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潮流时尚

【结婚证上的花卉是什么花】“520” 昆明情侣扎堆登记结婚

5月20日上午9点,在五华区政务服务中心门口,等待领取结婚证的新人队伍排了几百米长的队。

都市时报 记者孟祝斌摄

一对新人专门穿着民族服装来拍结婚照。都市时报 记者文若愚/摄

如果不被打扰,在五华区政务服务中心工作的孙亚君完成一对结婚申请者信息的录入,只需要2分钟。在这个过程里,打印机会完成4次吞吐动作,打印出1张9元的发票,2本结婚证,1张《结婚登记审查处理表》。她的右手食指将按下40多次鼠标左键,双手将在键盘上飞快地录入新人们的名字、户籍、身份证号、结婚证号等信息。

但是,在昨天——2015年5月20日,孙亚君频繁地被打扰。有人跑来问:“照相室在哪里?”有人拿着缺东少西的材料问:“还需要什么?”更有着急的新人们围在她的柜台前问:“给到我们了?”“我们的什么时候能弄好?”……

“520”,谐音“我爱你”。每年的这一天,都是众多准新人结婚的好日子;今年此日,昆明5个主城区共有1162对新人登记结婚。这忙碌的一天,成为镌刻在他们记忆中的永恒一日。

排队

为了应对“520”这天,结婚登记窗口早就提前做了准备,增派了人手,开放预约通道,审核材料……

清晨6点,黄玉明猛地从床上起身下地,快速穿好工作服,洗漱完毕,下楼买了两个热包子捏在手里,一路小跑着往盘龙区民政局奔去。

今年是黄玉明到盘龙区民政局工作的第三年,作为民政局婚姻登记科的科长,她和同事们在几天前就开始为“520”做准备——签名、打横标、盖红章,准备好600多套结婚证;开放预约通道,审核材料,完成75对新人的预约……登记科增开4个窗口,增派5名工作人员;政务服务科增派数名保安、服务员。

单从手续上说,结婚也不是一件可以草率完成的事。民政工作人员要登记双方的户口本、身份证、声明书,或是离婚证,法院判决书;要核实户口是否有一方在本区辖区,是否达到婚龄,材料是否填全、填错……每份材料有四五页,工作人员要审核,审核,再审核。

3个小时后,黄玉明买的两个热包子还原封不动摆在她办公室的桌子上,只是热气早已散尽。而外面,新人们热腾腾的“结婚潮”还在一波波涌来。

早上8点30分,五华区政务服务中心开门迎客。

为了顺利办妥结婚证,排在第一位的罗先生和刘女士赶了个大早,凌晨4点半就到了政务服务中心门口。头一天,二人已经在这里做完了婚检等程序。填完资料,领到证,宣誓完毕,整个过程顺利完成,不过20分钟。此时,他们身后还排着长长的队伍。

来登记的新人太多,信息录入系统也时不时地罢工,影响着孙亚君和她的同事们。一个窗口,一位男性工作人员正对着电话里的人喊:“今天崴死我了,发票进也进不去,打也打不出!”一个小时里,他的电脑已经两次读不出数据了。“几个区都在忙着打结婚证,所以速度很慢。”

在复印柜台,10分钟内,柜员接待了14位办证者。她先后11次询问对方:“你是要办结婚证吧?”这段时间里,复印机共闪过39次白光——这意味着,复印机每15秒就得工作一次。

在婚检室、照相室、宣誓室集中的小厅,随时都有超过50人在里面。厅外,还排着50米的长队。保安不时安慰焦急的新人:“不要着急,慢慢来,会报号呢!”

西山区政务服务中心的新人队伍中,突然,一名女士气冲冲地离开队伍,从审查领表的大厅门口往外走,边走边对身旁的男士说:“那我还要退9块钱!”众人纷纷侧目,男士伸手拉住她,“算了吧。”但她执意找工作人员,要回了那9块钱。

站在过道里,她掏出手机拨了个号,自顾自对着电话那头抱怨:“排了一早上的队,说是我们的户口不在这里,办不了结婚证!”

队伍里,还有人不为登记结婚而来。一位姓李的女士是来换结婚证的。“我跟老公结婚好多年了,最近办房产证,才发现结婚证上的身份证号写错了。”李女士也在抱怨,早上来到西山区政务服务中心,“连车位都找不到”,一打听,才知道遇上了“520”这个扎堆结婚的日子。

西山区民政局婚姻登记科科长王丽萍发现,“520”早上前来的新人,远比预期的人数多。其实,登记窗口早就提前做了准备,增派了人手;预约过的30对新人,证件已提早打印出来,审证的程序也挪到了大厅外面……

上午10点50分,一对刚领到结婚证的新人欣喜地走到大厅外,站在大理石柱子下,手持结婚证,开始自拍,四五次后,终于满意地点点头,携手离去。他们的身后,五月的蓝花楹正在盛开。

凌晨4点就来排队的一对新人,成为昨天五华区政务服务中心第一对拿到结婚证的新人。

合影

在照相室门口,一个排了7小时的队终于领到结婚证的女孩感慨:“结婚根本不是9块钱就能搞定的事。”

“挺胸。”

“头再低一点,眼镜抬高一点。”

“眼睛莫闭着,笑一点。哎,很好!”

闪光灯一闪,男方的半身像在相机上定格。

“好了,女方来。”

说话的人,是67岁的杨沐金,他在西山区民政局婚姻登记科照相室工作。照相室正中央,他正襟危坐,眼角的皱纹里藏着笑意。他为新人拍了十几年的结婚照,这是件严肃又幸福的事情。他拉开抽屉,抓一把奶糖递过来,“给你,沾点喜气。”这是来拍照的新人送给他的。

拍完男女双方的个人照,杨沐金吩咐一对新人坐到一起。杨沐金的女儿站在一侧,等新人坐下后,仔细打量红布前端坐的两人,她发现女方比男方矮不少,又走到他们面前,拿了个白色垫子,叮嘱女方坐在上面,让二人互相依偎着,抬手将两人的脸庞轻轻贴近,调整到适合的角度。完成这个仪式后,她迅速退回原来的位置。

拍下合照,杨沐金将一对新人的照片编号、保存。拍完照的新人来到他的身边看照片,他会笑呵呵地说一句:“照得很好的。”于是,新人高兴地把55元钱递给他。另一边,他的另一个女儿在冲印照片。新人完成审查、婚前体检后,会回到照相室领取照片,再到婚姻登记科登记,领取结婚证。

杨沐金一家都是照相师,他在马街开了一间照相馆。2002年,他开始在西山区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经营照相室,见证了无数对新人的幸福时刻。他还是两个女儿的师傅,拍照、冲印照片、处理琐事,什么都教。每天早上8点,父女三人就来到照相室,为一天的喜庆作准备;而“520”比较特殊,三个人之前还特意分了工。

在照相室门口,一个排了7小时的队终于领到结婚证的女孩感慨:“结婚根本不是9块钱就能搞定的事。”在她身后不远处的墙上,婚姻登记流程图最下方有一句话:“祝福天下有情人,相亲相爱幸福永,同德同心幸福长”。

结婚证照了,要不要赶紧在朋友圈里晒一晒?在盘龙区登记结婚,坐在照相室门口等叫号的鲁娟和她的准新郎王明正小声地讨论着这个问题。

“我没这习惯啊。”王明拉过鲁娟的右手,看着她。

“那跟我结婚你激动吗?”鲁娟歪过头,继续发问。

“还行吧。”王明神秘地笑起来,两眼眯成了一条线。

同在盘龙区登记的苏雪梅着一身薄荷绿连衣裙,在燥热拥挤的大厅里,像一株清爽的绿色植物。她拿着几张表格缓缓从人群里挪出来,与站在角落里的苏发瑞交谈。

27岁的苏发瑞也是一身绿色——他身着笔挺的军服,脚边靠着一个军用行李包。他与比自己小2岁的苏雪梅同在滇源镇,二人青梅竹马,却是“异地恋”。她在安宁昆钢公司上班,他在西藏拉萨当陆军通信兵。这次,苏发瑞请了70天的婚假,挑在“520”这个日子来领结婚证。

“我知道当军嫂难,但我不怕。那天我去接他,他的脸颊、脖子全都晒得发红,红得发黑。他长期待在西藏,吃了很多苦,以后我要好好照顾他。”苏雪梅说着,眼眶红了。苏发瑞翻过手来,在苏雪梅手心里捏了一下。

“我不在她身边,工作又忙,很多事不能帮她处理,她觉得一个人委屈,就发火,我们就吵。”苏发瑞抿了一下嘴,面带愧疚,“觉得很对不起她。我打算明年转业,回来陪她。”

“哪有!我们算吵得少的了。”苏雪梅赶紧转移了话题:“今天拍结婚证的照片,他非要穿军装,不跟我穿情侣装。”她捋了捋马尾,笑盈盈地看着苏发瑞。“我们明天拍婚纱照。本来今天就要拍,但是来不及了,只能今晚试了明天再拍。”

“结婚不容易。”苏发瑞朝苏雪梅笑。

等待领证时,也不忘甜蜜一下。

誓言

站在国徽、国旗下,对彼此许下一个诺言,是一件庄严的事情。

相比热闹的照相室、办证厅、婚检厅,五华区政务服务中心的宣誓室内气氛庄重,红色背景墙上挂着红色国徽、立着红色国旗,墙前摆放着注明“2015年5月20日”字样的讲台。新人们就站在这方讲台前,对彼此许下“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共同肩负起婚姻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上孝父母、下教子女、互敬互爱,遵纪守法。从今以后,无论贫穷与富有、健康与疾病、我们都将患难与共、风雨同舟、共度未来人生”的诺言。

工作人员时不时出现宣誓室门口,在新人队伍里穿梭,发问:“你们都要等着宣誓吗?”当得到“是呢”的回答时,她含笑点头,走回宣誓室,样子颇为欣慰。

谭福瑢很看重这个宣誓。在进入宣誓室前,她看到一对新人没宣誓就离开,于是对自己的伴侣王晨强调:“我一定要宣誓。没有宣誓太草率了。”

在她看来,在两个人的合影上盖下一个章,只是法律上承认他们的夫妻关系,“缺了精神上的东西”。她觉得,站在国徽、国旗下,对彼此许下一个诺言,是一件庄严的事情。那些平日里几乎不会跟对方讲的话,会成为双方守护的信仰。

早上7点20分,王阳和高幻就排进了盘龙区新人领证的队伍,一个小时不到就办完了手续。二人念完宣誓词,拿着结婚证,准备离开。他们挤在人群里,翻看着宣誓时让其他人帮忙拍的照片。王阳个子高,便弯下身子同高幻一起看。

“我们在中石油上班,单位上认识的,现在的岗位在中缅油气管道。我们户口在盘龙区,所以回来结婚。领完证,还要赶中午12点的飞机回缅甸,继续上班。”王阳边说着,边抬腕看手表。

“我们在缅甸办了酒席,是请婚假回国的。”高幻说,“520”是婚假的最后一天,其实本来没有计划在这个日子领证,好日子算是碰上的。“说起来很惊喜,超激动!”高幻不停地翻看着刚领到的结婚证。

“快走吧,不然赶不上飞机!”王阳一把牵起高幻的手,二人加快步子,消失在拥挤的大厅里。

在满是年轻人的新人长龙里,孙阿姨特别显眼。站在她旁边的,是她的儿子林洲和媳妇叶红,两个年轻人穿着印着大嘴猴的情侣衫。老人家心疼年轻人工作累,怕他们起不来,便特地起了个大早,清晨6点多就赶到五华区政务服务中心,帮儿子和媳妇先排着队。

儿子和媳妇是早上8点钟到的。叶红很喜欢自己的婆婆,“很豁达”。而孙阿姨也对媳妇很满意:“特别懂事。”

叶红的申请结婚登记声明书上,注明的婚姻状况是“离婚”。遇见林洲之前,1984年出生的她已经离异两年,对婚姻不再抱有期待。

2014年中秋节,经朋友介绍,叶红和林洲相识。“他对我很热情,但是我有点退缩。”林洲的家庭、工作、人品、相貌都很好,但叶红觉得“不是我自己条件不好,而是我不敢相信,像我这种情况,还能遇到他。”

叶红的这次结婚,令她的朋友感到有些意外,“她在前一段婚姻里受过伤,所以不抱有期望了,也曾经偏激地表达对婚姻的不信任”。但是,她知道,遇见林洲并与他结婚,是在对的时间,遇到了对的人。“不强求,也不必抗拒。”

新人队伍中,王琳和马白是明显的一对儿——二人都穿着印有大白的情侣衫。只是相比大白,马白显得黑了一点,但是在王琳看来,马白和大白都一样:“大白给人感觉暖暖的,他也是。”

领了证,王琳突然想起来,还没给家里人打电话。掏出手机,她的第一个电话打给了妈妈。之后,她又打了一个:“爸爸,我们刚刚领了证,都弄好了。”电话里,她的父亲或许给予了祝福,王琳回了好几个“谢谢”。过了半分钟,她将电话伸到马白面前:“爸爸要跟你说说话。”

电话里的父亲也许同样祝福了自己的女婿,随后又嘱托了几句,马白连连回答:“是的,我一定会......是的,我知道。”

挂了电话,马白告诉王琳:“你爸爸说,要我送你一块表,意思是表里如一;还让我包一个1314的红包给你。”

昨天,50对恋人在呈贡花卉产业园花花世界1号展馆参加了“心心相印送爱心”、“热吻大赛”等活动,现场充满浪漫气息。都市时报 首席记者张玉杰/摄

吉日

今年的“520”,昆明共有1162对新人登记结婚。这个数字只比去年的1247对略少。

上午11点,新人潮终于有了退潮的迹象。在西山区政务服务中心一楼,婚姻登记科门外的长队逐渐缩减。

复印室里, 25岁的陈宇燊将户口簿、身份证复印件递给一对新人,一屁股坐下。“哎呀……”他轻叹一声,脸上露出轻松的神情。“终于可以歇一下了。”

又一拨人走进来,队伍再次排起。陈宇燊没在椅背上靠多久,又起身,微笑着接过新人递过来的证件。“办结婚证?新办还是补办?体检了吗?”他一边问,一边打开复印机的上盖,听到回答“新办”,他按下打印份数“2”。

复印机隆隆作响之后,陈宇燊将复印件递给新人。接过下一对手中的材料,再次重复相同的动作。从早晨到中午,复印机里的纸张,已经消耗了四五百张,他重复过刚才的动作100次以上。在复印店工作一年多,他熟悉办各个类型证件所需的复印材料及张数。新办结婚证需要复印证件2份,补办则只需复印1份。

往常,他的上班时间都是“朝九晚五”,但遇上情人节、七夕,或是“520”之类的“吉日”,他的工作时间便要延长。陈宇燊曾听同事说,2013年1月4日那天,来领结婚证的人多得排到了政务中心大门外。

在盘龙区,黄玉明一天里审核的新人材料超过了1000页,还得保证准确无误。她平时下午5点下班,而“520”这天,包括她在内,所有婚姻登记窗口的工作人员,都得一直等到全部办完,才能收工。

今年的“520”,昆明共有1162对新人登记结婚,其中五华区289对,盘龙区306对,西山区242对,官渡区252对,呈贡区73对。这个数字只比去年略少——据统计,2013年5月20日,昆明主城登记的新人有近900对;2014年5月20日,有1247对新人办理了结婚登记。

值得一提的是,1162对新人中,还有3对涉台、涉外婚姻,包括1对台湾籍夫妇、1对加拿大籍夫妇和1对越南籍夫妇。

成婚的喜悦,并不只有领证的那一刻。中午12点半,在东风广场,用玫瑰精心装扮的地铁载着50对恋人,缓缓启动,一路南下,驶向“花都”呈贡斗南。花花世界中,恋人们彼此告白,热烈相吻。

中午的气温同样热烈。在西山区政务服务中心,排队的新人们拿着号暂时离开,去吃午饭。两个穿着橙色T恤的男生拎着三袋盒饭,快步送到婚前体检中心办公室内。紧接着,门关上了。复印室的门也关上了。只有照相室的门依然开着,陆续有人进去拍照。

西山区政府附近的秀苑路上,几对新人在找复印店。而更多的新人在附近的餐馆打尖,等待下午领证。

在一家山东饺子店,三对互不相识的新人,见对方都提着办证材料,索性凑成了一桌。他们操着带北方口音的普通话,随意地聊着。

“哎,你们随了多少彩礼钱?”

“我不知道他家给了我家多少。按我们的风俗,有的六万六,有的八万八。”其中一个女孩答。

“酒店订了吗?”又有人问。

“我们早就订了,半年以后。在西坝路。”

六个人就这么聊着,吃完了热腾腾的饺子和绿豆粥,AA制结账后,他们又商量,“时间还早,再去哪里打发一下?”

“打麻将?”有人提议。这引起了一阵哄笑。

三对新人走出店门,盘子里的饺子一个没剩。又一对新人走进来,点了一份饺子。

象征团圆和美、生活幸福的饺子吃完,他们红红火火的日子,即将登场。(文中部分受访者为化名)

(都市时报记者 孟俊 何惠子 施颖 林霞 苏端阳 付静萍 毛亚南 )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