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那种历史很有趣
我们常说中华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它内涵丰富的历史岁月里,我们经常能感受到历史文化中产生的余香。
伴随着时代的斗转星移,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很多历史典籍古物得到了保存下来。我们即使是拿到各项技术都突飞猛进的今天来看,仍然都会忍不住的赞叹,其技术工时上的奇妙突出。今天我们想为大家介绍我国著名的文物,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如果追根溯源的话,我们可以发现十二生肖兽首铜像最初归属于圆明园,主要的位置分布是在圆明园处的喷泉处,作为喷泉处的一些艺术化的点缀而存在。另外很值得一提的是,作为雕塑式样的艺术品,其包含的设计理念可能和中国的陶瓷古玩有着一些本质上的区别。十二生肖兽首铜像的设计者并非是纯正的中国人,而是富有浪漫生活情怀的意大利人。意大利人在应邀设计该铜像的时候,力图将西方雕塑美感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融合再加工,呈现出来了中国元素极强,艺术感爆棚的艺术精品。
我们在谈到一件艺术品时,欣赏美可能只是最基础的审美步骤,经过历史岁月的持续发酵下,艺术品的价值可能会用具体的货币价值表现出来,人们竞相抬价,于辗转中追随着艺术的脚步。令我们感到印象较为深刻的是,十二生肖兽首铜像曾经拍出了高达两亿的高昂市价。仔细分析目前的十二生肖兽首铜像的现状,令人遗憾的是至今为止仍然有四个铜像处于一个下落不明的状态里,剩下的八个铜像则分别存放于国内外的知名博物馆之中,对于此种现状,我们难免不感到唏嘘,试图回顾历史,寻找一些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分离流落的重要的线索。
为大多数朋友所熟知的,可能就是当年轰轰烈烈的侵略战争,中国近代那段难以抹去的屈辱历史,痕迹明显到似乎已经达到了一个赤裸残忍的阶段。带着美好设计寓意的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带着独属于中国的文化传统,带有着中国人抹不去的国家文化认同。英国率先在挑起侵略的大梁,鸦片大肆流入中国,毒害中国人的心灵和健康。林则徐的虎门硝烟让中英关系达到了一个峰值冰点,侵略战争的号角逐渐响起。在一场接着一场的烧杀与抢掠之中,外来者的气焰越来越嚣张,毁烧圆明园就是外来者恶劣的集中地体现。说得严重一些,我们可以说侵略者的一把大火烧光了清朝统治者的嚣张荣光,那个盲目自大的天朝上国,开始渐渐意识到了发展开放的重要意义。
其他国家的客观评论者也对英法火烧圆明园的行为,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此举将使中国与欧洲惕然震惊,其效远非万里之外之人所能想象者”
可能很多的朋友都会疑惑,这些铜像会什么会拍出高达两亿的天价,到底是有什么特殊的价值支撑着这样的价格的标签。单纯从艺术审美的角度上来说,十二生肖兽首铜像的制造时期,恰恰是清朝还算稳定安康的时期,制造业和手工业的水平虽然谈不上登峰造极,但是初具艺术性还是绰绰有余的。特别要提到的是,在很多艺术制造品上,大多都是官商分离的,朝廷会积极挑选水平技术高超的工匠,进入到宫廷艺术品专业制造的人员队伍之中。他们这一批人生产出来的东西,其精巧程度还是非常高的。十二生肖兽首铜像由多种重金属冶炼而成,其色泽颜色独佳,显示着中国深厚富有魅力的文化绝韵。英法毁烧圆明园之后,迅速就以强大压制力,逼迫恭亲王签订了又一丧权辱国的条约,即是《北京条约》,侵略者明目张胆的将魔爪伸向中国,举出一些条约中的条款我们就能清晰感受到,中国之后的发展道路举步艰难,亦如十二生肖兽首铜像的命运一样,在流离中居无定所。
“清政府承认《北京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以商埠,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允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对英法两国的赔款各增至八百万两白银。”
事件之后,大家尝试着忘却这一劫难,开始着手进行修复工作,但是很多东西都已不再是最初模样,就好比破镜难重圆是一样的道理。说这十二生肖兽首铜像珍贵,其实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该文物作为一个时代特殊节点的象征,本身就具有这相对的社会历史性。一想到现在分别在各处的十二生肖兽首铜像,我们就可以想到那段屈辱的历史,给人以深刻的警醒作用。后来伴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十二生肖兽首铜像中的一部分跨越大洋,一部分在奔波劳碌中破损丢失。当有一天时局稳定之后,相关文化管理部门想去寻找这些文物之时,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万幸有一大批爱国人士为此积极奔走,慷慨解囊又无条件捐献给国家。
将视线转向今天,当我们望到这些文物时,总是心生怅然,大抵在心里得出这样的一个启示,落后必然是需要被挨打的,只有无限发展并壮大,才能在这残酷的世间中处于一个不败的地位。很多知名的学者在评价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这件事情时,都从利弊两方面去辨证的分析,弊在这是一场不仁义的野蛮侵略,利在所幸是让中国上层统治阶级开始有了想要觉醒的念头。长期的固步自封会在一定程度上蒙蔽住大家的双眼,从而就使得国家处于一个止步不前的状态中。
十二生肖兽首铜像说简单点就是一套特别珍贵的文物。说复杂点,则是那个时代历史片段的见证和象征。它必定是兼具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的,市价高昂自然也是无所争议的。十二生肖兽首铜像的背后,还有这千千万万的珍稀文物,寻找与保护它们是责无旁贷的不变真理。
历史参考文献:
《日中有王字赋》
《圆明园》
《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
《中英联合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