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辆车来自东北的一位车友,当我们初次见到它的时候,确实眼前一亮:虽然侧置式避震试车组不是第一次看见,但是这样的结构却被用在一辆普通的铃木GSX-125上,当时的心情可能要用匪夷所思来形容了。再仔细看时,这辆改装车的避震形式还与通常意义上的侧置避震有所不同,这样一来就极大的激发了我们的好奇心。
后悬挂整体移位,在设计与制作上花费了车主不少心思
与车主交谈后得知,这辆车是他在09年购入的,也是他的第二辆摩托车了。为什么要改装呢?又为什么要改装成这样呢?这才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
车主在购入并使用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满大街跑的车几乎都一样,同期125ml排量的车型去掉商标后几乎没有明显的区分,再看自己的这辆车,怎么看都没有当初购入时的喜悦和新鲜感了。为了有区别于其他车型或同款车型明显的辨识度,或者说有一辆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摩托车,于是车主下定决心开始改装。
动手改装前,车主本人已经完全否定了那些弄些贴花或者换个车把之类的小打小闹,他认为那只是装饰而不是改装。在想到要动手大干一票之前,也浏览论坛以及参考了大量的国外网站,可是并没有找到一个专业的网站可以提供改装思路,他又转念一想,如果都是按照别人的思路或者方式来改装,那也很难达到“独一无二”,只不过还是一种模仿罢了。骑了这么多年车,改装还是第一次,不能凑活一下就这么马马虎虎的算了,要玩,就玩些有挑战的。
黑黄两种颜色搭配的色彩风格非常夺目
巨大的浪花型浮动碟刹盘,孔武有力
后刹车系统的改装同样吸引眼球
仔细观察GSX-125后,他发现车子的造型不够饱满,一颗125的动力心脏支撑着车体的前半部分,不但显得胸无大志,而且与修长的车身显得不够协调。于是让车子整体看上去更加坚强有力、胸怀大志成了车主明确的改装思路,从确定这个思路,到看见现在的这辆完成品,花费了他两年的时间,期间也经历过多次方案与实际的修改。改装的过程我们没有看见,不过可以想象,一定是花费了不少心血。两年的时间,能够坚持下来已经是一种成功了,现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能花两年时间做一件事,真的值得我们敬佩。
在经历过失败的第一次改装之后,车主确定了把后避震系统移动到车体两侧,与发动机形成包围之势的可行性。对这种改装方式的理解是,一来可以把摩托车的质量之中与中部区域,更有利于车辆的操控;二来也可以解决车辆前部结构不够饱满的遗憾。经过一段时间的不懈努力,车主设计并制造出一种全新的后悬挂形式,由侧枝杆,中间摆杆和减震器组成的独特结构。但是在安装过程中又一次受到阻力,新型的后悬挂结构与原车不能完全配套,也就是无法完成悬挂系统的改装。在一次次的试验之后,车主大胆的决定把原车架的后部分完全切除了,只保留了大架和主三角梁,后车架按照自己的要求重新焊接,在对后摇臂又进行大刀阔斧的改动之后,属于他自己的悬挂系统被完整的安装到车辆上。
历经失败后换来的独一无二
改装排气管能够得到更好的视觉效果
从后侧看也能发现明显的与众不同
经过重新设计后,车架中部焊了一根横向主轴杆,用来固定侧置的减震下端安装孔,减震顶端被安装在中间摆杆上,摆杆上端与后摇臂上增置的连接杆形成固定并留有活动空间,摆杆下端可自由轴向活动,这样就形成了一套标新立异的后悬挂形式。由于后摇臂经过改动致使原后刹车系统已经无法继续使用,于是又购置一套后碟刹系统。后刹车系统更换后,前刹车看上去就又显得单薄了,于是又更换320mm浮动碟刹盘。按理说这么强大的折腾到此应该算是完工了,可是车主总觉得还有哪儿不够匹配。仔细端详下,原车的排气管又显得不够战斗造型,于是淘到了现在看到的这只带有“天蝎”标识的排气尾段。这样的改装似乎对动力提升并没有明显效果,但我们完全没有否定它在视觉上的影响力。
经过试车组实测,这辆经过车主用心改装的GSX-125并没有明显结构上的不足,整车的匹配程度不亚于原车。而且最大亮点的后悬挂改装也没有影响弯道时的操控感,过弯时车身表现平稳,在抬起前轮后后避震系统也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棉柔或是多余的坚硬。
总体来说,并没有表现出试驾之前对它略有的疑虑,但客观的点评是,也没有发现整车在操控性能上明显的进化表现。更需要说明的是,这样大幅度的改装在安全性与耐用性上必须要通过长时间的验证才能得到公证的考核,现在我们不能妄下定夺。但是,我们高度赞同车主这样的精神。在数以万万计的摩托车爱好者当中,大部分人还停留在买车、骑车的阶段,能够有心思、有毅力的去改装一辆车,投入时间与精力以及金钱,这才是真正的爱车、玩车。
有态度,有温度 @摩托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