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奇古城,匈牙利西南部的“艺术之城”。
早期基督教遗迹、古老的教堂,12使徒塑像以及厚重的历史
像沉稳的底座支撑并护卫着这座城市
星罗棋布的校园,使静谧的小城在灵动的朝气中复活;
数以万记的情人锁,让这片神秘之域富有别样的浪漫。
那几天放假,她说:要不要去佩奇?
佩奇不是小猪佩奇,是匈牙利西南部的一座古城,被称为匈牙利“艺术之城”,匈牙利语叫Pécs,德语叫Fünfkirchen,是“五座教堂”的意思。大约因为是匈牙利第五大城市,佩奇又被称为“第五城”。
但去佩奇路途遥远,几乎要穿越整个匈牙利,我有些犹豫。
“佩奇有什么?”
“有几个朋友”。
我顿时来了兴趣。泰戈尔说过:我只往有朋友的地方去,“在哪里找到了朋友,我就在哪里重生”。
对一个追求精神生活的人来说,阅读、发现、沟通、陪伴、旅游,都是非常重要的生活方式。而能够帮助你实现“重生”的,除了重要的经历,就是精彩的阅读、人生的领悟和朋友的交流。
如果一个城市,一个乡村,有朋友或亲人,这个地方就会让你牵挂,充满期望,并在你的计划中活跃起来。
如果这个世界没有眼神的交流、语言的沟通、心灵的共鸣,那将会多么无趣!就像一群动物,漠然行走在荒野——甚至连动物都会用眼神交流、用爪子亲昵、用大声嚎叫或低声呢喃,用相互蹭一蹭来表达感情,让你觉得在这个星球并不孤单。
欧洲的黄昏,雾霭沉沉,更需要远行的陪伴、宁静的阅读、遥远的牵挂、热情与共鸣。
记得10年前到芬兰,入关前的一幅画,让我很震撼,瞬间感觉到了北欧冬天的那种孤独。画中一个人,独立行走于森林中的一片茫茫雪地,整幅画都是雪原,只在画的两旁有隐隐约约的森林,一串孤独的脚印延伸到雪原中间,远处的人影茕茕独立,用一个背影给所有准备入关的人,以一种洁净但无比孤寂的视觉冲击。
虽然赫胥黎说,“越有独创精神的人越喜欢孤独”,但巴尔扎克却告诉我们,“在各种孤独中间,人最怕精神上的孤独”,雨果也认为,“孤独可以使人能干,也可以使人笨拙”。
我喜欢和朋友们交流,哪怕一起坐坐、一起喝酒、一起发现,一起惊喜,一起阅读,一起交流,一起漫步,一起共鸣,一起到陌生的地方四处走走。仿佛所有这一切,都能够在佩奇找到。
佩奇古城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当时罗马人在此建城,取名绍比纳。在历史的长河中,佩奇逐渐拥有了华丽的博物馆和保存相对完好的土耳其遗迹。
塞切尼广场拜占庭式的圆顶教堂。曾被改为清真寺,后又恢复为教堂。
佩奇以音乐、歌剧和芭蕾而闻名,有许许多多的新旧艺术景点,被称为匈牙利的艺术之城。
佩奇既传统又现代,既有一种宁静的气息,又充满青春的活力。古老的建筑像厚重的底座,让这座城市充满历史的沉稳;星罗棋布的校园气息,又使这座城市富有灵动的朝气。
宁静的小巷,斑驳的院墙
匈牙利国家旅游局推荐的“万圣节”第一站,就是佩奇。这里曾经有匈牙利最大的清真寺,也有罗马帝国晚期、基督教早期的墓葬群;佩奇曾经容纳了犹太教、天主教、基督教、东正教和伊斯兰教等宗教文化,但主要还是以天主教和基督教为主。
这座城市历史上曾饱经战乱,因此深知和平与包容的意义,由于这座城市在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收容巴尔干难民中所作的贡献,曾经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和平奖”。
佩奇的火车站很奇特,虽然也有一个象征性的入口,但那只是一种形式。一座古典的建筑里,有一个通往月台的大厅。然而,在建筑的两旁,你可以自由出入这座城市。
我们抵达佩奇的时候,天色已晚。两位朋友在月台上接到我们,顿时倍感亲切,让秋雨后的黄昏瞬间有了温暖的气息。
一座友好的城市,一座美好的车站
夜色下的佩奇,安静得能够听见落叶的声音,昏黄的路灯让秋夜更加神秘。
但走过广场,走进国王大街,如同走进了北京的三里屯。
夜的酒杯刚刚端起,热的咖啡刚刚上桌,拥挤的街道摩肩接踵,却彬彬有礼,两旁的酒吧全部坐满了把酒狂欢的年轻人。
这座20万人左右的城市,就有4万多大学生,平均5个人中,就有一位在读的大学生。
如果说教堂是这座城市古老的灵魂,那么,充满活力的年轻人就是这座城市生生不息的精神。
匈牙利佩奇大学(University of Pécs) 始建于1367年,是欧洲第七所最古老大学、匈牙利第一所国立大学、匈牙利第二大综合性大学(布达佩斯的罗兰大学目前名列第一),也是匈牙利学生人数最多的大学之一。
大学的各个学院星罗棋布,散落在整个城市,与这座城市融为一体。
夜晚的喧嚣刚刚散去,宁静的街道充满尚未醒来
恰逢匈牙利国庆,每个饭店都住满了游客。因为临时决定来佩奇,酒店非常难订,这里最好的几家酒店全部客满,我们好不容易才在一家著名的饭店找到房间,价格在国庆节这两天比平时贵了两倍。
有趣的是,我们走的那天晚上,酒店的价格就如潮水退去,最好的几家酒店,大约只需要差不多2-300元人民币。
因为朋友的陪伴,在佩奇很放松,只需要带上眼睛和耳朵、带上心灵,跟着他们。
这是最好的旅游方式,既轻松又开心,边走边聊,一起发现,一起分享,一起感受;每个城市的风景,在每个游人的眼里,都有不同的意义;每次旅游的同伴,都给旅游带来不同的心情和眼光。
佩奇有三大特征:历史悠久的教堂、数以万记的情人锁、星罗棋布的大学城。
很多人都会问:教堂在欧洲很常见,情人锁也几乎每个城市都有,大学城?欧洲很多大学都融汇在城市之中,校园融入城市,整个城市就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但这三点在佩奇,别有洞天。
佩奇的塞切尼中心广场北面,是一座圆顶教堂。这座教堂曾经被改为清真寺,后来又改为教堂。
因为时间的原因,我们没有进这座教堂参观,直接去了著名的“四塔教堂”。
四塔教堂是佩奇最大的主教堂,四座塔楼相互对称,据说是匈牙利所有中世纪教堂中最美的一座。教堂前身可追溯到11世纪,在土耳其时期一度被改为清真寺,1891年重建,1990年教皇若望·保罗二世曾经访问这里。
关于教堂,照片比文字更有表达力。
LászlóKocsis-佩奇大教堂的诗人
登高望远,城市如画
教堂穹顶精美的壁画
登上这座塔望出去的另外两座塔
上塔楼的每一层厅堂都有精美+静美的画,即使普通的生活画面也有一种内心的宁静和精神的升华,如沐神音。
哪位高手翻译一下这首诗?
两次经过基督教早期墓葬群,但没有进去,或许是上帝的安排。进入这里一定要有充分的精神准备。
我有很多信仰基督教的朋友,我很尊重这些朋友,也尊重基督教,但我不是基督徒。
很多时候,内心的感受比外在的形象更加丰富,真正的基督徒内心非常善良,意志非常坚定,这是人类文明的精华。
很早之前,在南方一座即将淹没的小县城出差,给比我年龄还大的学生们讲写作课。我住的房间是土坯房,整个院落仅我一个人,房间里只有一床、一桌、一椅、一水瓶而已。
土房子的窗户朝南,阳光从土窗照进来,整个房间非常明亮,我在这间土坯房里恰好读完了波兰作家显克维支的一部关于早期基督教的史诗巨著《君往何处去》(也有翻译为《你往何处去》)。
这本小说讲述了罗马帝国,皇帝尼禄时代,基督教第一次殉教的故事。小说通过罗马青年将领维尼裘斯和基督徒莉吉娅公主曲折动人的爱情故事,反映了罗马暴君尼禄荒淫骄奢的生活、惨无人道的暴政以及对早期基督徒的迫害,同时描写了尼禄焚烧罗马古城,最后灭亡的历史。
12使徒塑像
作者在这部历史小说中,以早期基督教的悲剧,启迪人性,彰显仁爱,传播道义。因为《君往何处去》,作者也成为波兰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这本书让我第一次对基督教有了新的认识,从此对基督徒们有了一种特殊的尊重,对他们守护内心、坚持道义、忍辱负重的敬佩;我坚信这种阳光、书籍和内在的生命,会在未来不断生长。
好了,回到佩奇。
神秘的塔尖,昏暗的天空
碉楼内部
对面是简洁的教堂
附近的陶瓷博物馆趴着四头这样的守护狮
阳光明媚的时候,迈切克山秋意正浓
下午,佩奇的两位朋友一定要亲手为我们做一顿中国式的晚餐。
朋友做的红烧肉特别正宗。他基本上吃素,只吃鱼,但他却原意为朋友们亲手做红烧肉。他也不喝酒,但却找出一瓶很好的“野格”,为我们一一斟满。
两位朋友都是远渡重洋来佩奇交流的优秀的汉文化老师。我相信有他们,汉文化在这里的交流一定会秉承“谦谦君子,温润如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古风。
离开的时候,佩奇下着小雨。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位朋友站在月台,就像来接我们的时候一样,在细雨中目送着列车起动,远远的把佩奇留在身后。
这里所有的记忆都将存入我们的书签:神秘之塔、使徒之路、情人之锁、大学之都、友谊之城;我们已经把这里列入了必须再来一次、甚至多次的城市。
再见,佩奇!
(摄影:远德、月辉、昭觉)
感谢关注阅读“会飞的老船长”
版权所有,尊重原创,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