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锦绣中华——2021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活动在三亚市崖州学宫举行。中国网 赵娜摄影
中国网3月14日讯(记者赵娜 伦晓璇)3月14日至15日,在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的指导下,由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联合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等单位共同举办的“锦绣中华——2021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系列活动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古城拉开帷幕。
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王晓峰,海南省委常委、副省长苻彩香出席活动开幕式。中国网 赵娜摄影
本次系列活动以“锦绣中华、衣被天下”“活态传承、美好生活”为主题,在三亚市崖州学宫举办“南溟吉贝——黎锦主题非遗服饰秀” “织山绣水——苗族织染绣主题非遗服饰秀”“锦衣御裳——宋锦主题非遗服饰秀”“点染华章——影视剧主题非遗服饰秀”等篇章的服饰秀活动。本系列服饰秀将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与现代服饰设计巧妙融合,呈现出设计师们将传统工艺和创意设计完美融合的奇思妙想。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李薇教授在媒体见面会上向记者介绍黎锦的工艺传承历史和“南溟吉贝——黎锦主题非遗服饰秀”系列服饰的设计理念。中国网 赵娜摄影
李薇介绍说,黎锦的发扬传承源于中国纺织业始祖黄道婆,其在三亚崖城水南村居住的40年间,向黎族妇女学习纺织技艺,将黎族棉纺有关“错纱、配色、综线、洁花”等技术带回家乡,才发扬光大至今。“南溟吉贝——黎锦主题非遗服饰秀”主要表现的就是黎族特色,设计师结合国际潮流趋势、流行色彩、面料工艺,设计制作新黎锦服饰,将黎锦与手工染香云纱莨绸、粗纺棉麻等结合,采用不同色彩碰撞创新而成。
媒体见面会现场,展示黎族织锦中的珍品“龙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9年10月正式批准海南省“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网 赵娜摄影
“南溟吉贝——黎锦主题非遗服饰秀”现场,模特展示黎锦主题非遗服饰秀。中国网 赵娜摄影
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副院长、中国十佳服装设计师杨洁介绍“织山绣水——苗族织染绣主题非遗服饰秀”系列服饰设计理念。中国网 赵娜摄影
“织山绣水——苗族织染绣主题非遗服饰秀”现场,模特展示苗族织染绣主题服饰。中国网 赵娜摄影
杨洁说,“织山绣水——苗族织染绣主题非遗服饰秀”设计灵感来自于流传两千多年的苗族百褶裙,运用锡绣、蜡染、破线绣等工艺,以及西南少数民族特有的手织面料、矿物染色,在细密的裙褶上层叠呈现湘西峻山层叠、涧水相连的景色,既展现人们借天地自然,实现“天人合一”的智慧,又与各新锐设计师一起把民族传统与时尚,在“技艺犹新”等系列中,凝结成为中华民族经典而不失时代生命力的美学符号。
苏州上久楷丝绸科技文化有限公司吴建华董事长介绍宋锦经常应用于高端礼服及周边定做,希望更多的设计师能参与到宋锦制品的开发和应用中。中国网 赵娜摄影
吴建华说,宋锦是中国传统的丝制工艺品之一,2006年被列入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代应用非常广泛,经常应用于高端礼服及周边定做。“锦衣御裳——宋锦主题非遗服饰秀”中,设计师将宋锦与国画相结合,从北宋《千里江山图》、明代《桂菊山禽图》、清代《汉宫秋月图》等作品中汲取灵感,让人们穿越时空,感受传统。
欢娱影视营销事业部总经理刘婧介绍“点染华章——影视剧主题非遗服饰秀”系列服饰特点及设计理念。中国网 赵娜摄影
刘婧介绍“点染华章——影视剧主题非遗服饰秀”的参展服装主要从近年来热播的几部古装影视剧中筛选而出。是中国传统文化技艺由影视剧作品进行传播的有益尝试。该主题发布的服装服饰,主要展现缂丝、打籽绣、花丝镶嵌、绒花、纭裥绣、螺钿等传统织绣技艺,匠心独具,灵感飞扬。
本次系列活动除了精彩的服饰秀外,3月15日还将举行振兴传统工艺学术论坛——锦绣中华2021年度学术研讨会,届时,业内专家、时尚设计师代表、主创团队等将围绕非遗多维度创新、非遗多媒介传播、非遗多区域协作、非遗多专业合作多个论题开展深入讨论。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和“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加快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关键之年。今年的锦绣中华——中国非遗服饰秀系列活动走进海南,以富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纺染织绣类非遗活动传播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景象,共同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这一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营造良好文化氛围。以实际行动将文旅与地方文化特色相结合,传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化了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加强各民族优秀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和传承,是一次积极的尝试与探索。
北京服装学院、武汉纺织大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非遗办、中国国际时装周组委会、海南广电旅游文化体育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金一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苏州上久楷丝绸科技文化有限公司、东阳欢娱影视文化有限公司等参展单位协办此次活动。此外,活动将在抖音、快手、YY、酷狗、花椒、六间房、斗鱼、虎牙等多家直播平台同步播出,希望让更多的人关注到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