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亲趣事
在我国北方,正月里顶重要的事是走亲访友,俗称“走亲”。千百年来,人们传统观念里早已形成了共识——亲戚不走,就断了来往;断了来往,就会失去根源,忘记了所来,这对于长期生活在农耕背景下的人来说,是很痛苦的,也是不可以接受的。关于“走亲”,人们还约定俗成地编排顺序——“先看丈人再看舅,姑父姨父排在后”。舅舅、姑父、姨夫,传统观念上是至亲,是必须要走的;而且得先走。
正月里,走亲戚,除了正常的联络感情,闲话家常外,还传递着不同的信息,其意义丰富而深远。当然,这么多年来,走亲过程中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近日有闲,采撷几个,姑且一笑。
一偷酒壶
一到正月,人们就忙着走亲;但总有情况特殊的时候;特别是年轻人,都有更为重要的事情要忙;难免会有所疏忽。多年前,写了一篇短文——《我的大姑》。大姑远嫁他乡,却乡情特重,每年春节过后,都要择定日期,大包小裹,老老小小,仪式感很强地回老家探亲。后来,年龄渐大,加之身体又差,出不了远门;就开始督促儿女们来。
有一年,老人家发了大火。有一年,春节刚过,几个表兄弟忙着其它事情,还没有要回老家探望的意思。大姑催了几次,表哥们都应付着“好”“好”,就是没见行动。
一天早上,大姑很早就拄着拐杖来到大表哥家,进门就训斥道:“丟人现眼的,你怎么把你娘舅家的酒壶偷来了?”大表兄一怔,很委屈地说:“娘,您别生气,俺啥时候偷了俺舅家的酒壶了,俺都好长时间没有去了。”大姑更加气恼,扬起拐杖就打,嘴里嚷嚷着:“打的就是你好长时间没去了,连过年,都不想着去看你舅。”表兄恍然大悟,连忙表态,马上召集表兄妹,第二天就回老家探望,这样,大姑才消了气。大家听了哈哈大笑。
二、岳父大人安康
上世纪50年代,我们村一个人年近40了,但一直找不上个媳妇。他的家庭虽说不上富裕,但日子也还过得去;男子本人条件也可以,有模样有个子;加之,父母二人忠厚本分为人也好。按理说,到了年纪,说个媳妇应不是个难事。后来,人们琢磨出问题还是出在男子自己身上。
那个年代,虽然刚刚解放不久,但随着人民政权的建立,各种新风气新文明迅猛地涌入,村里迅速广泛地形成了新风尚。而男子曾读过近十年的私塾,读得据说还不错,并曾幻想着,有机会考出点名堂。后来,虽说恢复科举的迹象越来越渺茫,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意识却深入骨髓。
人们先是好好劝他,放下书本,拿起锄头,他却颇为不悦,雄辩滔滔;后来,见劝不了他,就有闲人讽刺挖苦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识时务。说得多了,他又没有足以为证的情形来辩驳,只好摆出一副懒得搭理的样子,摇摇头,之乎者也一番。久而久之,他的穷酸,就成了村人眼里的笑柄。你说,谁家愿意把闺女嫁给他。
俗话说,“风水轮流转”,也许是时来运转,在他四十岁的时候,终于说上了个媳妇。娶上了媳妇是好事儿,可来年年初二,上门走亲却让他作了难。初次登门,一见岳父母,该怎样称呼呢?这可是大事儿!
媳妇劝他,别人怎么说,咱就怎么说,无非是“爹妈,过年好,身体好”类的。他摇摇头,很不以为然地说:“太俗了,太俗了!再说,也显不出我的身份。”妻子一听,就很烦,说:“那好,就看看你的本事吧,别出洋相就行!”平日里,他总拿本书装样子,对里外的活儿,不管不顾,妻子本来就有意见,所以对他也没有好气儿。
走亲那一天,很快就到了。因为是新女婿初次登门,岳父一家也格外重视,带着亲戚、家人,早早地就站在家门口迎接,旁边还站着一些看新女婿的邻居。
来到门前,这人一看岳父搞得这么隆重,于是越发兴奋 ,觉着终于可以露一小脸了。只见他抢前一步,深施一礼,然后直起身子 两手一抱,朗声说道:“岳父大人安康!安康!小婿这厢有礼了!”——很标准的一套戏词。众人先是一怔,继而哄堂大笑,因为在那个年月,这些话语,早已没有人讲了;再说,左右都是一些常年种地的庄户人家,谁受得了这个。
在他被众人笑得发懵之际,老岳父憋红着脸,扭头就进了家门。
您看看,正月里走亲戚,讲话得体,礼节合宜,是不是很重要啊!
三、我来了
同样是正月里走亲戚,有个小伙子还得了个响亮的名号——“我来了”。别想岔了,这人可与旧时章回小说里的人物“我来也”,绝对的风马牛。这个故事,是我不久前听来的。在此声明一下,是要对原出处以示尊重。
有一次聊天,几个趣味相投的朋友,相互讲起了曾经的故事。座中一个朋友说,他原来生活的村子坐落群山里。那时候,走亲戚串门子,很不容易。他们村有一个人还因为每年年初二都要走岳父家,还得了个外号,叫“我来了”。
如今经济发展了,交通极其便利,信息极其畅通,人们享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红利;而在40年前,相比而言,那可是天壤之别。现在那些出生在70年代以前的人都有过相同的经历,说来,一言难尽;但有一个段子很生活——“交通基本靠走,联系基本靠吼,治安基本靠狗”,说的就是那个年代的事儿。现在的年轻人可能觉得难以想象,而在那些过来人那里,却是如此的真实。
朋友出生在一个小山村。山村,春天山花烂漫,夏日浓荫蔽日,秋天果实累累,冬日白雪皑皑;四季成歌,四季如画。可有一点,山村四周群山环抱,交通极其不便,“山高路险”,“山路十八弯”,随你怎么说吧!但感觉表达得总是不够;而当你蹒跚在山路上,身体又累又乏的时候,才对“望山跑死马”一句话,感受最深。
书归正传,当年那个小伙子虽处深山,却很有福,他找到了一个漂亮姑娘;而姑娘也是虽处僻野,却是空谷幽兰,竟别有一番风致。小伙子与姑娘自从相识后,从说媒,到定亲,到成婚,再到 开枝散叶,他几乎年年多次去岳父母家探亲。
朋友讲得不具体,但很清楚的是,小伙子每次在太阳爬上山岭时,他也爬上了自己这边的山顶,然后就看见了对面山半腰的姑娘家,然后他就是开始高喊——“我来了,我来了,我来了”……
声音在山顶上,山谷中,随松风竹风,飘啊,荡啊,悠悠地,呼呼地,就飘到了姑娘的家门口、菜园里、柿子树下……于是,姑娘的家人、玩伴儿、街坊四邻就开始了忙活。米啊,面啊,鸡啊,蛋啊,花生啊,山楂啊……一一准备好。
可是,当小伙子到的时候,往往都过了饭点了。街坊邻居亲戚朋友高兴埋怨的同时,就给小伙子起了外号——“我来了”。
朋友,你说小伙子辛苦吗,姑娘心酸吗?我却知道,在小伙子与姑娘心里啊,更多的应该是感动,幸福和甜蜜呢!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