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相亲,大家想吐槽的地方可能数不胜数。
明明已经是在乎自由恋爱的时代了,很多年轻人在爱情上没有自由。
虽然说社会在进步,但观念似乎仍然停留在过去。
1.
今天,一个女孩子为了抵制家里安排的相亲,把自己胖了10斤,看到家长染了讨厌的绿头发,想避免相亲。
她拒绝相亲的代价真的不小。也可以说是拼写。
但是看了以后,我觉得这姑娘的方法不一定可行。
因为首先,如果是家长,胖胖的女孩子会觉得可爱。第二,我是男人。我会觉得绿色的头发很潮湿,很有个性。
此外,这种方法一般连初一都躲不开,躲不开15,大多数相亲无效,但不会因此要求相亲。
我认为年轻人对相亲反感的原因主要是家里亲戚朋友介绍的人和预想的相差太远。(莎士比亚)。
我们公司有一个90后的漂亮妹妹,每个月都会拿出介绍和介绍她的相亲大象照片,然后吐给我们。
她父亲不知道是什么眼光,也不太胖,秃头,还是太老了。
妹妹说我不想相亲。我爸爸要介绍雨燕酒、彭于晏什么的,她跑了也迟到了。
2.
不久前新闻报道,一名38岁浙江大学毕业,澳大利亚双学历留学回来的女孩是年薪30万的姑娘,她父亲怕嫁不出去,所以去相亲了。
相亲的时候不敢说自己女儿双硕士学历,怕别人不敢挑。
记者采访了他,他说自己像个摊位。
然后评价了那个父亲,把女儿培养成了出色的仙女,但被评价为要去鸡毛般的生活,强迫她做人。(莎士比亚)。
为什么不呢,这姑娘很优秀很独立,她不结婚也能过得很好,那为什么一定要相亲呢。
不要相亲了,反正给女儿找个门户是对的,找条件不如自己女儿算什么?
我想他女儿知道后心里会不舒服。
虽然努力成为优秀的自己,但在爸爸眼里,这是婚姻市场的次品。
在这样的相亲环节,她的标签是
不是一个优秀的女人,而是一个嫁不出去的老姑娘。被一群文化程度有限的老头老太评头论足,他们要看你年纪还是不是和生孩子,学历太高会不会给儿子压力,长得好不好看。
我看过一句话这么形容相亲角:这是一个女性角色兜售生殖力,男性角色出售养家能力的地方。
3.
这种新闻其实早已屡见不鲜。
几年前那个在相亲角被大爷大妈称作“郊区房”的郭盈光,我们都还记得。
大爷大妈是这样说她的:
“这就来晚了。早3年,都排好长的队。”
“这么大,你这个情况麻烦了……”
“你看她读到硕士,没什么用。女孩子不要读太多书,读个大专、本科就蛮好的。嫁出去,嫁完生个小孩,也挺稳定的,多好。读了好多书,把自己都耽误了,现在很难配,相当难配!”
“在这里,男的就是银行卡,你有钱,你就可以买房子,所以女的就是房产。你看她,长得还行,又没结过婚,这个房型还可以。但是她年纪大了,所以她这个房子在郊区。”
其实说到这里,我们就会发现,相亲这件事为什么屡屡被年轻人诟病。
因为彼此的价值观完全不在一条水平线上,年轻人想找个灵魂伴侣,父母想找个孙子的妈。
他们不会尊重仰慕一个独立优秀的女性,只会给她善意的羞辱,用同情的眼光来看待她。
父母只是不知道,我们想要的婚姻和他们认为的婚姻,压根就不是一回事。
4.
爸爸妈妈们,您知道吗,要让年轻人愿意相亲,您们就要知道孩子们想要的是什么。
您觉得,这个人工作单位不错,公务员,收入稳定,看起来也比较淳朴老实,家里父母双职工有医保,这个可以介绍给我家孩子。
可是你家孩子更看重的是长得帅不帅,美不美,会不会很土,衣品好不好,有没有共同语言,和自己是不是一个世界的人。
你看,这就是分歧点,这样的分歧点就必然造成年轻人对相亲这件事的反感。
所以呢,相亲这件事不可怕,可怕的是胡乱配。
不考虑年轻人喜欢什么,想要什么,只按照家长自己的标准来找,我喜欢的你为什么不喜欢,这才是把相亲这件事名声搞很差的主要原因。
再从父母的角度来看,难道孩子过得好不好真的比结婚这件事本身重要吗?
难道你不曾为优秀的子女感到自豪吗?为什么到了相亲的时候,孩子的优秀却成了难以启齿的羞辱呢?
至于姑娘们倒大可不必在乎别人怎么看,那些嫌你年纪大,学历高,觉得女人没必要读那么多书的人,他们家的孩子也配不上你,就算这样的女人只是一套郊区房,他们也连郊区房都买不起。
- END -
作者:凯紫
看完的读者,记得给凯哥点个赞哦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