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娱乐休闲

最美不过夕阳红歌词看这里!换我做你们的依靠

曾经看过一则故事:一个女儿在医院陪床,床上的母亲,总是不停地问“为什么呀?”女儿被问烦了,就让母亲不要说了。母亲眼角落泪,脑海中浮现,女儿小时候听故事,不停地问“为什么呀?”的场景。

很多人说:当自己做了父母,才会真正理解自己的父母。俗话说,老小老小,人老了之后,是会像小孩一样的。我理解的是“返璞归真”。父母为我们撑起一个港湾,待他们老了之后,就轮到我们做他们的依靠——这是中华孝道。

“我不会”

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入学须知要求,每个学子要办理一张农业银行的储蓄卡,用来交学费,住宿费等。那年妈妈带我去银行办卡,在ATM机前,一步一步教我操作,插卡-输密码-存钱-取钱-查余额-打印凭条。

妈妈退休之初,每月15号,风雨无阻,手里拿着存折,站在银行门口排队领退休金。等到存折退出历史舞台,储蓄卡伴随着网银、电子银行登场时,我帮妈妈安装了APP,帮她注册,教她操作方法,就像上大学那年,妈妈在ATM机前一步步教我一样。妈妈学得很认真,还把步骤都写在本子上。

周五下班回家,妈妈坐在床上吸氧,说:“现在的ATM机,看不清屏幕,也看不清键盘,请大堂经理帮忙,被带到大厅,对着一台大显示屏,更看不懂界面了,哎,老了,取个钱,我都不会了。”


“我教你”

父母刚学会用单屏手机打字,又换了智能手机(运营商搞活动以旧换新捆绑销售),移动互联瞬间降临。我们年轻人接受能力快,新手机到手,自己摸索一下,就可以玩转了。可是父母把说明书看了又看,对照到手机上,抖抖霍霍的,生怕自己按错了地方,把手机搞坏了。

我常听朋友说,父母不懂这个,父母没有微信,不会网购,要买东西都得指望儿女帮忙顺带回去。语气透着不耐烦,似乎潜台词是:“啥都不懂,尽给我找麻烦。”我每次都会反问:“那你怎么不教他们呢?”“我没时间!他们学不会的。”

我抽空在家手把手教父母使用微信发红包、打语音电话,打车,网购,点外卖,收发快递......但凡我们年轻人会的,我都教了。父母去上老年大学,网约车司机看到上车的是老夫妻俩,每每得知是他们自己叫的车,都会竖起大拇指夸他们紧跟潮流不掉队。父母到学校,也会教老年同学们,如何玩转手机。

“有我在”

父母是第一次做父母,我们也是第一次做子女,都没有系统学习过,我们都在摸索。当父母老了,感知退化了,视力衰退,听力下降,理解能力减弱时,他们其实也很害怕的,害怕变老,害怕被子女嫌弃。作为儿女,我们能做的,就是在他们茫然无措的时候,与他们一起解决问题:“放心,有我在。”

当看到有小孩给游戏充值万元,给网红刷礼物刷爆爸爸信用卡等新闻时,我在惊诧之余,也想到了我的父母。他们现在的辨别能力,和小孩差不多,所以类似的防范安全教育也给他们做了一份。

前段时间,爸爸网购遇到“退货丢件”,一开始不好意思跟我讲,他想自己解决的,因为不了解规则,跟人工客服在对话框里,都要吵起来了,官方客服以为爸爸是故意找茬的,来诈骗的呢,都上升到要法警介入了。爸爸在线下气得直跳脚,妈妈劝也不听,最后妈妈才向我求助。后来我去找快递员沟通后续处理事宜,几经周折,才找到运单号,发给网警和官方客服及卖家,物流显示卖家早已收到退货商品了,退款才予以返还。

推己及人

《孟子·梁惠王上》有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意思是尊敬我家里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里的长辈;爱护我家里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里的儿女。

周一的早高峰,公交站台的一侧,有位老太,接了一通电话,语气里透着着急的情绪,不知是遇到什么事情了。只见老人走下站台,站在公交专用道上,招手拦车。路过站台的都是私家车,老太一辆一辆地去拉车门,敲车窗,站在车外对司机说:“你带人吗?我给你钱。”私家车车主都是摇摇手,加速驶离站台。站台上的其他老人,把老太拉回站台,说:“你不能站在马路上,很危险,他们不会带你的,他们不是出租车。”老太很着急地说:“我有急事要打车,以前我小孩就是让我上的这种车。”老人们七嘴八舌地说:“那是要在手机上叫网约车,我们都不会,你还会啊?”老太拿着手机,不知所措地站在原地。

看到这一幕,我不禁想起我的父母,他们不会打车的时候,是不是也经历过这种局促不安的窘迫?

我走到老太身边,说:“阿姨,您要去哪?我帮您叫车。”老太看着我,眼里有光,那是感激的目光吧。

我这个人多愁善感,比较容易产生“共情”,看到别人的父母,都会想到自己的父母。父母教我学说话,学走路,我教父母适应移动互联时代。别人没有时间教他们的父母,我遇到时,也会教他们的父母。

宽以待人

不知从何时开始,“老人”成了“年轻人”的对立面,在路上遇到老人,年轻人都会保持距离,避而远之。有人说“坏人变老了”,可是变老的不一定就是坏人呀。更有甚者,有的年轻人受舆论影响,也站到父母的对立面,觉得父母也是变老了的坏人。整个社会对老人的态度,其实都是有待商榷的。

我们处于多元化开放的社会,但我们对老人却是狭隘单一的。我们不该把“变老的坏人”这个标签,贴到所有老人身上。

每个老人,和我们年轻人一样,都是独立的个体,个体之间存在差异,人生经历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我们可以接纳同龄人的不同习惯,不同理念,也请接纳老人们的时代差异。

即便无法接纳,那么退一步,请尊重老人们——这是最基本的为人处世之道了。

或许可以换个角度,老人是别人的父母。当我们的父母,被别人指指点点的时候,你心里开心吗?答案是否定的。同理,当别人的父母,被你指指点点的时候,你觉得别人开心吗?所以,请收起你的指责和嫌弃。

我们各行各业对老人都不太友好。保健品公司,甘做“贴心小棉袄”,真心假心,不可置否。我们走在街上,有没有助老的设施?

我们常常看到无障碍通道上停车;无障碍卫生间常年铁将军把门;公园景点检票道闸狭窄,轮椅都进不去;街边休闲座椅配备极少,老人走累了都没地方歇歇脚……

锦囊妙计

现在年轻人压力是多重的,特别是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手心手背都是肉,却迫于生计,无法二者兼顾。

有的保险公司推出居家养老服务,就是在老年人家里安装一些扶手,把房门扩大一些,方便轮椅自由进出,还可以安装监控,与子女手机联网,时时监测老人的动态,一旦发现老人在家中摔倒或晕倒,子女可以一键求助120急救。但是,高额的费用,又让普通打工人望而却步。

我的母亲患有严重的先天心脏病,法洛氏四联症,出生时有严重紫绀,是大家熟知的“小紫娃”。在五十年代,北京和上海的心脏科是最具权威的,当时医学技术不像现在,哪里不好就修补一下,或者撑把小伞进去堵就没事了。我妈与病魔斗争了几十年,挨到了退休。她和我的外婆一起进入老年大学,唱唱歌,做做珠编手工,也挺快乐的。

智能手机时代来临时,我妈通过我学会使用智能手机后,她的第一个“学生”就是我爸。我爸在我妈的带动下,也报名参加老年大学的声乐班,夫妻双双上学去。在老年大学里,我爸妈找回了自信,因为我在家的时候,经常教他们适应智能手机,他们的同学都羡慕他们,有操作不了的问题都找他们帮忙。后来老年大学组织老年人学习使用智能手机,增设相关课程;电子商城,网络平台,都开发了适合老年人阅读的大字版;地图导航也推出了“长辈地图”,界面简洁,字体更大,还有公厕,无障碍电梯,医院,银行,超市,菜场等都会特别标识,适应老年人的使用习惯等。

对于我们普通家庭的子女来说,父母有个幸福快乐的晚年,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当年迈的父母,腿脚不便,记忆退化时,社会机构可能无暇顾及他们的时候,他们能依靠的只有我们做子女的了。现在很多年轻人和我一样,不会做菜,我就会比较关注小区附近的中式快餐店的卫生环境,菜品质量等,希望父母在我不在家的时候可以吃的舒心。

最近国家两部门发文,完整社区体系需要配备便利店,菜场,食堂,邮政快递点,理发店,洗衣店等服务设施。我觉得很好,同时希望出台相应的服务规范和实施细则,规范专业化服务,提升服务意识,切实服务好老俩口的吃饭问题。民以食为天,老年人吃得健康,健康才会常相伴,愿天下的老人都健康长寿!

写在最后,借用一首歌词:

“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

夕阳是晚开的花

夕阳是陈年的酒

夕阳是迟到的爱

夕阳是未了的情

多少情爱化作一片夕阳红。”


希望我们的父母,都有一个温馨又从容的幸福晚年!

#秋日生活打卡季##南京头条##民生无小事,如何普及服务好老龄化的老人办好社区食堂#

我是@喵小雨vlog,阅读是心灵的营养液,故事是世界的浓缩,美食是对生活的热爱~感恩关注,有什么想说的,可以在评论区留言,看到会第一时间回复哦[比心]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