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潮流时尚

【女朋友说烦了是什么】人为什么闹,好端端为什么会产生心理冲突?-关小丽

(摘自《人性如此—人性心理学认知疗法》第二章人性心理学)

引言

要解决问题,首先要找到问题的根源。要解决心理冲突,首先要知道心理冲突是如何发生的。

首先要介绍郭艳峰老师的人性心理学理论,用这个理论框架分析心理冲突是怎么回事。

其次,后文重新解释了“进化延迟”概念,通过解构异化环境与青春期边界心理适应期本能的矛盾,说明青春期为什么特别困难,以及父母应该如何应对。

第一,人性

郭艳峰老师创立的人性心理学理论提出:

作为人类,本身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定性规定称为人性。(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动物名言)人性是人类三个基本属性的辩证统一体。三个基本属性是:

1、受精神属性和社会属性限制的生物学属性。

它展示了人作为有机体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新陈代谢)的过程。

2、以生物学属性为前提,以社会属性为内容的精神属性。

为了生存发展,对外部环境的探索反射表明,这是与外部世界交换信息的过程。

3、以生物学属性为基础的精神属性的表达社会属性。

那是个人对集体的依赖本能,表现为个人和集体问的利益交换(我是每个人,每个人都是为了我)。就是你。

二、人类心理学

人性心理学是从人性出发,从三种基本属性之间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

人性心理学并没有简单地将心理现象定义为“大脑的功能和客观现实的反映”,而是明确提出心理现象是人性的表现,是人类三个本质属性的具体表现。

人类心理学以人性的精神属性为中心,解释心理、大脑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根据他们之间的具体关系讨论心理本身的性质、特性和变化规律。

精神属性人的心理现象以生物属性为前提,以社会属性为内容,解释了众多心理因素,并根据其根源可分为生物构成部(也称为自然构成部)和社会构成部(也称为文化构成部)。

根据近20年发展起来的《进化心理学》,人类心理被定义为“对我们狩猎起作用——采集时代祖先进化过程的进化过程中产生的进化适应器”。这些基因规定的心理适应期属于心理生物学组成部分。这部分被精神分析学派的郑前辈解释为“集体无意识”。

从环境影响中产生的个人模仿和强化后天习得的社会化内容是心理的社会建设部分。行为主义流派深入探讨了这部分心理内容。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前辈提出的心理发展的文化史论开拓性地解释了上述理论,伪梨从起源上说,人的心理功能分为低级心理功能和高级心理功能两种形式。

低级心理功能是自然的发展结果,是宗溪发展的产物。

高级心理功能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是在人际关系活动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三、人类心理的心理冲突机制

人性心理学认为,心理发展变化的动力并非来自某种神秘,而只是天生人性的内在需求。这种内在需求来自人类的三种本能。

1、个人保存、种族延续的生存本能;

2.为了认识世界,要求从自然中获得生活所需的资料和适应环境的探索本能。

3、为了生存构成人类社会的依赖本能。

三种人性的必要性在心理上成为人的体验。这就是人的三个基本需要(生物学需要、精神需要、社会需要)。三种基本需求构成了人类心理种系进化和个人发育过程中的所有心理动力。满足三个要求会产生积极健康的情绪,否则会产生消极健康的情绪。

从各种性质和严重程度不同的心理冲突的内在原因来看,人性的某些属性有问题,或者各种属性之间的关系失去平衡。

人类心理学通过对人性三重属性的论述,发现生物属性受精神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制约,但他是精神属性的前提和社会属性的基础,是第一性。所以存续本能是人类最核心的动力本能。那是心理适应期,也就是通过偏好和欲望,宿主——就是你我双方的感情——适应期所指的适应问题越接近存续核心,动力强度就越大。

这个理论可以解释马斯洛前辈对需求层次划分的背后逻辑。

图马斯罗需求水平

生物结构的心理适应期非常霸道,如果其推动的欲望长期被压抑,就会发生心理冲突,并以生理和心理问题警告你,表现为心理障碍和躯体化症状。(莎士比亚,斯图尔特)。

这个原理是弗洛伊德前辈提出的压迫固化或变形的基本逻辑。

四、心理冲突的分类

心理冲突是多种多样和复杂的,根据人性心理学的框架,可以简化分类如下:

1.精神属性内心理因素之间的冲突,这种情况是郭老师说的某种属性出现了问题。比较典型的是生物建设的本能和社会建设的三观之间的冲突。如上所述,生物建设的心理应激是非常霸道的。如果其推进的欲望长期被压制,就会发生心理冲突,这种压迫大多数来自于自己的认知。

比如小明进入青春期,男性荷尔蒙分泌乱七八糟,脾气爆发。这就是基因激活小明的生存本能。

生物建构),推动他完成“基因之眼”的传递扩散目标,可小明打小被教育出来的是性耻观,拿泡妞当缺德耍流氓那么看(社会建构),于是他没个不闹心,恨死自己这身体了,急了自宫都有可能,实在没招儿去信个苦修派,有性冲动的时候就拿鞭子抽自己,最后容易变形到受虐狂,就像小电影里演的那种。

再比如之前文章介绍的案例--麦琪的学习压力,麦琪进入青春期后,适应器激活的是被尊重与关注的排序竞争本能(生物建构),而其脑袋里被学校老师种下的是学习成绩好才能被尊重,这一单一标准(社会建构),于是才紧张到躯体化。

大量抑郁来访者的问题是属于这种类型。

2,精神属性与生物属性间冲突;

这个好理解,比如我们对糖与脂肪的味觉偏好心理适应器,通过唤醒了愉悦情绪,令祖先在“狩猎-采集时代”能更多摄入高能食物,在当时极具适应性,可以说没这个适应器的,遇到食物匮乏,都被自然淘汰—饿死了,结果就是今天每个人都有这个本能,但今天糖和脂肪都不稀缺了,大伙都吃出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了,当然闹心。


3,精神属性与社会属性间冲突;

这个也好理解,我们还拿小明举例,换一种情况,小明没有性耻感,也想多找几个女朋友,但说话杠精,女孩都烦他(社会属性),快四十了还一直单着,于是不光小明闹心,连他爸都跟着闹心,杠精就是典型的精神属性中,社会建构的人际策略有问题。

再比如之前文章中提到的另一个小明,初中后看周围同学的自我成长与变化,觉得他们都违德,相处起来冲突不断,被孤立,也属于这种情况。

单纯的人际策略问题调整起来简单,难的还是社会建构的认知偏差调整与再构。

延展阅读:关于自由的哲学问题:

人人追求自由,如果说自由的最高境界是随心所欲、为所欲为的话,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就是满足适应器本能欲望的需要;

首先来说,适应器是祖先遗传而来,那就意味着我们的所欲和欲为都是祖先基因规定的,并不是个体的独立意志,这叫自由么?

其次,还有一部分的心理建构源自社会文化,用行为主义的解释,是模仿或强化而来,其本源就是社会化的输入,这算独立意识么?

正像二十世纪的德国思想家汉娜.阿伦特,在她的《人的境况》中所说:

“人类不可能获得自由,除非他知道自己是受制于自然性的,因为把自己从自然性中解放出来的努力,虽然不可能是完全成功的,但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他赢得了自由。”

建立在人有独立意识这一哲学命题基础之上的,就是号称“心理学第三势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第一势力”指行为主义心理学,“第二势力”指精神分析);

人本风靡上世纪60年代,该学派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基于此预设,体验并追随情感,自由而直接地表达,即是健康成长、自我实现的路径。

理解了前文的分析,再来看人本的预设,成立么?人本的功效,应该是针对精神属性内冲突,如果是降低社会建构的三观对适应器本能的压抑,则对化解来访心理冲突有帮助,如果搞反了,鼓励来访去追随偏差认知,恐怕效果适得其反。有过类似麦琪的来访,之前做人本,冲突反而加剧。

历史证明,人本推动的社会风潮不意外地走向了嬉皮士运动。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