嘣则”是老百姓对“250”型摩托车的俗称。小时候,远远听到巨大的“嘣、嘣、嘣”的声音,小朋友们便从不同方向奔声音而来,只见一团绿气扑面而来,绿车、绿信袋、绿衣服,原来是绿色天使——邮递员来了。那时农村闭塞,和外地有信件来往的不多,我们家有信来,因为姥姥舅舅姨姨们在扬州工作。所以一旦听到这道街上的“嘣嘣嘣”的声音,他们一准往我家跑,这时我又有了骄傲的资本。一封信往往要走好几个月,还经常发生后一封到了前一封还没影的情况。信走的慢,反加剧了人思念的心绪。父母不识字,信要我念,回信也要我写,这是 我最自豪的时刻,也是我最乐意做的事。我经常梦见“电嘣则”来了,当然也盼“电嘣则”到来,更盼信来,更盼得到收信后那小朋友们羡慕的目光。我一生与“电嘣则”有不解的情结。
参加工作在农牧局,就有了骑“电嘣则”下乡的机会。尽管冬天踩几十下踏杆才能发动着,尽管满裤腿子上都溅上机油,可也乐意,喜欢嘛,年轻人喜欢风驰电掣的感觉,政府大院的人都羡慕我们,也经常求我们带他们跑腿。我们还有一辆“东海750”33个马力,35升的油箱,比电影里日本人的偏三轮可神气多了,带上三个人,捎上四袋硝铵化肥,爬董家庄的陡坡,“吭吭吭”就上去了。缺点是耗油太大了,大得让人心疼,那时油是有指标的,加完了只能等下个月。
夏天好,骑车下乡,一加油门,凉风徐徐吹来,好爽!冬天可就惨了,皮夹克、皮裤子、皮靴子、羊毛大皮手套,再戴上头盔,也难以抵抗刺骨的寒风。当时王金荣局长分管机关,很爱惜我们,每年都给购买一整套的皮装备。去上梁下乡,要在张兰烤一次火,义安道叉旁的小饭馆里烤一次火,才能勉强回来,一到机关挤到火炉旁,浑身瑟瑟发抖,一掐脸蛋,不疼。秋天也不错,可秋风一起,煤面子便刮满了头发,下乡回来,需在洗衣盆里抓一把洗衣粉方能洗干净,一照镜子,“熊猫眼”!比现在小姑娘化妆化的自然。
别人羡慕我们,也嘲笑我们,电瓶不耐用,踩几十下已满头大汗,“电嘣则”就是不“嘣”,挂上二档,两个人推着跑起来,一放离合器,立马翻身跃上去,发动着了!赶快轰轰油门充充电,一刻也不能停留,得马上走,否则熄了火再推,可就难发动着了。
我独立拥有的第一辆车是“金城70”型摩托车,矮矮的车身,两个圆乎乎的小车轱辘。车有劲!后边坐上一个胖子,猛加油门,车子就站了起来,很危险,缺点是故障多,以至于我和东门外修车田师傅也成了朋友,自己也学会了一点,但田师修一次能跑半个月,自己凑乎修一下,跑不了一个礼拜,功夫啊!哪怕拧一个螺丝也见力道。
我最喜欢的是“嘉陵125”,维魁兄在二机厂做副厂长,当时还说了算,把一辆报废车顶账,买了新摩托。论造型、论性能、论速度、论油耗、论质量,都属上乘,虽价格不高,可不差“五羊125”多少。合资产品就是不一样,我骑了几年,基本没坏过。
骑车安全最重要,我也摔过几跤,但只是皮肉之苦,咱的技术也算过得去,关键是小心。二蛋开车猛,猛一踩刹车,把邵维杰老兄从后座上飞出去了,擦了一脸煤矸石,到现在还没完全褪尽,不过他皮肤稍黑,不太显眼。
最危险的一次,是有一年数九天,从北盐场为农民讲技术课下乡回来,天太黑了,在三级公路上超大卡车,坐在偏斗里的人好像看到有东西,伸手一摸,原来是大卡车的车厢,老天爷!再有几寸,我们三人就可以坐大卡车回来了,靠太近了,如今回想起来还心惊肉跳。
张升照兄是我的好友,我当书记,他当乡人大主席,工作上从来不说二话。人豪爽仗义,好朋友爱喝酒,不听我劝,硬看书上说一本万利,要养鸵鸟,结果赔了一水则,我们倒沾光,不仅吃了鸵鸟肉,还吃了鸵鸟蛋,蛋壳还是工艺品。骑摩托车太猛了,有一回,刚超小四轮,迎面来一辆小车,“嘭”!上去了,头砸碎了前挡风玻璃,人滑到车顶摔到路上,把小四轮吓得翻到路坡下去了。当时就成了血人,把车里的人吓个半死,可人家命大福大造化大,竟然顽强地挺了过来。我坐他的车到涧里下乡还摔过一跤。老婆好,姓雷,村妇联主任,威信比他高。村子里不安定了,要他儿子出来当村长才行。
如今人老了,看到“电嘣则”,手心里直痒痒,免不了骑上溜一圈,为此门口小卖铺的人们叫我“老没油性”。
看现在路上的摩托车质量太粗糙了。浑身锈迹,油耗大,噪音也大。粗制滥造啊,自行车也好不到那去,型号乱得修车人也说不清,新车骑不到二年报废,十元钱收废品的也不要。你要有一辆“飞鸽”牌自行车,油布一擦大架锃亮。去台湾,看到一排排的“小踏板”,排气管口上干干净净,日本进口车,走起来的声音像苍蝇叫,一辆要两三万人民币。
摩托车也有贵的,一辆好赛车要十几万,能顶三辆奇瑞小车,等我有钱了,一定买一辆。
发展太快了!从“电嘣则”是稀罕货到如今满地拥挤的汽车,简直令人不敢相信,也更令人担忧,劣质产品的回收成本高不说,回收再利用对环境的压力,那是不可估量的。
我与“小四轮”的不解情缘
梁启胜
“小四轮”是轮式小四轮拖拉机的简称,是改革开放后普及率最高的农机,它帮亿万农民干活,减轻了他们的体力消耗,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小四轮”至所以能得到农民的青睐并风靡一时,缘于它的用途广泛和价格低廉,也正好切准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小地块作业的脉搏。既可挂上车斗搞副业跑运输,也可碾场子。前边安上剪刀式收割机可收小麦、水稻,后边挂上犁可犁地,挂上旋耕机可旋耕,后边拖上耙子则可一顶二道工序,挂上播种机可种小麦、玉米、大豆。把一条三角带送出来可带扇车,两条三角带送出来可带离心泵灌溉,带柴油发电机发电那都是小菜一碟。用途太广泛了,太实用了。怪不得农民们喜欢它,我更和它结有不解的情缘。
学校毕业后,我的工资见习期56.5元,转正62元,少得可怜,根本不够花。便寻思着找点挣钱的门路,刷过油漆,走过电线,安过窗帘,割过玻璃,但杯水车薪,不济大事。
原先考上大拖拉机驾驶本,两年后就可考汽车本,但监理站和农机局分家后不知怎么,这一条不管用了。我和农机局的人熟,可免费在场地上练习,因此很容易就考上了驾照,实际上二十八马力的铁牛拖拉机挂上低速挡,“吭吭吭”只走不动,场考并不难。
“小四轮”的出现使我心头一亮,于是便和姐夫合计买了一个来挣钱。只买车头,不买车斗,我有打算,看上了个农机站的一台报废车,缠着站长以2500元的价格买了下来。“江西35”很少见这种车型,嗬,回来一修理,还能走哩,高兴啊,拾了个大便宜。车斗一裁为二可焊成两个小车斗,卖掉一个剩下的算白用。买车斗要1500元不说,车斗按吨半载重量设计,太单薄,轮胎还是“750”型,根本吃不住。我们要用卡车“900”轮胎,再加几层减震钢板,平路上能拉五吨多。
想的是美,可钱哪有那么容易挣的,耕完地,都是乡里乡亲,斩头去尾也落不下几个钱,柴油成本高呀,尽管咱的面子也能批点指标油。但我的收获是过足了开拖拉机的瘾,尽管旋完地,象从土地庙里出来一样,可心里美气。揽下了给单位倒垃圾的活,乘着月色明亮,抓紧干上三五晚上,免得堆得走不开路听职工闲话。我姐夫人细心可力气没我大,所以往往我大半车装起了,他还没上完厕所,但他爱惜机器,保养跟得上。他心眼小,有时看我开车猛,怕磨损了机器,我就不搭理他。
我敢说,在所有的车里边,小四轮是技术难度最大的。装满一车货物,让你倒上100米,六个轮子很难协调一致,弄不好就窝在了一起,需往前开出来一段摆顺了才能重来。
它的用途太大了,挂上大卡车的废底盘,可拉超长的货物,钢筋、盖板、收购站的的废纸板,小麦秸打成的垛子都是它的长项,机动灵活,成本底,交警也懒得和你计较。
优点多了,缺点也就少不了,“小四轮”的事故率太高了。跑在公路上,任何一辆卡车和它有事,吃大亏的总是它。当然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超载,拉少了不划算,就多拉,掌握不好就免不了出拐。山区下坡满载时拐弯是最险的,稍快一点就出大拐。而且技术好的人往往胆量大,艺高人胆大嘛,可老百姓讲“会拳的拳打死,会水的水淹死”是十分有生活哲理的。我的一个朋友,应该算最早一批的“小四轮”主人,盖房子,儿子娶媳妇都靠“小四轮”的汗水。忽有一天,人们告我,因拉的砖太重了,翻到了沟里,父子二人,他死死抱住儿子,父亡子伤,太令人伤心了。
我一生难以忘怀它并不是因为他给我挣了几个钱而是因为一次事故。是被我的同事、同学、朋友多少年拿来取笑我的素材。
那年夏收,正好农科所有一台“小四轮”,站长老王人很精算,为集体也啥都舍不得,但我的面子大,可以借用。车在牛奶站的库房里,半年没动过,叫上几个职工推着了,掉头来挂车斗。但自己刚会开,性能根本不熟,不知道跑运输时驾驶员要故意把主车上的刹车放松,而主要通过气泵由车斗刹车。推车的气喘吁吁在后边,机车冒着黑烟准备掉头,可怎么也停不住,只听轰隆一声,就如同坐上了飞机,出去了,落地一打滚,只摸到后边的轮子缓慢扣下来,用手一掐脸,疼,尘土已笼罩了一切,把大家都吓傻了。过了一会,尘土下去一点,才看见我好好地站着,机车肚朝天躺在一旁。神仙保佑啊!原来掉到了六米多深的贮青窖里,和我一块掉下来的还有一堵碎砖墙和几株葵花。霍师和李师连夜调来了运输公司的吊车把拖拉机吊起来,嘿,除了方向盘断开,其它都还没事,当天晚上李师把我送回家,腿肚子真还有点哆嗦,可一觉醒来,第二天照样开上小伙伴下山,农机局花150元换了个方向盘便回去收割小麦,但运气不佳,说好的收割机刀怎么安装调试也不出活。收麦是虎口夺食,只好人工挥镰上阵,割一把,想一回收割机,所以那年我的劳动基本不合格。过了几天,只好满带遗憾,恋恋不舍地把车送还。
我得感谢创造“小四轮”车型的设计师,您对农民的巨大贡献,已经无数次地铭刻在农村广袤的土地上。如果我们的科学研究选题也能象您这样对路,而不是去争取什么奖项,那我们的社会财富会在不知不觉中增长。对不住您的是我们未经允许,把车斗的载重偷加了两倍,没办法,钱不好挣啊,望您原谅。我这人爱逞能,给您老一个建议,抓紧研发能在月球上挣钱的“小四轮”,到时,我可以免费去做试驾员。反正俺已有过一回飘起来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