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凭一张脸,可以走遍单一的场景,比如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实现无纸安检、登机已经不稀奇。现在,凭借一张脸,可以走遍一个地区,实现多个场景的无缝转换。
近日,在第二届中国(广东)人工智能发展高峰论坛上,云从科技(下称“云从科技”)发布了“一脸走南沙”政务民生应用平台,全面打造面向粤港澳大湾区智能产业聚集发展,提供湾区一体化融合的泛在智能城市服务。
“一脸走南沙”发布会现场
据云从科技介绍,“一脸走南沙”人工智能统一服务平台将为广州市南沙区提供三大服务体系:即南沙微警可信身份认证的可信服务、基于人脸感知的智能公共服务、“一脸走南沙”小程序带来便捷生活的社会服务,深入南沙的边检、交通、海关、旅游、消费、教育、劳务等方方面面。
在这次的论坛上,云从科技的人机协同平台被授予广东省重点开放创新平台,未来将赋能政务管理、城市治理、民生服务、产业融合4大领域,加速实现广东省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从人脸识别到人机协同,是否意味着云从战略布局的转变?如何理解人机协同?在现有的安防、金融、交通业务外,云从未来是否会涉及更多的领域,甚至是推出消费者领域的产品和服务?
在论坛举行期间,云从科技联合创始人姚志强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回答了上述问题,他表示:“站在落地工业化的角度来说,人机协同是云从提出了一个未来方向,我们认为未来应该就是要达成人机和谐共处。人工智能和人之间不应该是一个黑盒子,独自割裂的,各干各的事。应该可以交互,互相之间可以理解,甚至于可以影响和改变的,就像真正的人和人之间协作一样,我们把它叫做人机协同,这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
人机协同成云从人工智能落地期核心战略
从最初的算法PK到当下不断把技术落地各种场景,各个人工智能独角兽公司用各自的算法优势在不同的领域里落地生根。以四家人脸识别公司为例,商汤科技以平台战略赋能百业,旷视科技聚焦工业物流,依图科技发布芯片提出智能密度观点,而从中科院孵化出来的云从科技选择了人机协同方向。
“人工智能和人之间不应该是一个黑盒子,独自割裂,各干各的事。应该是互相交互,互相之间可以理解,甚至于可以影响和改变的,就像真正的人和人之间协作一样。”姚志强说。
他认为,目前人工智能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仅关注的是更简单层次的交互,比如语音、人脸识别,这些仅为感知阶段。但是更深层次的多模态融合交互,达到一些知识推理的认知和决策,目前做得还远远不够。因此,云从希望通过人机协同的战略解决人与机器之间的鸿沟。
云从称,未来云从会在感知、认知、决策相结合的AI技术闭环下打造的人机协同平台。人机协同体系将包含人机协同平台、智能设备/HCI模组、智能应用,通过各种设备感知用户和场景信息,连接数据、知识和专家输入进行认知和决策,最终服务于人。
姚志强从消费者端和生产者端各自阐述了自己对人机协同的理解。他认为,在消费者端,最能体现更好、更自然交互的是应该是一位24小时的个人助理,它能知道用户什么时候想要什么,用户永远能得到自己期望的服务。在生产者端,未来人机协同将能扩展人类专家的能力,比如说医生。在偏远地区,医疗资源匮乏,人工智能便可以将医生的能力提炼,扩展,让偏远地区也能享受城市的医疗资源。
未来云从会进入消费者领域吗?
云从科技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孵化于中科院重庆研究院的人工智能公司,致力于计算机视觉、大数据等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在过去四年,云从已服务400余家银行14.7万网点、31个省级行政区公安、80余家机场,帮助合作伙伴快速进入智能化时代。
据姚志强介绍,目前,安防业务占到云从业务的50%,金融占比40%。交通占比为10%。“对我们来说接下来会快速增长应该是在商业,我们对未来的前景还是比较乐观。”姚志强说。
那么在人机协同的战略下,云从会像其他人工智能公司一样,直接进入消费者行业,推出消费者级的产品吗?
“我们目前还是聚焦于TO B这个行业,个人用户,比如说手机端,或者消费者端,目前还不是我们重点的方向。另外,我们在其他的行业,比如商业、工业、政务等领域,正在做积极的探索。这些是不是能够形成未来的我们主要行业,主要看我们在这边能不能形成真正自己独到的颠覆性解决方案,我们能提供的这些能力,能不能形成全行业可复制的产品。 ”姚志强告诉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