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立法院”时代力量“立委”林昌左继续拿着“台湾国”护照贴纸说。
而“立法院外交与国防委员会”已通过决议,同意为护照贴纸解套。考虑到“立法院”已是绿营的天下,此次解禁贴纸最终在“立法院”过审的可能性很大。然而,无论护照外观如何变化,内部资料页中的一些关键细节却仍表示台湾是中国的省份。不过,比关注贴纸等改变护照外观更值得警惕的是,一些“独派”政客通过影响民众常用的身份证件,使民众的心理认同产生潜移默化的变化。
护照外观的变化见证着一段历史变迁
护照,作为重要的身份证件,其外观变化见证着时代变迁。如今台湾当局签发的护照所承载的历史源自大陆,延伸至台湾,护照封面的变化也深深打上了政治变迁的印记。
1944年,仍在陪都重庆的国民政府颁布《护照条例》,对各式护照做出详细规定。然而,随着国民党政权败退台湾,《条例》仅能在台澎金马地区适用。长期以来,台当局签发的护照封面均使用“中华民国护照”字样。而对该“护照”,大陆的政策是“不承认其为合法旅行证件”。在80年代两岸开放交流后,所有台籍公民均须持有大陆签发的《台湾居民往来大陆通行证》方可进入大陆地区。
20世纪80年代台当局签发的“护照”封面
2000年,陈水扁领导的民进党上台,一系列“去中国化”的政策也将矛头指向了护照封面。
2002年1月13日,陈水扁在出席纪念“台独”组织“台湾人公共事务协会”(FAPA)成立20周年会议时宣布,他已批准在现行护照封面上加注英文的“自台湾发行(ISSUED IN TAIWAN)”字样。同日,台湾“外交部”对外公开发表改名“护照”样本。
台当局称,在“护照”上加注“台湾”字样,是为了让外国的边检机构更好地辨别“中华人民共和国”(英文简写为PRC)与“中华民国”(英文简写为ROC),以方便台湾居民外出。
陈水扁当局“护照”加注到底为谁谋方便?(2002年1月16日)[截图自中国驻匈牙利大使馆网站]
对于民进党当局的“解释”,一些台湾政治家认为,由于“中华民国”这一“国号”仍带有浓厚的中国意味,民进党当局一直欲除之而后快。然而,由于各种政治现实的压力,民进党当局当时还不敢贸然更改“国号”,只能通过证件加注等方式,刻意向外界凸显其“台独”诉求。
民进党执政后已加注“台湾”字样的非电子护照
2008年后签发的电子护照,沿用加注“台湾”字样
护照贴纸背后的“台独”逻辑
翻看历史,护照贴纸亦不是去年才出现的。2012年12月,民进党以中国大陆新版电子护照内纳入日月潭的图片而推出所谓“台湾版护照贴纸”,呼吁民众将其贴在护照背面,通过标示台湾与中日等周边国家相对位置,避免外界把台湾和中国弄混了。
2012年12月,民进党推出贴在护照背面的所谓“台湾版护照贴纸”
此后,还有所谓“台湾护照”的护照套等产品,分发给一些民众。而近两年的“台湾国”护照贴纸比民进党更进一步,直接贴在了护照封面。
相较于民进党通过法律对护照加注变更外观的做法,一些“独派”用“台湾国”护照贴纸亦或“贴纸建国”的做法近乎“自我安慰和自我催眠”,不仅令台湾边检部门哭笑不得,一些国家和地区边检部门亦表示无法理解,轻者要求持照人撕掉贴纸,重则拒绝入境并遣返回台。
而在护照贴纸背后,不难看出的是一些绿营团体特别是“极独”势力的鼓动,通过凸显两岸的不同强化所谓“台湾意识”,割裂两岸的纽带。然而无论是封面还是背面的改动,都无法改变护照内页中,一些信息体现的本质。
护照内页国家(地区)国际代码明定——台湾是中国的省
翻开护照,最重要的便是资料页,其中一些看似平常的代码却暗藏玄机。
在台“外交部”签发的“护照”资料页中,上方代码(Code)和下方“可机读识别码的护照机读区”中的代码均为TWN。中国大陆和港澳特区签发的护照资料页中,国家码(Country code)/签发国代码(Code of Issuing State)则统一为CHN,下方“可机读识别码的护照机读区”的代码亦是CHN。
中国大陆、港澳和台湾护照资料页
看似两个并无联系的代码,实则都遵循国际标准组织(International Standard Organization, ISO)定义的中国地理区码的ISO 3166-2条款。其中CHN代码归属于ISO 3166-2的子集“ISO 3166-2:CN”,TWN代码则归属于ISO 3166-2的子集“ISO 3166-2:TW”。
在对代码TWN的定义中,ISO相关条款明定为“台湾(中国的省份)”(Taiwan, Province of China),在“独立”一栏中定为“否”(NO)。而在对CHN代码的定义中,相关条款明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独立”一栏中定为“是”(YES)。
国际标准组织(ISO)对TWN和CHN的认定
针对这一条款,民进党陈水扁执政时曾强烈批评其“矮化主权”,并向瑞士日内瓦法院起诉国际标准组织(ISO),要求其不得使用“中国台湾省”。而意外成为“被告”的国际标准组织则回应称,“该条款自1974年启用以来,遵从了联合国大会在1972年10月25日通过的‘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组织中合法权利并驱逐蒋介石代表’的2758号决议所带来的对中国地位的认定。
最终,瑞士联邦法院以台湾方面提起所谓“民事诉讼”具有政治目的和“法院对此无管辖权”而采取不受理的决定。
2007年7月,台当局在瑞士起诉ISO组织,法院以“诉讼带有政治目的及法院对此无管辖权”拒绝了台当局(截图自台北驻欧盟兼驻比利时代表处)
至今,两岸的护照资料页中的代码依然延用这一国际公认条款。无论台湾护照如何变更,代表其归属地的代码TWN依然采用的是“台湾(中国的省份)”(Taiwan, Province of China)和“非独立”(Non Independent)的国际定义。
护照外观变化折射台湾年轻世代认同的错位
笔者曾在大陆地方省市台办和台湾相关机构共同举办两岸青少年交流活动,并担任指导老师。近期台湾护照贴纸事件令我回想起当时交流过程中的一些情景。
这些十几岁到二十岁的青年人,接受完整教育的时期正是民进党“去中国化”政策大行其道之时,课堂上有关中国的教学不断弱化,导致的结果便是年轻世代人对大陆的概念和对中国的认同感明显弱化,远不如那些在大陆出生、1949年跟随国民党政权到台湾的父辈和祖辈。以至他们父辈和祖辈所认同的“中国大陆+台湾=中国”的概念,已然在一些年轻人心中变成了“中国=大陆,台湾就是台湾”的错位理解。
护照,一本小小的旅行证件,承载的是历史文化,折射的是心理认同。两岸很近,但民众间特别是年轻世代的交流仍需下大力气去做,让两岸的青年更好地去理解彼此,毕竟我们年轻世代没有那么多因当年那场内战而留下的历史包袱。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