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现网友们都在追一部高口碑新剧《长安十二时辰》。
但是大家每天熬夜追剧,追着追着,对一个人怨念极深,他就是其中的主角——张小敬。
他犯了什么错?
查了一圈发现,千错万错就是不该在剧中没头没脑各种吃,害得熬夜追剧的网友们纷纷哀嚎,“张小敬你吃得香,我们却都饿得慌!”
这不又到晚饭时间了嘛,我们也干点招仇恨的事儿,聊聊剧中出现的实打实的长安·西安美食~
1
水盆羊肉
张小敬出了大牢,走出靖安司的第一件事,就是找个当地最好的馆子来上一碗水盆羊肉。
喝完一大碗不算,还想着再来一碗。
很多人不知道这是啥菜,网上告诉你:这是以羊腩肉为主要食材的一道菜品,以陕西省渭南市大荔、蒲城、澄城三县的水盆羊肉最为有名,其中尤以澄城水盆羊肉最为地道,最为悠久。
虽然有观众质疑碗是空的,但是张小敬那夸张的肢体动作,到位的面部表情,仿佛是在品尝人间美味,尤其是最后放下碗那“啊”的一声满足式长叹,是整个镜头的点睛之笔,让不少弹幕直呼“这是一档美食节目吧!”
不过,镜头忽而一转,看见剧中截图了吗?那碗真不是空的,剧组对水盆羊肉的还原度还挺高。
无论是面饼夹腌萝卜就羊肉汤吃,还是直接将面饼掰成块放入汤中泡着吃,都能很好地体味这道西北名菜的精髓(张小敬最后还把店家的碗给顺走了…)。
2
火晶柿子
放下碗后意犹未尽的张小敬跟店小二又要了一份水盆羊肉(不愧是刚从牢里放出来的),之后还让小二上了俩果子—火晶柿子。
火晶柿子,“赤如火,凉如晶,皮薄似纸”。火晶柿子没有核,吃的时候一手捏把儿,一手轻轻捏破薄皮儿,一撕一揭,薄皮儿便完整地去掉了。
在唐代,柿子已大面积在长安附近种植。刘禹锡有诗《咏红柿子》:“晓连星影出,晚带日光悬。本因遗采掇,翻自保天年。”写的大约就是临潼的火晶柿子。
这柿子还有一种吃法,用根管子嘬着吃。本身就皮薄多汁的火晶柿子,用根细小的习惯细细品尝,鲜红的肉汁,嘴对着用劲一嘬,那冰凉光滑的柿肉穿过喉咙很顺溜地到了胃里,别提多舒坦,由内而外地表现了大唐人精致的生活。
3
炖羊肉
刚才提到了水盆羊肉,可那是以羊汤为主,这款炖羊肉才是长安城里实打实的硬菜。
唐诗《赠酒店胡姬》就有关于水煮羊肉的描述:“玉盘初脍鲤,金鼎正烹羊。上客无劳散,听歌乐世娘。”
在西安,炖羊肉被誉为“真男人的饭食”,意思就是,吃的时候得用手,讲不得体面、顾不得体统,羊肉热气腾腾的端出锅,拿刀一边划着一边吃,因为煮的时候不放盐,所以旁边通常搭配着椒盐、辣椒粉,切一块蘸着吃,味道绝对美滋滋。
而剧中的张小敬,也是完美诠释了这道真男人美食的精髓,一手握着割肉小刀,一手抓着肉,割一块,吃一口,大口大口嚼肉,隔着屏幕似乎都能闻到香味,那份畅快就一个字,爽!
4
汤面片
人在西安,怎么可能错过各种面?一日不吃面,走路都会没劲儿呢~
但在臊子面、油泼面、裤带面、biangbiang面……花样繁多的面食面前,张小敬选择的是汤面片。
汤面片又称小揪面。先用羊排和多种蔬菜做一个臊子汤,再将面条揪成面片丢入汤中同煮。羊排酥软,汤底香浓,面片则是嚼劲十足,荤素兼备,一碗管饱。
5
烤肉
烤肉堪称是最古老的美食,没有之一。在唐朝,烤肉的品种早已和现代不相上下了。
剧中有一幕突厥狼卫围着火炉烤肉的场景,也是让人垂涎三尺。突厥是唐代活跃在蒙古高原及中亚地区的部落集团,《北史》记载:“突厥者,其先居西海之右,独为部落,盖匈奴之别种也。又曰突厥之先,出于索国,在匈奴之北。”
红柳的树枝削成签儿,穿上麻将大小的块状羊肉,让红柳的植物香气渗透进肉里,这种原始地道的突厥人烤肉,不知怎么的,就觉得有一股独特的异香。
6
口檀
吃饱喝足,似乎很需要嚼点什么零食去去口中的味儿~
那没有口香糖的唐朝,嚼点什么好呢?
槟榔?
丁香?
薄荷叶?
剧中张小敬嚼的是薄荷叶。
通常来说,薄荷叶是现代人用来做甜品最后点缀的那一抹小亮点,并不会拿来生嚼。
可作者也说了,嚼薄荷叶这一点是他本人杜撰的,虽然他知道唐朝人有“口檀”的习惯,但没有深究嚼的是什么,剧中设置人物嚼薄荷叶,纯属受到现代口香糖薄荷味的启发,为的是显示人物痞里痞气的性格特点。
那大唐人士究竟嘴馋的时候,嚼的是什么呢?为此,小编特意查了一下典籍。
真正的唐朝人,最喜欢的口檀其实是丁香。
常见的丁香有两种,一种是观赏用的,另一种则是厨房常客,乃十三香之一。早在汉代,丁香已成为皇族中流行的“口香糖”。
此种丁香还分公母两种。等量的情况下,公丁香的香气更持久。不用说,张小敬真要嚼的话,应是第二种。
说了这么多,你看饿了没?
电视剧时长有限,西安美食没办法一一呈现,在此喊话导演啊,粉蒸肉夹荷叶饼、甑糕、擀面皮、石子馍、糊汤、洋芋擦擦、玉米面鱼鱼,下次也给咱安排下呗!?