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性动画《哪吒之魔童降世》结尾传出“姜子牙”的声音,显示出出国打造“封神宇宙”的野心,瞬间爆发了观众的情感。
鉴于前作以破50亿元的票房佳绩以及良好口碑,《姜子牙》顺理成章成为这个国庆档首部预售票房破亿元的国产片。截至记者发稿时,《姜子牙》票房已突破14亿元,但网络评分仅为7.0,比《哪吒之魔童降世》低了不少,而在网上衍生话题发酵热度上,更是远远不及当年“哪吒亲友团”的刷屏盛况。“夸不出口,骂不出声。”一位网友对《姜子牙》的评论很具代表性。这部以当代视角重启封神故事的作品,耗时四年,汇聚了上千名中国动画人的心血,在人物设计、视觉呈现上精美考究,让观众耳目一新;在故事的讲述上,与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异曲同工的“用自己的方式成为神”,却没能找到合适的情感向、生活化“落点”,貌似宏大的主题最终没能激发观众的内心共振。倒是正片结束后,一段哪吒全家出场给“姜叔叔”拜年的彩蛋成为了全场最佳,而这,也恰恰反映出接地气的生活化叙事对观众的吸引力。
《姜子牙》没能重现“哪吒”效应,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这部作品在提高国产动画美学标准的同时,也做了一项更有意义的探索——到底怎样的“故事新编”能走进当代观众的心灵。
虽是“封神宇宙”的第二部作品,《姜子牙》与《哪吒》其实几乎同时起步,制作周期长达四年。在《姜子牙》上映前,一份制作全阵容名单海报便验证了作品致敬匠心的情怀,让观众倍感期待。名单中列出了参与制作的动画人的名字,以及他们的入行时长。上千人的名单,从28年到1年不等的入行时长,展现出《姜子牙》的雄厚投入,也致敬了国漫的代际传承。极致的画面创作匠心,也正是《姜子牙》的最大优势。
《姜子牙》趋于中游的评分与口碑,与其故事的呈现有关。原本奉天命的姜子牙,因不认同“舍一人而救苍生”的理念,违抗师命,放弃封神,并说出了“用自己的方式成为神”这一豪迈宣言。这场个体意识崛起,“灵魂深处爆发的革命”带着浓重的理想主义色彩,涉及的命题十分宏大。只是,《姜子牙》的故事始终没能找到类似《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家庭叙事”切口,导致深刻有余,感动共鸣不足。
《姜子牙》起始于《封神演义》的结尾,封神大战后,姜子牙因在斩杀狐妖时动了恻隐之念,让其逃跑,故而被贬,遭世人唾弃。故事讲述的,正是姜子牙探寻真相,寻回自我的故事。姜子牙的师傅元始天尊被设定为反派,当年封神大战正是他与狐族暗中交易,想要通过削弱人、狐两方势力,达到一统三界的目的。这场阴谋让姜子牙完成了从“封神”到“推翻神”的转变。只是,这份坚守内心、替天行道的执念,内部情感推动机制较弱,让观众缺乏代入感。
有意思的是,在《姜子牙》故事结束后,一出“合家欢”彩蛋却被不少观众誉为最大亮点。片段中,姜子牙用亲手制作的精美年夜饭款待前来拜年的哪吒一家,岂料“熊孩子”哪吒餐桌礼仪零分,将整齐的摆盘弄得一团糟,这可急坏了有强迫症的姜子牙。用餐结束后,姜子牙回忆起哪吒嘴角没有擦干净的饭米粒久久不能入睡,竟还特地跑到哪吒家为他擦嘴……短片中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强迫症等人格化小细节,再度让观众找到了对照自身生活的乐趣——动画电影需要深刻的主题,更需要让观众得以揽镜自照的“心有戚戚焉”。 □据央视网
来源: 兰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