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吏三别分别是什么原文,三吏三别分别是什么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菲菲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三吏三别即《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是杜甫的作品,深刻写出了民间疾苦及在乱世之中身世飘荡的孤独,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的巨大不幸和困苦,表达了作者对倍受战祸摧残的老百姓的同情。
2、扩展资料:《石壕吏》作者:杜甫暮投石壕村, 有吏夜捉人。
3、老翁逾墙走, 老妇出门看。
4、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 三男邺城戍。
5、一男附书至, 二男新战死。
6、存者且偷生, 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 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 出入无完裙。
7、老妪力虽衰, 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 犹得备晨炊。
8、夜久语声绝, 如闻泣幽咽。
9、天明登前途, 独与老翁别。
10、白话译文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强征兵。
11、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应付。
12、差役喊叫得是那样凶狠,老妇人啼哭得是那样悲伤。
13、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参加邺城之战。
14、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
15、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小孙子。
16、因为有小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连一件完好的衣裳都没有。
17、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
18、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19、”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
20、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21、创作背景公元758年,为平息安(安禄山)史(史思明)之乱,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率兵20万围攻安庆绪(安禄山的儿子)所占的邺郡(河南安阳),胜利在望。
22、但在第二年春天,由于史思明派援军,并对唐军补给线施压,加之唐军内部矛盾重重,观军容宣慰处置使鱼朝恩不听诸将建议,直意与叛军决战,期初两军陷入苦战,均损失惨重,后郭子仪领兵而,正欲布列战阵,忽而天色巨变,飞沙走石,敌我难辨,两军皆惊,各奔溃,然唐军之混乱远甚于叛军,甚至于在归途中抢掠百姓。
23、郭子仪等退守河阳(河南孟州市),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
24、杜甫这时刚好从洛阳回华州,途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根据目睹的现实,写了一组诗,《石壕吏》是其中的一首。
25、石壕,也叫石壕镇,河南三门峡东南。
26、吏,小官,这里指差役。
27、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春,已经四十八岁的杜甫,由左拾遗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28、他离开洛阳,历经新安、石壕、潼关,夜宿晓行,风尘仆仆,赶往华州任所。
29、所经之处,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这引起诗人感情上的强烈震动。
30、当时唐王朝集中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率步骑二十万,号称六十万,将安庆绪围在邺城。
31、由于肃宗皇帝猜疑,任用阉宦,致使指挥不统一,处处掣肘,被史思明援兵肆意牵制,最终在交战中因惊惧而全军溃败,为百姓造成一场更大的灾祸。
32、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以西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
33、这时,杜甫正由新安县继续西行,投宿石壕村,遇到吏卒深夜捉人,于是就其所见所闻,写成这篇不朽的诗作。
34、参考资料:三吏三别-百度百科。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