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你周围有这样的人吗?
学习事业都不错,但一进入亲密关系就一团糟。
重点是,他们总是“破坏”自己的关系。
然后陷入其中,想改造自己或改造关系。
作者|苏菲
书篇|沉甸甸的
一个活泼自信的人恋爱后变得焦躁不安,每天琢磨对象说的话——
要自己修这个,全身都是缺点。
我的大学同学文晓是这样的。
她毕业于985高校,在朋友堆里很亲切可爱,同事之间也很可靠。
不久前,她坠入爱河。
她的对象经常给她“合适”的建议。例如,
据说她的工作没有上进心,所以要更加努力。
她说她对现实完全不感兴趣,只生活在现在,太封闭了。
她说穿着太朴素了,应该利用身材穿得开放一些。
一开始我感到沮丧和愤怒,但我改变了想法,认为他的经验和洞察可以帮助我提高自己。(莎士比亚)。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也无法忍受怀疑。为什么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是不是故意压制我?
但是对方总是立即否认:
你太敏感了,我说的都是事实。
我不能说吗?为了你,我说了你。
这个论调很熟悉吗?)。
一下子无法反驳,她是一个渴望“好的变化”的人,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开始同意了。
所以“我不够好”的双人游戏开始了。
想起离婚综艺《再见爱人》里的一对夫妇。
丈夫王秋雨也经常压迫妻子周亚庆。你不值得我肯定。
很多网友在弹幕上刷:姐姐快跑!
但是昼夜景在关系中度过了整整19年。
上节目的时候,还是不能这样问丈夫。我这样不值得鼓励吗?
在这两个例子中,女方都遇到了PUA这样的情绪控制。
也许你和我一样困惑,对他们感到愤慨。
为什么和这样的人纠缠,为什么不离开?嗯?嗯?
01
要理解这一点,首先要知道——
PUA的本质是什么?容易接触PUA的人有什么特点?
最近李松蔚老师也在《圆桌派》谈到了PUA。
他有一个重要发现:容易接触PUA的人往往会反直觉,无视负面情绪。
“权威告诉我们离开舒适区,所以不便是对的。所以面对批评,我们会说不要生气。要吸收里面可能对个人有益的建议。”
这是——,正好符合PUA的本质。
让你不舒服的同时,也能让你怀疑自己,做出符合对方标准的改变。是你。
面对PUA式情绪操纵,不容易受到PUA影响的人,
生气或:烦死了,和你没关系吗?
或者根本不在意:那是你的看法,我不这么认为。
容易接触PUA的人会下意识地无视感情,反省自己。有道理。我要改变自己。就是你。
心理学博士罗宾斯特恩在《煤气灯效应》中将这种关系定义为煤气灯操作。
操作员,我想一切都是对的。
被操纵者将对方理想化,让对方定义自己的是非标准。
从罗宾的角度来看:
这是二重唱。
如果你有“我一个人不够好”的想法和“需要对方的爱或肯定”的感觉,那么很容易操纵煤气灯。是你。
从根本上说,很容易暴露在PUA中。
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在情感上都是匮乏的。
他们近乎疯狂地寻求爱与认可,哪怕对方能给的只是畸形的爱,哪怕对方永远打压自己。
甚至幻想着通过努力来感化、改变对方,以此得到一段好的关系、一个肯定的回应。
02
越缺爱,就越容易被操控。
我那位同学,文晓,就是如此。
理智上,她十分清楚对方有多不合适自己——
对方常常自以为是地评判她;
自己的需求,一次次被忽视;
却不得不去满足对方的要求。
所以,她也多次企图离开男友。
可是,每当对方主动示好、拉近距离,她又会忍不住回到关系里。
一次,她终于告诉了我原因:
之所以回去,是因为有人陪,可以拥抱。这样,就好像,是被爱了。
那一瞬间,我很替她难过。
以前曾听她聊过自己的成长经历:
因为爸妈外出打工,从小便在各个寄养家庭之间流转。
很少接到爸妈的电话,生日也没有人记得。
生活中发生很糟糕的事情时,也不知道和谁说。
就好像自己被彻底遗忘,常常孤独得感觉要死了。
她这样形容那段日子:心灵像几近干涸的河流。
缺爱的人,往往极度渴望被爱而“饥不择食”。
所以,在遇到煤气灯操纵时,常常:
- 无法区分什么是爱,什么是伤害;
因为没看到过「健康的关系剧本」,没有体验过「好关系的持续滋养」。
即便对方粗鲁无礼地对待自己,也没有能力识别,更没有勇气制止对方或离开关系。
- 也尤为害怕孤独,渴望拥有关系。
所以,一旦对方联系自己,之前被伤害的经历、关系里未被解决的问题,全部抛之脑后。
此时此刻,只有“被爱”才真正重要。
《煤气灯效应》对此的描述十分精准:
我们极度渴望某段关系有好结果。
离开或疏远一段关系都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孤独感。
它似乎远比最糟糕的煤气灯操纵还要痛苦和可怕。于是我们把煤气灯操纵者理想化,而不去面对令人不悦和不满的现实。
爱的匮乏,让人宁愿待在糟糕的关系里。
03
容易被操纵的人,还有一个特点:太过缺乏认可。
但偏偏,总会被那个「习惯打压」的人吸引。
离婚综艺《再见爱人》里,丈夫王秋雨与妻子朱雅琼的关系就是如此。
一晚,参加节目的3组嘉宾围坐在一起聊天、玩游戏。
当着所有人的面,王秋雨对朱雅琼说:我很讨厌你唱歌。
面对否定,她直勾勾地盯着对方,委屈又愤怒。
散场后,朱雅琼找到王秋雨,绝望地冲他喊:
我就问你,你是不是真那么讨厌我唱歌?
老王有些不耐烦:
我说的话也是带有一种情绪,同时也是带有一种游戏的,那你怎么又那么认真呢。
节目里,类似这样“否定->寻求认可”的场景数不胜数。
朱雅琼好像陷入了一个死循环:
去向一个“错的人”寻求认可
⬇️
被否定和打压
⬇️
他越否定自己,她就越想被肯定。
心理学博士罗宾认为,特别容易被煤气灯操纵的人,都有朱雅琼身上这个特点:
无论多么坚强、聪明、能干,总是把操纵者理想化,并迫切需要获得他的认可。
没有这份认可,就没办法确认自己是“够好”的人。
为什么会这样?
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认为,这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获得过无条件的接纳。
如果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得到过足够的「无条件的欣赏和认可」,就能逐渐将它内化,长大后,不容易过于迫切、盲目地寻求外部认可。
相反,如果接受的是打压式教育:
你看看隔壁家的姐姐,考得多好;
不能骄傲,下次要努力做得更好;
……
我们就会总觉得,自己还不够好。
也忍不住总在向外界发问:我够好了吗?
但这样,就会一次次把定义自我价值的主动权交出。
遇到煤气灯操纵时,更是难以自拔,陷入自我怀疑的绝境。
04
缺爱、缺乏认可的人,童年多半是匮乏的。
在这样一种背景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容易形成这样一种信念:
不论对方做了什么,我都要无条件地爱对方。
说不定有一天,他就变了。
这种想法很可怕。
因为我们往往改变不了PUA者,还会令自己受到严重的伤害。
我那位同学文晓,在决定关系要不要继续时,也曾和我说:
我总在想,我是不是做得还不够。
如果内心更强大,更懂爱、更有智慧……是不是他就不会这样?
直到看了《煤气灯效应》后,我才终于理解她那时的心态,也不由得生出一份心疼。
童年时,如果世界是彻底失控的——
爸妈忙于生活,完全忽略我们;
爸妈冷若冰霜,常常打压、否定我们;
……
我们就会无意识地自责:肯定是我不好。
不仅如此,我们还会试图理解他们、改变自己,增强对生活的掌控感——
“他们那一代人,有自己的局限。”
“他们已经做到自己能做到的最好了。”
如果理解了爸妈,那我就不是被故意伤害的。
对煤气灯操纵者,我们往往也会采取同样的做法:
“他这么做,是因为原生家庭不幸福。”
我被伤害,只因为他也同样是可怜人。
甚至努力调整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期待他们能变成我们理想中的模样。
这时,我们就不再是纯粹的受害者。
相反,我们充满了改变现状的力量。
我们幻想,单凭自己,就能彻底扭转糟糕的关系。
但令人难过的是,这不过是一种强迫性重复:
我们试图重写历史,改变那些幼年时无法掌控的事情。
可最终,我们只会重复、深陷于熟悉的痛苦里。
因为,煤气灯操纵者会发现:
无论Ta多么打压你、侮辱你、无视你,你都不会离开。
于是,便一如既往地糟糕对你,甚至变本加厉。
我们越“无条件爱对方”,就越得不到对方的爱,甚至得不到尊重。
05
写到这里,我终于开始理解:
为什么一个人被困在PUA里时,需要花费巨大的努力才能摆脱。
因为情感匮乏,使得操纵者本身对他们有着强烈的吸引力。
那么,一个缺乏爱、缺乏认可的女孩子,具体如何做,才能摆脱这种恶性循环呢?
我想说,能够理解这种关系模式,已经是改变的第一步。
具体要怎么识别、改变呢?
认识到当你过度渴望被爱时,就会下意识美化关系,忽略关系里的糟糕;
当我们对自己认知、观念产生动摇时,记得要捕捉自己的直觉;
并及时和值得信任的家人、朋友、治疗师沟通,听听他们的看法。
要去靠近好的关系体验,学着区分什么是爱,什么是操纵——
回忆生命里那些“让你舒服”的关系体验;
观察影视作品里让你觉得美好的关系;
又或是在咨询室里体会被尊重、重视的感觉……
这时,我们会知道:
当一个人真正试图爱、尊重我们时,我们内心洋溢的温暖、感受的安定。
无论我做得好或不好,都不应该遭受粗鲁无礼的对待。
一个懂得爱人的人,会用让自己更舒服的方式,帮助我们成长。
逐渐地,我们就能生出力量和勇气,在被操纵的当下,告诉对方:
你这样说让我很不舒服,我要先离开。
去做到:不向那些“绝不可能认可你”的人寻求认可;
长期处于煤气灯操纵关系时,我们会感到脆弱、卑微、无能,仿佛自己是最糟糕的人。
但这并不符合现实,没有人真的一无是处。
所以,你可以尝试自己给予自己力量。
《煤气灯效应》里列出了一些可行的小技巧:
①列出你的优点。
②质疑自我批判或否定的想法,比如“我一无是处”或“我永远也不会开心”。
③做让你觉得自己很有能力的事。
④避开对你持有负面意见、消耗你精力的人。
⑤接触看得到你的优点并支持你的人。
⑥利用你的优点应对挑战。
重新感受到自我价值后,我们就会发现:
我本来就很好,根本不需要另一个人来决定自身的价值。
停止幻想仅靠自己,就能改善糟糕的关系。
关系的改变,需要双方共同努力,从来不是一个人单方面的努力能挽救的。
当我们保有幻想——
期待仅靠一个人的努力,就能改善糟糕的关系,以此获得对方给不出的爱……
那么你要警惕。
但这实际上是在回避童年时痛苦的内心感受——
因为不被爱、被打压,我们体会到的悲伤、委屈和恐惧。
可我们需要认识到,我们已经长大了,能够用小时候做不到的方式,照顾自己。
这时,我们找寻爱时,不是因为极度的匮乏,而是基于满心的向往。
所以,如果别人冒犯自己的边界,我们也能果断离开。
这样的态度,也会让我们更容易遇到好的人和关系。
写 在 最 后
爱与被爱,是我们永恒的需求。
有些人比较幸运,能拥有相对幸福的原生家庭;
但有些人的童年,却充满了匮乏与伤痛。
长大后,再花上大半辈子的时间,希望寻回幼时缺失的无条件的爱。
可令人难过的是,这种强迫性的找寻,很容易让我们重复体验过去的痛苦——陷入煤气灯操纵的关系中。
这样的结果,好像是上帝和我们开了个玩笑一般。
好在,我们仍然有机会,去理解和穿越这一困境。
如果你也陷于糟糕的关系里,记得:不要责备自己,也不必感到羞耻。
因为你已经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你只不过是想感受被爱而已。
但你也需要知道,你是可以离开的。
因为你值得被一个人好好爱、好好认可。
别忘了,幸福的自己,会在未来等待你勇敢的奔赴。
作者:苏小菲;责编:陈沉沉。本文原创首发公众号:武志红(ID:wzhxlx)。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