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爱车一族

洛阳宗申比亚乔乔

2022年的第一天,我应邀报道宗申比亚乔在广东肇庆举行的GPR250R统一赛的年度收官之战,此轮统一赛历时半年,历经四站赛点,终于将在肇庆圆满划上句号。

在现场感受热烈和激情的赛事之余,一时兴起挖了挖一番宗申比亚乔公司在赛事方面的历史。

历史总是这样,不挖不要紧,一挖总有新发现。

严格来说宗申比亚乔从2015年就开始了赛道培训、厂方量产车赛道竞赛等相关活动。算上培训和比赛,七年下来在全国各地举办的各种形式的赛道及安全驾驶培训、赛道比赛、金卡纳训练及竞赛等活动,直接参与人次早已达到数千人。

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这组数据不仅仅用七年的时间证明了宗申比亚乔对赛车文化的坚守,以及执着的投入,更反映了其对赛事运动的独特理解。

之所以我要说其有独特的理解,那么其一定是有不同于以往国内摩托车厂家组织或参加相关摩托车赛事之处。那么今天摩生人就来帮大家挖一挖宗申比亚乔在摩托车竞赛文化上究竟有什么不同和独到之处。

我以为有六点不同之处:

1、立足品牌长远影响

“我知道在广告上的投资有一半是无用的,但问题是我不知道是哪一半”!

这是一段出自百货业之父约翰·沃纳梅克John Wanamaker 的名言。

如果你要问任何一个摩托车行业的从业者关于摩托车赛事活动对品牌是否有帮助,估计99%的人都会说:“肯定有帮助,而且帮助应该会很大”。那么问题来了,既然都认为摩托车比赛对品牌有帮助,那为什么到今天为止仍在坚持摩托车赛事投入的国内品牌屈指可数呢?

我想这既与投入较大有关,也与品牌管理高层的共识有关。

宗申比亚乔的高层管理团队一方面精打细算赛事活动的各项投入,一方面在坚持投入时主观弱化了一般的企业经常出现的如下自问自答:

“一年投入赛事活动这么多钱,当年能拉动市场销售的比例是多少?”

说其精打细算,是因为我自己给宗申比亚乔算了一笔帐(省去繁琐的推算过程),大致估算出其如果按照近两年的活动规模和频次计算,其年均投入应在300万元以内。

这笔钱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对于经常关注赛车运动的朋友来说,想必都会认可一年几百万的投入要支撑全年多地超过十场的各类赛事活动,这笔钱绝对算不上大手笔。(如果你看看一些顶级机车赛事,尤其是汽车类的,一年几个亿的投入都不带冒泡的!)

但面对当下整个摩托车行业都在过紧日子的现状面前,几百万元也的确算得上一笔不菲的开支。

而宗申比亚乔正是对自己的品牌和产品有着清晰和坚定的认知,对高空战略与地面战术有着笃定地分别心,我想其才能连续坚持七年的赛事运动而不动摇,这一点不得不让人对其长远的品牌培育意识表示佩服。

“耐得住寂寞”,总是一句无比正确又振奋人心的心灵鸡汤,但现实却是:做比说难上加难!

2、强调竞技宣传基因

我接触过几乎所有的宗申比亚乔赛车部门的人,他们无一例外不在我面前强调对于摩托车而言,“竞技”两个字意味着什么!

如果所有的摩托车爱好者,尤其是摩托车运动爱好者不能亲身参与到以竞技为核心诉求的活动中去,那么骑摩托车还有什么更具挑战性的乐趣?或者可以这样说:至少对于想骑摩托车能晋升高阶段位的爱好者而言,除了参加竞赛,难道还有其他更好的突破自我的手段和形式吗?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宗申比亚乔一直坚持以竞赛为主,培训和娱乐为辅的赛事文化路线。但恰恰是因为坚持了竞赛为主的参与方针,反而让所有参与到这项活动中的车手和爱好者们无一例外更加地注重自己的安全驾驶意识和技能培训。

在每一年的赛事活动过程中,宗申比亚乔还不间断地在各地举办安全驾驶培训、竞赛培训,不仅面向专业和半专业车手,也面向广大低阶水平的摩托车爱好者。

激烈的竞技运动反而培养出一大批更加关心日常安全骑行的车手!

文首我就说了:七年时间,宗申比亚乔举办各种赛事活动,培养和教育了数千车友,这难道不是宗申比亚乔公司这七年坚持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应有的结果吗?

3、突出产品精良品质

赛道比拼,不仅仅拼车手的技术,更比拼赛车的质量好坏。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以量产市售车直接下赛道的品牌,宗申比亚乔的GPR150和GPR250R无疑是国内个中产品翘楚。

作为两款从诞生之日起,产品定位就非常明确指向下赛道的GPR系列产品,用数年的时间证明了其优异的产品品质。如果市售量产车都能在赛道上疾驰,那么消费者还有什么理由去怀疑其品质呢?

4、坚持自我为主方针

不同于早年间摩托车工厂投巨资请一大批专业搞赛车的人组队参加比赛,宗申比亚乔一直以来搞的GPR系列比赛活动,其赛事部门核心人员就数人左右,而每次全国各地的活动,相关的辅助人员大多直接来自于工厂的相关部门。

这就使得其赛事活动从策划到执行,都是内部人员,正儿八经的宗申比亚乔公司的长期正式员工,这不仅使得赛事运动运营成本大大降低,也更让整个赛事部门的人员非常地稳定。同时通过这么几年的不断实际锤炼,这个部门的人员都具备了非常丰富的策划、组织和执行的能力。

5、赛道经验转化迅速

之前我说了这几年的赛事活动清一色的GPR系列市售产品,每一年、每一场赛事活动下来,厂方人员都会第一时间与各种参赛车手进行广泛的交流和总结,并且也是第一时间将在赛道上发现的车辆上各种软硬件需要改进的意见反馈到内部,并分发到相关的配套厂商。

由于来自赛场的产品改进意见充分和及时,也造就了宗申比亚乔GPR系列产品一直以来在市场上的口碑经久不衰。

不仅如此,由于平时的活动有内部多部门全程参与协助,也极大地加强了部门与部门间的协同和沟通能力。而这一切都源于比赛,源于一场场真刀真枪的比拼,其所带给工厂内部软实力的提升虽不为外人论见,但其作用却是巨大和有效地。

6、注重参与者广泛性

每年宗申比亚乔的赛事活动都邀请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摩托车竞技运动爱好者、各路媒体。还有他们举办的各种竞赛和安驾培训活动,更是吸引了大量的普通摩托车爱好者。数千人亲历过赛道体验和相关安全与竞技培训,这就为宗申比亚乔的品牌培养了一大批忠实的粉丝。

而且据其内部的规划显示,未来宗申比亚乔还将自己开发适用于小朋友和青少年的赛车,并逐步开展围绕小朋友和青少年的机车培训和竞技运动。

这还真应了那句老话:“机车,要从娃娃抓起!”

......

赛事期间我单独采访了宗申比亚乔三名高管,他们分别是宗申比亚乔总经理余自强先生,Vittorio Ferrari 维托里奥.法拉利(宗申比亚乔OEM总监),Marcello Fiaccavento 马塞洛.菲亚卡文托(宗申比亚乔研发副总),从与他们三位的交流过程中,我更加确定了上述我对宗申比亚乔的分析。

其实原计划是要采访三位新入职宗申比亚乔公司的意方高管,但其中一位因为疫情原因仍在隔离观察,这三人分别主抓项目管理、产品研发和产品品控,可以说对于宗申比亚乔这样的有欧洲知名摩托车品牌背景的工厂而言,三位新上任的高管各自负责的版块均是摩托车企业内的重点岗位。

而在采访中余自强先生的发言也非常明确地传达了三个信号,那就是:

1、加快产品研发。

2、提升产品品质。

3、坚持赛事活动。

而我也在采访余总的过程中,“冒失”地谈到:“就当下中国国内以工厂为主导的摩托车赛事活动的效果而言,如果宗申比亚乔说自己是第二,那么暂时还没有哪个厂家好意思站出来说自己是第一”。

严格来讲从改革开放算起到今天,国内摩托车品牌参加各种赛事的历史也算悠久了,但认真回想一下历史,之前的摩托车品牌参加赛事更多地会让人觉得其是在高端自娱自乐,虽然投入大量的资金(尤其是90、00年代摩托车行业处于卖方市场时),但几乎都是停留在纯粹的品牌宣传,与实际的市售产品销售结合度接近于零。同时更缺乏广泛的民众参与性,各个厂商车队的竞技成绩再好,也只是更多表明当时的车队抢到了国内屈指可数的一群专业赛车手中的排前位的人员而已。

访谈中余总还透露出从明年开始将加强青少年的赛车运动文化,加大经销商的参与力度,提出要组织每个省的经销商组队参赛,还要专门邀请各地经销商团队中的高级技师来到赛场亲自为自己的省队进行维修保障服务,这无疑又将赛车文化的群众参与范围增加了一个维度。

著名广告教父级人物奥格威曾经说过:

“我们认为,每一个品牌都是一个产品,但不是所有的产品都是品牌!”

作为媒体人,我也希望能有更多的国内摩托车厂家能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毕竟:

能下得了赛道的摩托车,更有勇气和自信上到广大摩托车爱好者的台前!

无竞赛·不摩托!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洛阳宗申比亚乔乔”边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