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潮流时尚

【乌托邦是什么】哪里是我们的未来—五部反乌托邦著作推荐

正文作者:zhen

“乌托邦”的意思是“没有的地方”。

该词汇最早见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著作,通常指代一种完全平等的理想化的国家。而本文要介绍的,是几部所谓的“反乌托邦”小说——与“乌托邦”里面的结构不同,这几部书中出现的社会无一例外存在着极度的不平等——统治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鸿沟既宽且深,不可逾越。几部书中常常会表达出一种对未来政治与社会结构走向的担忧——而且不幸的是,曾经看起来触目惊心的桥段,有些正逐渐在今天的世界上变为现实。

1984

提到反乌托邦的文学作品,最具盛名的便要数美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1984》了。这部作品从“大洋国”居民温斯顿的视角为读者描绘了一个令人背脊发凉的高度集权社会。在那里,统治者通过修改历史、破坏家庭结构、限制爱情、推广新话、监视监听等措施,对国中居民实行独裁统治;政府对内树立人们对最高领袖的绝对崇拜,对外宣传与另外两个国家的仇恨。在这样的环境中,主人公温斯顿因为一些偶然的经历渐渐产生了对领袖的怀疑,并发展出了与另一位党员裘莉亚的爱情。因而,他受到政府一系列的“思想改造”,并最终成为了一名“思想纯洁的人”。

乔治奥威尔

对于这样一部题目已经成为一种符号的小说来说,我深感自己不需要在这里使用太多的篇幅进行介绍。作为一种政治寓言作品,书中为那个极权社会给出的设定可以说是意味深长。比如说,“大洋国”的政府由四个主要的部门组成,分别为和平部、友爱部、真理部和富裕部,而它们负责的内容分别对应战争与军备、镇压暴乱与拷打审问、宣传与篡改历史、生产与分配——这是何等的讽刺!当年在我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理所当然地认为主人公最后会以某种英雄主义的姿态战胜“老大哥”并破坏或离开这个体系——我至今能够想起当时我看到结尾时是如何得失落与困惑——到如今,再想起这结局,却能暗暗产生一种安慰,一种面对无可奈何事物时的自我安慰。毕竟,当个人面对制度的时候,又能改变什么呢?当时间流过1984年,奥威尔在书中的语言并没有尽数成真,但在“棱镜门”等一系列监控计划曝光后,我想如今地球上的每个人都无法否认,“老大哥在看着你!”

一九八四(译文经典·精装本)31.4元

动物农场

同样是乔治奥威尔的作品。薄薄百页左右的小册子,故事内容却不比《1984》逊色。这是一个屠龙勇士自己变成龙的故事,但又远远不止于此。因为不堪人类的压迫,庄园的动物们在猪的带领下赶走了人类,建立了动物们当家做主的“动物庄园”。庄园成立后,领头的猪“拿破仑”通过权力斗争赶走了另一位猪领导“雪球”并独取庄园的领导权。慢慢地,“动物庄园”由成立之初“所有动物一律平等”的乐园变成了“拿破仑”说一不二的“独裁”领地。“拿破仑”利用它的“权力机构”驱使着其它动物为它劳动,而任何提出异议的动物都会遭到毫不留情的清洗。更可怕的是,有一天动物们吃惊地发现,“拿破仑”居然和之前被它们赶走的人类坐到了一张酒桌上畅饮……

我是在念本科的时候接触到的这本书。记得当时在上海虹桥火车站等车,因为去得早了些,我就拿起这本书准备度过发车前这几个小时的时间。没想到,故事出乎意料得精彩,我一度不忍释卷,直接一口气读到结束,还差点误了火车。书中的故事借物言人,犀利影射了人类社会政治生态中的许多方面——面对外敌时动物们的同仇敌忾,摘取胜利果实时权利层的斗争,权利层个体对胜利果实的侵吞以及对同僚的排挤,独裁的产生过程,独裁需要的条件,对暴力机构和宣传手段的把握,下层动物的无知与麻木,以及权利层与外来势力的妥协与合流……借着动物世界的外壳,这本书虽然未能讨论非常深刻的题目,却能够将一个独裁制度的成形与发展以一种浅显易懂的方式讲述出来,这无疑非常适合初接触这一题材作品的读者。

《动物农场》插画

动物农场21.9元

美丽新世界

这又是一部反乌托邦小说中几乎不可逾越的经典,书中对未来集权世界的设定几乎为所有后续作品所模仿。故事发生在数百年后,届时世界上只有一个政权“世界国”,国中有文明区与野蛮区。在这个国家里,可以高度发达,物质极大丰富,但居民们没有个人生活——衣着、行为、工作都已被规定好,没有人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来行动。书中的情节从“野蛮人”约翰被带到文明社会展开。期初,约翰对文明世界的一切都怀着一种崇拜之情。但渐渐地,他发现这里的人刻板、虚伪,他追求自由的天性与这里程式化、套路化的生活格格不入。最终,因为对这个所谓的文明世界失望透顶,而他自己也不为人们所容,约翰只得以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阿道司赫胥黎

如前所述,这部书中对未来集权社会的设定简直就是教科书一般的。而且在书中,赫胥黎似乎提出了一个和马克思的理论相反的观点——在物质极大丰富、科技和生产力极度发达后,人类社会并没有走进一个“各尽其能”“按需分配”的绝对平等的共产主义阶段,而是成为了统治者通过消除思想差异来进行高效统治的独裁社会。我想对于读者来说,意识到这一观点上的不同便足矣,似乎没有必要非要去深究到底谁的观点是对的——或者我们在今天还没有能力去判断哪一个发展方向最终会成为现实。但是,《美丽新世界》毕竟为读者提供了一种非常极端情况,似乎比《1984》中的那个社会更加极端。它替我们发出一种担忧:当对自由意志压抑到极限的时候,我们这个社会会变得多么无情和可怕。

美丽新世界40.5元

娱乐至死

娱乐至死并不是一部小说,而应该算是一部论著。作者波兹曼意识到美国社会电视媒体的普及,发现越来越多的公共话语权都以娱乐的形式出现。他担心人们的理性判断终会被来势汹汹的娱乐节目所摧毁。在书中,作者深入剖析了以电视为代表的新媒体对个人认知和文化发展方向的影响。在《美丽新世界》中,赫胥黎担心的是社会舆论被过分禁锢;而在《娱乐至死》中,波兹曼担忧的是另一个极端的出现——如果对媒体上的内容毫无限制,娱乐的成分会占据统治地位,而人们的分析、思考、判断等能力会在这些娱乐节目的轰炸下不可避免得逐渐退化。

尼尔波兹曼

这本书之所以成为该题材下的经典著作,不仅仅因为它对当时的社会和媒体进行了深入而透彻的剖析,也因为其中提出的很多论点对于几十年后的今天的媒体仍然适用。书中有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论点:作者认为,从历史上看,人类所使用的媒体,随着其信息传递效率的提升,信息传递的形式也逐渐出现随意化、碎片化的趋势。拿通讯手段来说,在只能用信件传递消息的时候,人们会尽量把一封信组织得长而规整,希望其能包含更多的信息;电报出现后,信息传递速度跨越式提升,而电报的长度就可以相应地变短;再后来,电话出现了,人们随时可以和远方的联系人通话,绝大多数时候,打电话前也完全不需要多么完善地组织和准备通话的内容——这里我要说的是,在这本书出版十几年后,互联网尽管以一种技术革命的姿态出现了,但它的发展仍然符合波兹曼当年总结出的“碎片化”这一规律:从标准的新闻稿到博客到微博到点赞,人们所乐于使用的信息传递形式越发琐碎,也越发让人感叹波兹曼当年的剖析带有了一种预言式的远见与深意。

娱乐至死26.6元

华氏451度

华氏451度是纸张的燃点,这个题目揭示了书的内容。在一个思想自由被压制的世界里,消防员的工作不是灭火,而是焚烧——焚烧一切书籍。主人公蒙塔是一位已经工作十年的消防员,他从未怀疑过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一位与众不同的17岁女孩。女孩的出现让他开始注意这个世界先前不为他所知的一面——他开始偷偷收集一些本应为他所焚毁的图书。也正是由此,通过阅读,他对自己的工作产生了怀疑,并最终萌生了对整个社会发起挑战的念头……

雷布拉德伯里

这是科幻小说大师雷布拉德伯里的代表作品。虽然它更多地作为科幻经典为读者所提起,但书中故事的主题毫无疑问带有反乌托邦的色彩。对思想的禁锢,永远是反乌托邦社会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与其他几部书不同的是,《华氏451度》虽然设置了这样一个消防员负责焚毁书籍的看似荒谬的设定,但作者想要借此批判的事实似乎离实际的生活并不遥远。在《尾声》一章中,作者描述了当时的出版编辑们是如何选编读物的:他们去掉所有“不必要”的动词、名词和形容词,通过剥皮去骨,让一部部小说只剩下所谓的梗概,以此保证尽量多的小说能被选编进读物中——这何尝不是一种对书籍的摧毁?而且,人们在越来越快节奏的生活中,越发对那些著作的原文失去兴趣。人们慢慢地只愿接受那些“删繁就简”后的故事概要——而那些作品本来的面貌,好像再无法引起大家的注意——无形之中,我们每个人都成为了这部小说中毁书的消防员。

华氏451 40.5元


后记

在写作的过程中,我深感总结这样一份书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方面我还没有读过所有相关题材的作品(比如著名的“反乌托邦三部曲”中的《我们》,雷布拉德伯里的另一部代表作《火星编年史》),另一方面这个题目有点深奥,我也深感自己的能力无法完全理解所有作品中的含义。这里把几部书做一个介绍,只是希望能为之前没有接触过这一题材的读者提供一个阅读的思路。文中有论述有误之处,还希望有高手斧正。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