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完了C系列引擎后,就是目前本田依然还在服役的J系列引擎了。J系列引擎是目前本田的主力V6引擎,也是排气量最大的动力系统。引擎的布局形式从C系列的90°夹角回归到较为常见的60°夹角布局,运转平静度较C系列有了明显提高。相信开过MDX或者ZDX的车友都会有所感觉,它们的发动机比早年的Legend之类的V6要宁静、车体承接的震动也没有那么高。
J系列引擎由本田的美国团队负责设计、并主要在俄亥俄州和阿拉巴马州的本田发动机工厂生产,其与C系列最大的设计思路分别是使用短冲程、短连杆等设计降低引擎的全高,以方便安装在引擎舱内不同,它追求的平顺性表现,毕竟时代变了,加上SUV盛行、以大为美的作俑下,引擎高度可以通过外观设计补救;配气系统采用SOHC四气门布局,并拥有了大部分C系列引擎不具备的“低配型”或者说“省油型”VTEC系统,类似VTEC-E的低转时会有一个进气阀门是关闭的,部分型号甚至还加入了智能停缸系统VCM(Variable Cylinder Management),即可以在不同工况下使用6-4-3缸的模式,以达到省油的目的,但为了提高“缺缸”后的宁静度,拥有VCM的引擎均天生拥有主动降噪系统。J系列引擎共有2.5L、3.0L、3.2L、3.5L及3.7L五个排气量版本,缸径有三种尺寸,分别为86mm、89mm和90mm;冲程则为四种,71.6mm、86mm、93mm和96mm;缸体和缸盖均为压力铸造铝合金工艺制成,引擎重量从110公斤至160公斤不等。燃油管理系统则为PGM-Fi。
图:1999年使用在Acura TL上的J32A1引擎,缸径为89mm、冲程为86mm,峰值马力225匹、294牛米扭力。后续的改型有J32A2/A3/A4,最大马力也调升至258匹。
图:J25A是排气量最小的J系列引擎,拥有SOHC VTEC系统,每缸四气门布局,排气量为2495cc,最大马力200匹,296牛米扭力,使用在第三代Inspire上。
其他 J系列的装车范围就不一一细数了,只要记住1998年后推出的新车型,无论美版或者是其他的地方的出品,只要是V6的,基本都是J系列的,而比较复杂的是3.5L的系列,因为从1998年开始使用的J35也在不断改进中,从最早的J35A1/3/4/6/7/8/9,到2008年J35Z。到2012年开始加入“地球梦”技术而成的J35Y2/4/5/6等,新技术的加入、尤其是缸内直喷技术后,J35Y引擎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了10%,动力提增了5%,也算是一次重大飞跃,而首先搭载的车型则是Acura的RLX。而排气量最大的J37A,因为使用大量铝合金制品,包括从铸铁缸套改成铝合金缸套后,整体重量比J35还要轻,主要使用在MDX、RL、TL、ZDX等车型上。J系列引擎目前依然是本田的主力六缸机器,包括TL(UA8)、美规奥德赛(RL5)、MDX(YD2)等都有搭载。
图:这台是J系列排气量最大的J37A引擎,目前仍在MDX、TL(UA9)这类车型上使用,排气量3664cc,同样是SOHC VTEC系统,最大马力309匹、370牛米扭力。
最后要提一个较为另类的J系列引擎变种,本田找来F1的引擎合作商告士禾夫(Cosworth)合作开发,并加入之前较为成熟的阿特金森引擎技术后,便为代号NC1的NSX专门制作了这么一台名为JNC1的专用型号。JNC1虽然带着个J,但其V6夹角已经修改为75°,并且加入了两颗涡轮增压器,摆放方式也从横置于车头变成了纵置于后轴线之前,引擎的最大马力为507匹+48匹H2型交流同步电动机为车辆提供主要动力来源,前轮左右各装一个37匹的H3交流同步电机辅助,成为本田特有的SPORT HYBRID SH-AWD系统。全车共有72个锂电池为这三个电机供电。这台的综合最大马力为581匹,最大扭力为65.9公斤米,是目前本田在民用引擎领域动力性能最强的一个型号。
图:这就是第二代NSX(NC1)上的那台JNC1专用引擎,其V型夹角已经变成75°,与60°夹角的完全不同。
大致上聊完了除直列四缸外的本田绝大部分民用汽车引擎,当然了,本田也有V8引擎,只是V8的HIR系列、LM-AR6和LM-AR7等都主要供应给赛车使用,这里就不展开说了,毕竟这些离人民群众太远。下集开始,我们将介绍本田最为主力的直列四缸引擎系列,敬请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