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喉是成语。很多人都知道,那个比喻可以同生共死,共患难。
但许多人并不知道其出处。这个成语的创造人是大名鼎鼎的太史公司马迁,出处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由此可见,典故的主人翁是廉颇与蔺相如。
廉颇大家都知道,是战国的四大名将之一,非常善于城战,也就是守城和攻城。在长平之战中,廉颇采用固守不出的方法,令秦国束手无策。
最后还是秦国采用反间计,令赵国庙堂撤换掉了稳重的廉颇,让纸上谈兵的赵括成为了赵国的主将。可想而知,最终赵国以战败告终。
后来廉颇在为赵国的征战中也取得了一些不俗的成绩,更是曾担任过赵国的丞相,只不过被赵偃和郭开陷害,不得不出走他国。
而对于蔺相如,有的人熟悉,有的人则显得有些陌生。不过说到一个成语,想必大家都会想起来,那就是完璧归赵。
蔺相如原本是赵国宦者令缨贤的门客,受赵王派遣,带着稀世珍宝和氏璧从邯郸出使秦国,最终,他凭借着过人的勇气和智慧,使得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回到赵国,这便是完璧归赵。
这件事后,蔺相如得到赵王的赏识,被封为上卿,其爵位甚至比廉颇还高。
廉颇一生征战无数,对于此等只会玩弄嘴皮子之人,自然是看不上眼,对于蔺相如很是不服气,还准备要羞辱蔺相如一番。
蔺相如得知此事之后,并未与廉颇计较,反而是处处忍让,甚至还处处避免与廉颇见面,甚至连上朝也不去。
后来,功夫不负有心人,蔺相如终于被廉颇的门客给堵住了,蔺相如无奈,只好打道回府。对此,廉颇很是得意,处处宣扬。
蔺相如的门客知道后,纷纷不愿意再跟着这位窝囊的上卿了,提出要离开,此时蔺相如才说明了自己的想法,说他连秦王都不怕,还会惧怕廉颇么?只不过是因为现在有蔺相如和廉颇这一文一武守护着赵国,秦国才不敢侵犯。他不能因私怨而废公事。
这话传入了廉颇的耳中,廉颇不由觉得非常惭愧,于是脱掉上衣,背负荆条到蔺相如府上赔罪。于是二人不仅冰释前嫌,还成为了好友。
相信大家也看出来了,这个典故其实并非刎颈之交的典故,而是负荆请罪的故事。那这个故事与刎颈之交有什么关系呢?
这就是我前面说到的,刎颈之交这个成语是太史公司马迁有关,在史记中,司马迁描述完这个故事后,加了一句话,“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这才是刎颈之交的典故来源。一篇列传中竟然创造出了三个成语,司马迁之能何其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