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改了300辆复古机车潇洒骑士。
搞机车是一身油一身汗,为了节约时间,他们吃住都在乡下的工坊里,每天他都还要坚持晚上学习4个小时的机车知识。
这件作品是上世纪80年代的五十铃底盘和福特6.0发动机构成的,张志皓今年准备将它做成美国禁酒令时代的一件复古作品。
库房里堆了二三十台旧机车,这些都是他的创作元素。
在机车的发动机盖上雕花。
马达轰鸣、车轮飞转、紧随而来的肾上腺素狂飙,全世界的男人对机车的欲望,似乎都有着一种原始冲动。从小喜欢画画的张志皓,以高分考入四川大学美术系,并以第一名的身份保送研究生。然而,连他自己也没料到,读研没多久就开始疯狂迷恋上摩托车,除了完成学业,在两年的时间里狂改超过300辆机车,如今机车已经成了他生活的全部。
在很多人看来,转型的张志皓几乎是放弃了自己的专业,为他惋惜。不过在张志皓的理解中,转型不等于放弃,“我做机车是为了向浪漫的英雄主义情怀致敬,机车只是我表达艺术的一种方式和载体,无论造型还是配色这些理论支持全部都来源于我的绘画经历。”
第一次见张志皓是4月17日,阴雨多日后的成都天空变得晴朗异常,见面的地点约在成都双流新兴镇的乡间。电话里张志皓说他现在工作、生活都在乡间,地方不太好找。由远而近的马达轰鸣声,一辆淡蓝色的本田复古摩托车从乡间的小路上奔驰而来,一身精干的夹克装,一头长发随风飘洒,眼前的他完全是名骑士。
穿过乡间小路,油菜田边就是他的工作室,落地玻璃幕墙、红酒杯、架子鼓、台球桌、雪白的背景墙还有一条随时摇尾巴的狗……
一辆外形超酷的机车被主人显眼的摆放在了台球桌旁,这是他引以为傲的作品——复古款竞速摩托。裸露流畅的车架、怀旧的牛皮小坐垫、发动机盖上精致的手工雕花,阳光下这辆机车熠熠生辉。
“这是一辆79年的日本川崎KZ400机车,以前在日本就被改造过多次,在北京又露天停放了多年,到我这里时除了发动机外基本都锈死了。”为了纪念一部电影《世上最快的印第安摩托》,张志皓为这辆车重新设计了车架、减震、座椅、油箱。
4年时间里这辆车被他改了7个样式。最疯狂的时候几乎每隔一两个月就要大倒腾一次,完全是按他自己对机车的理解,重新赋予它新的造型,新的风格。他说,“我做这台原创车就是想向我们80后、90后身上缺乏那种浪漫英雄主义情怀和机械工业文明致敬。摩托车只是我表达的方式,我想证明中国人也可以这样玩机械、玩机车。”机车在圈子里一亮相,立刻吸引了多位北京、杭州的资深机车收藏者,面对高额的酬金,张志皓再次说了不。
2010年还在川大读大三的张志皓开始迷上摩托车,在双楠旧车市场花800元买了台本田CG125骑回画室,一把扳手一把螺丝刀开始了他的机车改装之旅。毕竟是油画系的高手,经他的手一捣腾,旧机车造型、配色都让人眼前一亮。马达的轰鸣声让寝室里的男生都亢奋起来,纷纷买车求他帮忙设计改装。焊接、电路、机械构造、钣金,样样都很陌生,许多机车都是几十年历史的老家伙,配件根本买不到,全得靠自己维修。从那时起张志皓就给自己定下每晚花4个小时学习机械维修和机车改装知识,这个习惯一直坚持到现在。
父亲觉得读研究生的他是荒废了学业,但张志皓的坚持让远在外地的父亲不得不退步,甚至还当起他的助手,帮他收集采购二手机车。
玩了机车后,张志皓把目光又转向了拖拉机。今年他已经在新疆订购了一台老爷拖拉机,准备运回成都。“用我的审美来重新改造定义拖拉机,完全是为了对我父亲的致敬!”张志皓的爷爷是新中国第一批司机。他希望这台拖拉机成为送给父亲最好的情怀礼物,并呈现年轻人对精神的追求。
刘黎黎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谭曦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