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潮流时尚

【人们吃鲍鱼主要是吃它的什么部位】细说鲍鱼之一:鲍鱼的由来及食用历史

1、鲍鱼的起源和食用历史。

鲍鱼在古代被称为鲭鱼,属于贝类海鲜,鲍鱼不是鱼。

鲍鱼,名字虽叫“鱼”,实际并不是鱼,在动物学分类上,它和贝类的蚝、海螺同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它是一种单贝壳的海产贝类,爬附在海藻丛生、岩礁遍布、潮流通畅、风浪大且洁净的浅海滩下生长。

鲍鱼性格娴静,从不侵犯邻里,靠自己柔韧齿舌取岩石上的红、褐藻类为食。在海洋生物“你死我活”的海洋生存竞争中,它也有一套自卫本领。它有与海底岩石混为一体的保护色,有掩蔽肉体的坚硬外壳,有快速爬行的逃敌能力和强而有力的吸附力保护自己。

鲍鱼身上背负着一个厚厚的石灰贝壳,此贝壳呈右旋螺形,似耳状。鲍鱼的足部特别肥厚,分为上下两部分,上足生有许多触角和小丘,用来感知外界;下足伸展时呈现椭圆形,腹面平,适宜附着和爬行,人们吃鲍鱼主要是吃它的足部肌肉。鲍鱼生长较为缓慢,2年期的鲍鱼长度只有6-7厘米左右手;壳长10厘米以上的鲍鱼大约要经过5-6年时间。每年夏秋季节,海水温度升高,海藻繁茂,鲍鱼鲜嫩肥美,向浅海作繁殖性移动,俗称“鲍鱼上床”。

民间渔谚说:“七月流霞鲍鱼肥,九月起风鲈鱼美”,此时是捕捉鲍鱼的黄金季节。

自古以来,鲍鱼就在中国菜肴占有“惟我独尊”的尊贵的位置。

西汉末年,新朝(公元9-23年)的开朝皇帝王莽,就很喜欢吃鲍鱼;而在三国时代(公元220-280年)的枭雄曹操,也是鲍鱼的热烈拥护者。

及至北宋(公元960-1126年),伟大的诗人苏东坡更在嗜吃鲍鱼这余,专门为这种美味食物写也了《鳆鱼行》一诗,盛赞鲍鱼之珍贵和佳妙。

此后,鲍鱼作为珍贵的名菜而出现在达官贵人的筵席之上。民国(公元1911-1949年)初年,北京著名的“谭家菜”,就有两道著名的菜式,“红烧鲍鱼”和“蚝油鲍鱼”,成为了现代鲍鱼的典范之作。直到现在,鲍鱼经常榜上有名,成为中国经典菜肴之一。

大家可以欣赏一下苏东坡写的关于鲍鱼的诗:

《鳆鱼行》

——苏东坡

渐台人散长弓射,初噉鳆鱼人未识。

西陵衰老繐帐空,肯向北河亲馈食。

两雄一律盗汉家,嗜好亦若肩相差。

(莽、操皆嗜鳆鱼)

食每对之先太息,不因噎呕缘疮痂。

中间霸据关梁隔,一枚何啻千金直。

百年南北鲑菜通,往往残余饱臧获。

东随海舶号倭螺,异方珍宝来更多。

磨沙沦渖成大胾,剖蚌作脯分余波。

君不闻蓬莱阁下驼棋岛,八月边风备胡獠。

舶船跋浪鼋鼍震,长鑱铲处崖谷倒。

膳夫善治荐华堂,坐令雕俎生辉光。

肉芝石耳不足数,醋芼鱼皮真倚墙。

中都贵人珍此味,糟浥油藏能远致。

割肥方厌万钱厨,决眦可醒千日醉。

三韩使者金鼎来,方奁馈送烦舆台。

辽东太守远自献,临淄掾吏谁为材。

吾生东归收一斛,苞苴未肯钻华屋。

分送羹材作眼明,却取细书防老读。

2、鲍鱼的营养功效

鲍鱼是名贵的“海珍品”之一,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被誉为海洋“软黄金”。鲍鱼是名贵的海洋食用贝类,被誉为“餐桌黄金,海珍之冠”,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

鲜品可食部分蛋白质24%、脂肪0.44%;干品含蛋白质40%、糖元33.7%、脂肪0.9%以及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一种对人体非常有利的高蛋白、低脂肪食物。鲍鱼因富含谷氨酸,味道非常鲜美。鲍鱼营养丰富,含蛋白质、脂肪、碘、钙、磷、维生素A等,有滋阴清热、养肝明目的功效,可治疗肝肾阴虚、骨蒸劳热及肝血虚等症。

鲍鱼壳入中药,称为“石决明”。壳内有耀眼光彩的珍珠层,具有滋阴补肾、平肝明目和降血压之功效, 治疗头晕目眩、血压异常和各种眼病的良药。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