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r今天跟你们说一个绝大多数电影人都在做却又不愿提的话题。
植入广告。
关于植入广告,我们对它有两大误解。
一:这是个新玩意。
事实上,在电影史,植入广告的历史几乎跟电影一样长。
1896年的春天,伟大的电影之父卢米埃尔兄弟还在以各种“微电影”练手。
一个叫亨利·拉万奇的瑞士商人就看到了商机,以承诺帮助他们发行电影为由,要求在短片里植入一块肥皂。
他们的第一次合作始于《第八营阅兵游行》(Parade of the 8th Battalion):
当卢米埃尔兄弟将摄影机对准围观人群时,你分明可以看见人群中闪耀的阳光牌肥皂。
此后,这块肥皂多次出现在卢米埃尔兄弟的短片中。
可以说,从那时起,植入广告就已初现雏形。
二:这是个烂玩意。
如果你深扒下去,你会发现,一大堆佳片都自带广告。
比如,第一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翼》 ,就植入了Hershey的巧克力。
爱情经典《罗马假日》里,公主骑的摩托车来自意大利比亚乔。
《救生艇》里,为了体现某减肥药的效果,希区柯克甚至亲身上阵,演绎了用前用后的两种效果。
至于80后中无人不晓的《大力水手》,本身就是一部菠菜广告宣传片——它背后的金主是一家生产罐头菠菜的厂家。
谁能说这些影视作品“烂”?
那为什么在中国,植入广告几乎成为“烂片”代名词。
在Sir看来,我们导演对植入广告的态度,基本分两种。
一种是给钱就大大方方上。
另一种是嘴上不情不愿。
(对广告商已经)推了很多,杯子都摔了一打。
但最后还是被钱上了。
这是非常正常的事。好莱坞很多电影都有,为什么媒体不去攻击他们而来盯着我们。
为了钱,Sir可以理解。
但也必须说,这些广告,99%都称不上植入广告。
他们更应该叫,硬入广告。
(此词由Sir发明,大家写作文时千万别用)
比如,硬入广告一般追求曝光率,爱没完没了地出现。
某国产笔记本电脑不仅占领了《杜拉拉》。
还把《变3》给“买”了。
而植入广告讲求一击即中。
1996年陈可辛导演的《甜蜜蜜》。
来自北方的黎小军第一次走进洋快餐店,他想喝洋饮料,于是,他结结巴巴地说……
当最后一个“乐”被吞吞吐吐读出来,我们想必也和张曼玉饰演的李翘一样,眼角眉梢慢慢张开。
可口可乐在影片里,不仅是一个商标,它还指代与大陆截然不同的文化,享用它,是不同文化的交流与碰撞。
再比如,硬入广告不顾前因后果,不管合情合理,没有一点点防备,就那么出现。
《甄嬛传》里,某品牌阿胶堪称灵药!感染风寒靠它,高热不退靠它,安胎保胎靠它,连催产药用的都是它……
而植入广告一般做足功夫,随戏而入。
你甚至意识不到它的存在。
在1967年《雌雄大盗》问世前,可口可乐瓶从来没有这么美过。
当男女主人公第一次见面,克莱德请邦妮喝可口可乐。
女人微微启唇。
男人则仰头痛喝。
在这里,可口可乐瓶成为了英姿勃发的男性标质。
最后,硬入广告一般跟剧情关联度低。
《唐山大地震》,平白无故加插了买保险哪家强的突兀情节,而后,方达还对着观众喊:
但植入广告不同,它会通过创意性设定,与剧情有效互动。
1976年的《出租车司机》里,罗伯特·德尼罗饰演的主人公特拉维斯因为战后失落、加上开出租车目睹了各种罪恶太过压抑,靠喝可口可乐减压。
不,不,我什么也不想。您给我来一大杯不加冰块儿的可口可乐,一大包奶油苞米花……。
他一成不变的生活习惯,是人物强力朴素价值观的投射。
后来铤而走险,一部分原因就是饮食规律被破坏(可口可乐卖完了)。
话说到这,相信聪明的你已经看出,Sir刚刚植入了一个广告。
作为历史悠久的品牌,可口可乐与银幕牵手已有82年。
从1933年第一次亮相《金刚》。
可口可乐至今已在超过100部好莱坞大片中出镜——堪称出镜率最高的龙套。
在这些电影中,可口可乐怎么跟电影发生关系,都是动过脑子的。
保证情节流畅的前提下,留下品牌印象,避免了实物植入的生硬感,还能跟电影风格完美契合,这,才是植入广告的最高境界。
这个夏天,可口可乐将再一次与电影亲密接触。
你可以在可口可乐瓶上看到各种经典对白。
可能是这句:
这句:
这句:
这句:
或者这句:
当然,希望能出现Sir最喜欢的这句:
哦不对,是这句:
嗯,只要肯努力,屎也可美丽。
好了,今天的广告就到这。
Sir已经赚够了买药的钱。
这就滚…………
毒舌电影搜索ID:dsmovie或长按下图指纹一键关注
微信最大原创电影公号。不求公正,可能主观,但绝不撒谎,只提供趣味,实用,独一无二的资讯观点。
求调戏、谈合作,添加Sir个人QQ 1503839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