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朝盐
原载于《北京青年报》,本公众号获得了转载许可
“黑脸张飞”是从哪里来的?
“身长八英尺,豹头环眼,年号老虎胡子,巨大的雷声,潜力如奔跑的马。
”《三国演义》中对于张飞的一段经典描绘流传广泛。这显然是个莽汉形象,由此生发出的联想,许多人喝了孟婆汤也不会忘。但通俗文艺的描写,安能当真?
最早出现张飞有胡须且不同于常人胡须的记载,并非正史,乃隋唐民间流行的一种文艺形式,叫水上木偶戏。
张飞的木偶形象是一撮撮横在脸上的胡须,以至于孩子们看到了感觉滑稽。李商隐用诗歌生动地记录了这一情景:“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
宋元两代,平话已然火爆,民间艺人根据自己对英雄的审美及英雄自身的性格特点,对张飞进行了一次比较大的“整容”,其莽汉形象大致定型。
如元代《三国志平话》这样描绘张飞:“却说有一人,姓张名飞,字翼德,乃燕邦涿郡范阳人也,生得豹头环眼,燕颔虎须,身长九尺余,声若巨钟。”
《三国演义》把原属于张飞的“身长九尺余”,改为“身长八尺”,而把“身长九尺”给了关羽,但“豹头环眼,燕颔虎须”这8个字却保留了下来,成为张飞黑莽形象的基本特征。
可见,罗贯中的依据,综合自民间传说和平话,意在突出对张飞的勇猛、鲁莽、耿直与豪放等性格元素的民间审美,并不靠谱。
有人依元代杂剧为据,说在《单战吕布》、《三出小沛》等元杂剧里面,张飞的扮演者都是大眼方脸。尽管他是黑脸,但黑脸在戏曲舞台上主要表示正义,犹如红脸表示忠臣、白脸表示奸臣一样,不是说张飞真有一张黑脸。
所以,卸下妆的“张飞”,是个大眼方脸、长相不俗的美男子,于是当时人们把美男子的脸型比作“张飞脸”。
还有一种说法,说张飞善书法、懂绘画,“平生的嗜好,是画美人”,依据是今四川渠县东北的摩崖石刻疑是张飞手迹,以及清代《历代画征录》所记:“张飞,涿州人,善画美人。”
由此推论出张飞乃文武双全、有着良好艺术审美之人,这种人怎么会是黑脸?
有人进一步指出,张飞的两个女儿先后做了后主刘禅的皇后。封建时代如果不是绝顶的美人,是当不上皇后娘娘的。假若张飞长得“豹头环眼”,恐怕他女儿的娇容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张飞很可能是大众脸
《三国志》中只字不提张飞长啥样。
给张飞作传记时,吃饭喝酒交朋友、打架斗殴娶老婆的事儿全写了,就是不给张飞加个“大头照”。似乎在暗示我们:张飞的相貌一般般啦,不好看,也不难看,没啥可写的,所以就没写。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见过张飞吗?真人肯定没见过。根据年谱来看,张飞死于公元221年,12年后,陈寿才出生。但陈寿对张飞的相貌应该不会陌生。他的老师谯周,可能见过张飞真容,会给予他直观的描述。
218年,在谯周的老家四川西充一带,张飞作为巴西太守,曾跟曹魏名将张郃大战50余日,此时谯周约17岁,或能目睹。
时间再往前推几年,214年,张飞率军进成都与刘备会合,谯周是年恰好寄宿在成都的舅父家里。对于这等大事,小孩子焉能不出来瞧个热闹?就算不能靠得太近,远远地看个大概,或者可能。
另外,陈寿的就职经历,使他可能有机会看过张飞的画像。张飞有没有画像呢?当然会有,汉初即有为帝王功臣后妃作画传世的制度,张飞在蜀汉小朝廷里的崇高地位,决定了他必然会有画像。
陈寿在蜀汉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绝对位于权力中心,焉能见不到张飞的画像?
如果张飞的相貌属于有特点的那种,无论是好看还是难看,他不会不记,除非是属于中间的。由此,张飞可能就是一个大众脸,放在千万人之中也无人关注的那种。
看历史微信公众号:EYEON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