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或者青春期的孩子,如果身体出现不明红点不痛不痒,免疫性血小板低下症会觉得奇怪。(大卫亚设)。
医师表示,此病症发生原因不明,从婴幼儿到青春期皆可能发生。血小板低下 易肠胃道出血
免疫性血小板低下症是因身体产生的抗体结合至血小板细胞膜上,导致带有抗体的血小板在脾脏被吞噬细胞吞噬,引发出血的表现。临床上患者会出现身上瘀青、出血斑点,也可能出现流鼻血、肠胃道出血、血尿等症状,甚至有脑出血之虞。
注射免疫球蛋白 缓解症状
经血易筛检发现,患者身上白血球数量约5000 /ul,较正常人130,000/ul数量明显少了许多,证实罹患免疫性血小板低下症,之后注射免疫球蛋白后已完全痊愈。事实上,免疫性血小板低下症在小儿血液肿瘤科门诊中是常见病灶,每个月均有1至2起个案发生,由于病程缓慢不明显,因此常被大家忽略。
白血球数量控制 避免低下
血小板是身体血液中三大血球之一,主要负责出血时止血作用,使致不会大量出血。一般而言,身体正常的血小板约有 140,000 /ul 至130,000/ul之间,但若低于100,000 /ul以下则称做血小板低下,通常皮肤会出红斑点警讯,面积虽不大,但症状严重缺失时,甚至会有皮下或是内出血现象。
要注意的是,这类患者若服用阿司匹林或是鱼油、银杏等食物时,就会抑制血小板增生,当血小板数量在 20,000/ul至40,000ul间 就会有出血的危险性,因此,血小板低下通常要避免摄食这类药品及食物外,还要看严重程度才能知道治疗的方向和目标。
病因复杂 筛检需对症治疗
基本上,免疫性血小板低下症因单纯是血小板的问题,诊断时必须先排除其它病因的可能性,若有贫血、发烧、脚酸、脚痛等非典型的表现,则有必要进一步接受骨髓检查,以排除白血病或是再生不良性贫血的可能性。史淑荣教授说,血小板低下也可能是全身性红斑性狼疮等自体免疫性疾病的先驱症状,即使八成的病人不治疗,也会于1年内自行痊愈,且治疗并不会影响病人的长期预后,但接受治疗后可迅速提升血小板的数目,减少因血小板太低所引发的出血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