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我们带着8个月大的孩子回到了家乡——浙江市的5线城市。在和同辈、长辈交流的过程中知道了这些事。
大龄未婚女青年,我称之为A。a今年31岁,是家里的独女,父亲是公务员,母亲是家庭主妇。
重点大学毕业后,A受到父母的安排,通过省考进入家乡政府的强势部门,社会地位和收入都令人羡慕。
a很快在父母的帮助下买了自己的房子,而且长得很好,有一段时间很多人介绍她。
a可能心高气傲,更大的原因是小城市奉行“甲男和乙女”的结婚原则。因为a太优秀了,一旦不想“将就”,甲女的选择空间也小得多。
斗田被转移,大学毕业已经七八年了,30岁以上的A还没有对象,A的妈妈已经开始说没脸出门了。
幸运的是,A没有和父母住在一起,新房装修也一直推迟,没有完成。除非装修完成,否则她可以住在单位宿舍。这样,A就可以避免父母随时来访,从而减少自己的压力。
照片源:全景视觉
结婚一年半的一对夫妇叫我B夫妇。b夫妇是高中同年级另一个班的同学,当年不认识,但大学毕业后各自回老家村,一个在银行工作,一个在高中任教。
在选择空间不太大的前提下,两人在一次聚会上互相产生好感,几个月后拿到了结婚证。
但是年轻夫妇一直没有怀上孩子,一年不长,但矛盾越来越激化。男方父母要求女方检查,女方父母回答说检查的话双方会一起去。
检查结果显示,两者都没有问题,但问题更大。婆婆这时参选,各种民间催怀孕的土方、中药出现在家里,要求穿女装,女人非常生气。
根据别人的建议,女人要求丈夫和自己一起搬出去,原因是环境简单,能更好地准备怀孕。
但是这个建议遭到了公公的反对,当女人希望丈夫有理地努力的时候,丈夫低下了头。
经过几次折腾,女人发现丈夫从小生活在公公的“淫威”下,即使结婚后,他也没有成为真正的独立者。(莎士比亚)。
在这种情况下,女人的父母爱女儿,而且女人上班的地方离娘家更近,所以她大部分时间都住在娘家。
照片源:全景视觉
也有结婚后生了10个月大的孩子的夫妇,我叫C夫妇。c夫妇婚前恋爱的时间也只有几个月,用“闪婚”来形容也不为过。
结婚后儿子的出生给家庭带来了快乐,但育儿任务的分担也成为了更大矛盾的原因。婆婆指责儿媳只顾自己,不顾儿子,儿媳指责丈夫对自己不够关心,甚至家暴。
男子表明立场,在二线1的情况下,不要向母亲要妻子。目前,两人的关系几乎破裂,在外人的诉苦中,他们喜欢从婚前开始计算婚后的经济账目,这表明自己付出了巨大的金钱。(莎士比亚)。
在正式离婚之前,两人预计一定会在财产归属和儿子抚养权的争夺上花费巨大的费用。
照片源:全景视觉
在上面3
个家庭的概况,可以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与父母生活在同一空间,或相隔很近,或与父母同住。
他们现有的生活严重依赖父母,从工作到买房,再到相亲、结婚、育儿,父母也都希望或已经深度参与其中。
此外,还有一个或隐或显的共同点是,他们的生活都以家乡小城为舞台。可以说,他们在这个舞台上工作、生活、结婚、生子,也在这个舞台上相爱相杀、激化矛盾。
很多时候,这些矛盾与这个舞台是紧密相连的,若离开这个舞台,才可能消除这些矛盾。
遗憾的是,他们中所有的人,要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要么即使意识到,也已经丧失了跳出这个舞台的勇气。
A原本在杭州读大学,以她的能力,毕业后留在杭州并不成问题,只不过生活可能不像在父母身边那么优裕。
但在婚配问题上,如果是留在杭州这样的大城市,A因为足够普通,反倒更容易走入婚姻的殿堂。
B夫妇也曾在外地读书,他们的情况与A类似,毕业后就接受父母的安排回到家乡。只不过他们并没有A那么优秀,若毕业后留在外地,则婚配选择的空间更大。
但反过来,无论哪一方,假如留在了外地,离开父母的他们可能会更加独立。B妻子不会长期待在娘家,B丈夫则能逐步获得人格独立。
也许他们不会在一起,也许他们没有如今物质上的充裕,但他们可能会更加独立,也更加自由。
C夫妇也是本科毕业,与前者情况基本相同。他们的共同经历都是毕业后觉得在大城市太辛苦,最终禁不住父母的威逼利诱回到家乡小城。
在进入体制内后,他们的收入丰厚、地位较高。如今再让他们跳出来,去大城市找一份工作,在短期内生活状况一定会有一个断崖式下跌。因此,他们绝没有勇气那样做。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回到小城市的这些年轻人,一方面自己显得出类拔萃。
在大城市,普通本科生堪比大白菜,但在小城市,他们进入体制的概率却不算低,一次不行就考第二次,第二次不行就考第三次,总有一次可以成功。
另一方面,他们回到家乡之后,父母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无论是金钱、时间,还是人情关系,深耕多年的父母总有一定优势。
冷酷一点来说,很多大学毕业的子女选择回乡,是一场与父母的交易。
在这场交易中,子女获得了更优裕的物质供给;父母则获得了一种安全感,通过深度介入子女的生活,善于控制以及乐意被控制的这一辈人,获得了内心的一种确定感。若子女漂泊在外,他们照顾不到,也觉得心里不踏实。
但是,这场交易的负面代价却被家乡的主流观念遮蔽了。在本文所列的3个案例中,我们看到了这场交易与小城市这个舞台紧密相连的内生性问题。
即选择回归小城市,选择回到父母身边的子女,他们获得了物质上的充裕,但却失去了自主选择的空间和能力。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一旦毕业后没能独立,靠向父母,之后便会形成路径依赖。于是,通过工作、婚姻、生子、育儿呈现的家庭矛盾就会越来越多。
从此,他们获得了表面安逸的生活,却失去了内心自由的舞台。
作者:尼德罗,来源:《读者》杂志2017年19期,原标题《回到小地方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